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概况
学院有四川省重点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国家专业:电子信息工程;1硕士学位授权点:信号与信息处理;四个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含信号处理和大气电子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防雷科学与技术。目前本科生约2000人,其中国防生70余人,研究生140余人。
学院现设有5个专业教研室、6个专业实验室和1个研究所,拥有1个省部级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重点开放实验室”。医院现有教职工50余人,其中教授、研究员6人,副教授12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四川省培养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人选1人,四川省师德标兵1人。
长期以来,高校教师一直活跃在教学改革、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中,注重电子信息技术与大气科学的交叉与融合。在已经开展的科研基础上,他们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组建了气象雷达及其应用、卫星遥感及其应用、图像处理及其应用、雷电科学与防护技术、微波技术及其应用、生物医学工程、生物电磁效应、大气探测信息处理等九个科研团队。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在气象雷达、气象卫星、大气探测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作为第一责任人,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0余项,参与多项国家863项目和气象行业专项,大量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从80年代末开始,先后研制出WRDPS天气雷达数据处理系统、数字雷达、X波段数字双极化雷达、车载移动天气雷达、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信号处理系统等产品,具有较高的性价比,6次获得中国气象局和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信号处理系统。为中西部地区气象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学院教师获得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6项,与校内兄弟学院、院系共同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建设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进入新世纪,学院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大力探索创新教学模式,革新传统教学方法,整合企业和社会各种优势资源与高校合作,努力探索能够大量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共同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目前,已联合广州周立功单片机有限公司成立了周立功“3+1”教育示范班
学院一直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依托“学生课外创新实验室”全天向学生开放的有利条件,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制作大赛。自2000年以来,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有2名大学生获得国家一等奖,12获得国家二等奖,3名获得省一等奖,5名获得省二等奖,5名获得省三等奖。获得第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银奖1。学生课外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十分活跃,尤其是学生下乡科技活动。长期以来,他们与四川省气象局联合派出大量学生到各农村地区宣传防雷知识,并多次获得四川省和成都市的奖励。特别是汶川地震发生后,学院结合自身学科和专业优势,派出800余名宣传志愿者队伍,深入灾民安置点和广大农村宣传普及防雷知识,积极协助灾区抗震救灾。特别是学院国防生队积极响应学校号召,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灾活动中。一方面,要积极维护安全、稳定、有序的校园环境;另一方面,在国防生党支部的号召下,成立了抗震救灾突击队,有组织、有纪律地参加志愿活动抗击救灾。国防生和志愿者活跃在成都北站、火车东站、双流国际机场、机场货运中心乃至江油抗震救灾一线,涌现出一批像孟祖海这样的抗震救灾楷模。
学院非常重视毕业生的工作。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课外实践能力,促进本科生毕业实习,学院于2004年开始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经过几年的建设,我们已与30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在合作单位建立了“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学生实习基地”。根据协议,校外实习基地每年接受一定数量的师生实习,并委派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保证实习效果。三年来,学院先后派出200多名学生、30多名教师到签约的校外实习基地,顺利完成了本科生的毕业实习,加强了与各方的联系,促进了科研合作和人才培养。
由于国家对电子信息人才的需求很大,目前电子信息人才缺口还很大。同时,由于学院的专业设置符合社会需求,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较强,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较高。毕业生就业报酬高于同期毕业生平均水平。电子工程学院本科就业率2005年为96.5%,2006年为98.6%,2007年为94.5%。很多公司在电子工程学院设立奖学金,奖励学习成绩优秀,经济困难的学生。长期以来,学院为气象、电子信息工程、国防、民航等部门和行业培养了大批人才。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先后到IBM、INTEL、摩托罗拉、西门子、三星等多家国际知名企业,以及深圳华为、中兴、长虹、海尔、海信、康佳、美的、创维、TCL等国内知名企业工作。学院院长:何建新教授。
主持学院全面工作,分管科学研究和实验室建设。
副院长:杨玲副教授。
负责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
学院党总支书记:张彬彬
分管学院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彭勇
分管大学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