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文庙中头奖是真的吗?
去过青州博物馆的人都知道,青州博物馆有一件镇馆之宝——明万历二十六年中状元赵的卷子,全国绝无仅有。
赵(公元1574-1626)明朝青州益都县人。1983,在赵的老家郑母村,他找到了中考状元那堂的卷子。经过青州市文物管理所老所长魏振声同志20余次登门拜访,赵第十三代赵焕斌将卷子捐献给国家,现藏青州市博物馆。经北京故宫博物院两位老专家王一坤、冯华鉴定,试卷的纸张、紫菱、人物、印章均为明代原物。在此之前,中国明朝的卷子还没有找到,所以这份考中状元的赵的卷子,成了国内外的珍本。
此试卷为19折画册,总高47.6厘米,宽14.1厘米,头8.6厘米,脚3.3厘米,中间高35.7厘米。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简历和近三代简历。按规定是用毛笔仿宋体写的,全款打六折。第一折顶上有篆书“礼部印”的方形印章,最后一折也是这个印章的一半。这部分是密封的,封条上盖着“已封存”的长章。后半部分是正文,是一张15折的画册页,每一页六行,共2460字,用工整的小字书写。试卷第一页右上角有竹书“第一名”六个大字,楷书“封关”四个大字印成一个长方块。正文后,印着“张骞,武英殿秀才,太保太子吏部;沈,太保太子吏部;少保太子吏部杨俊民;刑部尚书萧大衡;刘,官署读书;刘,官署读书;还有曾超,读书的官署。卷末刊有李廷机、詹氏府少年詹氏、国子监学士、石干·普莱斯等九人的封号。卷末印了一大行字“朱,印书之官,制礼制,制吏部,制吏部于阆中。“试卷裱在三层宣纸上,封面和封底都是全丝裱的。科举试卷的发现填补了我国明代宫廷档案的空白,为研究我国科举制度提供了真实可靠的资料。
赵在试卷中用中肯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针对当前的弊端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建议,体现了他治理国家、保卫国家的伟大才能。赵钟兵用他对“固政”和“固”的论述回答了皇帝的问题。赵提出“固政”要“有纪有法”,而“固政”要“有气有术”。还向皇帝指出“固为任人,而人不敢苟同我,固为政,而政不会勉强。”正是由于赵的慷慨政策,皇帝大为欣慰,朱碧琴封他为“第一把交椅”,即状元。
赵能考中状元,是因为他从小受到良好家庭的熏陶。他的父亲赵茜“读了一本书,明白了其中的义”,在编年史中记载,赵茜“在路上尝了遗留的黄金,留不住,找到了就还回去。”在当山西文水郡丞的时候,当地发生了一场饥荒,饥民很多。赵茜“协助长期救济贷款和私治粥,并帮助那些筋疲力尽的人喂养他们。”正因为赵茜爱人民如子,当他离任时,“人民在哭泣”,当他不能保留它时,“肖像被牺牲了”。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宜都县发生大饥荒,粮价飙升到“争万贯”的地步,但赵茜不为金钱所动,“饥则粥,命则富贵而德。”
正是在父亲忠仁的影响下,赵从小就聪明、正直、坦率。十五岁时,他参加了补服学生的考试。在考试之前,监考老师刘一有着严格的个性。他在昌邑县参加考试时,发现“不读课文者,严惩不贷”。这一次,作为青州付雪的考官,刘一加紧努力,“命令所有学生进入”。那时候是寒冬,下着大雪。你怎么能忍受赤脚考试?你们考生敢怒不敢言。这时,赵站起来,在台阶上质问:“你怎么会被你的无能所困呢?而贤者开门之典固乎?”刘一听后大惊失色,又对赵肃然起敬。当即下令废除这一规定,让所有考生穿上鞋子,不再赤脚进入考场。
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年仅25岁的赵考中状元,随即被授予翰林院主笔一职。因成绩显著,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任考官,列文的孙承宗被扫地出门。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在江南当了考官,录取的考生如Theway、姚希孟、周顺昌等都非常忠心耿耿,成为一代名臣。赵很快被提升为学士,并给皇帝讲课。
有一天,万历皇帝命令你找出先帝的记录,看一看。但是文健皇帝的记录不见了,所以皇帝问这是怎么回事。赵回答说不缺,因为皇帝不如其他皇帝,所以不敢给皇帝看。这时,万历皇帝明白他不再看文健皇帝的记录了。而赵却趁机向皇帝上奏,说虽然在位只有四年,但为人和善,并无不妥。请皇上恢复皇帝的名字和庙号,以告慰死去的文健皇帝。万历皇帝沉思良久,说:“时间长了更容易不方便。”赵据理力争:“当年高皇帝(朱元璋)因胡兰下狱,将有功世爵全罚,死于嘉靖朝,是朝政不当,不管多久。”后来,大臣顾希畴又把的话告诉了赵,最后被万历皇帝采纳,恢复为皇帝。
熙宗年间,奸臣魏忠贤专权,诬陷异己。天启四年(公元1624),大臣弹劾魏忠贤的二十四条罪状,都是赵的门生苗长启所写。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苗昌祺被魏忠贤陷害致死。这时,赵出任府的礼部侍郎,而魏忠贤不断用言语挑衅赵。赵不予理睬,魏忠贤越来越生气。他多次在皇帝面前诽谤赵钟兵。熙宗皇帝对魏忠贤说:“是穿短袍的传道人吗?他忠心耿耿,我们要重用他。”
当赵得知魏忠贤多次试图加害于他,又见朝廷的失败,便多次到朝廷,要求告假。经皇帝批准,他被提升为礼部大臣,然后回到李。回到家乡后不久,他就被牵连到刘忠颖一案中,以“长期与刘忠颖靠门户”的罪名被削去官职,拿走俸禄。此后,魏党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人被捕入狱,使国家大事更加失控。天启六年(公元1626),赵在家中愤而去世,享年53岁。崇祯初年,赵被朝廷平反,恢复了原职,并赐太子太保为祭。
中国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历经唐宋元明清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产生了近八百名状元。由于朝代更迭,战乱不断,外患不断,宫中排名靠前的书籍都已失传。状元卷是朝廷的机密档案,带出朝廷就要销毁九族。赵在寺中的卷子是如何历经沧桑而流传于赵子孙的,成了一个千古之谜。而这本珍贵的状元卷,在1991,又一次因为失窃寻回案而在全国引起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