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艺考变了?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家长给孩子报了艺术兴趣培训班。尤其是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进一步减轻,有更多的时间培养兴趣爱好和参加艺术兴趣培训。与之相伴的,还有五花八门的等级考试,有的甚至成为束缚孩子创造力和好奇心的枷锁。

此前,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30多位NPC人大代表也集体建议,取消12以下青少年的艺考。艺考有哪些问题?为什么很多家长趋之若鹜?带着这些问题,法治日报教育老师进行了一线调查和采访。

最近,北京市民任雪(化名)很焦虑——她给上小学的女儿报了舞蹈、绘画、钢琴三个兴趣班,每年学费约654.38+0.5万元。她原本打算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不准备参加考试。但她和其他家长聊过之后,发现大家都特别重视考试,认为“不考试什么都不是。”

我们做什么呢经过深思熟虑,任雪聘请了一对一的家庭教师,并定期去他家帮助他的孩子通过艺术考试,这又是一笔昂贵的费用。“本来只是为了培养兴趣爱好,没想到变成了任务。”她有些无奈地对教务老师说。

像任雪这样的父母还有很多。教务老师最近了解到,很多家长对考试趋之若鹜,在一些培训机构的引导和倡导下,艺考逐渐变味,甚至表现出强烈的应试教育特征,让人又爱又头疼。

分级持续升温。

父母负担很重。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少儿艺术培训市场规模逐年扩大。2017年,全国市场规模约为670亿元,到2020年,这一数字几乎翻倍至130亿元。

庞大的培训市场也催生了乐器、舞蹈、朗诵、快板、主持等多种艺术档次。从上课到等级考试,家长和孩子“摔断腿”,不仅增加了经济压力,也让孩子叫苦连天。

教育老师拜访过很多家长,很多家长把素质教育称为“素鸡”,把学科教育称为“肉鸡”。很多家长调侃“素鸡”比“肉鸡”费时费钱多了。

一位家长说,她14岁的儿子练了4年半的萨克斯和长笛,还在继续考试。这一年,他冲刺到10,拿着厚厚的一叠证书。儿子的分级考试和成绩所投入的金钱和精力是无法估量的。

“今年暑假,我让孩子参加芭蕾舞比赛和等级考试。刚开始觉得压力不大,但仔细算了一下,在这一项上投入了1多万元。”上海徐汇区一所小学一年级的家长说。

那么,为什么家长那么热衷于考试呢?

在16工作的北京某培训机构老师Grace告诉教务老师,早些年,很多家长让孩子参加等级考试,主要是为了给孩子升学加分。后来社会艺考和艺术竞赛的等级排名不能直接作为艺术特长的评定依据,很多家长为了丰富自己的履历,让孩子继续参加等级考试。

在采访中,这位教务老师了解到,有些家长坚持分级考试,有些人把分级考试作为检验孩子学习技能有效性的标准,有些人抱着“别人考我”“有总比没有好”的盲从心理,有些人在培训机构的枷锁下无可奈何。

在河南驻马店市民刘强看来,能考就一定要考。不然你为什么那么努力学习?刘强有两个孩子,儿子7岁。他学习绘画和主持已经一年了。女儿4岁,刚开始学舞蹈。“亲戚家的孩子学美术有一段时间了,现在已经过了四级。看着那些证书,感觉没有白学。"

“考不上就白学”的观点代表了很多家长的心声。

北京朝阳市民滕杰(化名)就是那种“人人都考我”的家长。滕杰的女儿今年9岁。她从4岁开始就长期参加绘画、舞蹈、声乐训练。因为周围其他家长都特别热衷于让孩子参加考试,所以他选择了“跟随”。滕杰没有过多考虑证书的必要性和含金量。

其实,考试热的形成,培训机构也不能推卸责任。

很多家长是这样描述的:本来上培训班是为了培养兴趣爱好,但进了之后就像“上了贼船”。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是围绕着等级考试展开的。培训老师还说,其他孩子都是分级的,每次分级考试的费用往往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所以就加入了分级考试的队伍。

但其实一次又一次考试的成本并不低,耗费了家长大量的精力。

在Grace看来,培训机构的动力也来源于利益的考量。除了持续的培训,组织分级考试的培训机构在推广分级考试项目时,还可以获得一定的提成。

关于提成,今年3月有媒体报道,部分分级机构的《合作协议》称“考试费6: 4分成,报名费5: 5分成”。

渐进式应试教育

违反艺术规律

高老师曾是北京某著名童声合唱团的声乐指导。前不久,一对父母带着孩子从外地赶来,希望高老师能给孩子一些建议。这个孩子在当地的考试中通过了小提琴9级。高老师当场让孩子弹一首曲子,却发现不准出声,让他很吃惊。

“有些地方的分级存在问题,这样的分级没有意义。”高老师对教务老师说。

据介绍,文化和旅游部2019发布的《社会艺术水平考试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通过考试对艺术学习者的艺术水平进行评价和指导,以普及艺术教育和提高国民素质为目的,遵循艺术教育规律,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和自愿考试的原则,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不少业内人士及其家长在接受教务老师采访时表示,艺考并非完全被否定。艺考具有社会需求和一定的积极意义,如音乐培训和考试,促进了音乐教育的普及,有助于教师和家长掌握学生素养的发展,改进教学,提高整个社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但有些地方过分强调考试的进度,进行所谓的“应试教育”,为了“考试”而考试,片面追求考试速度,使艺考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北京市民赵佩告诉教务老师,因为疫情,女儿的民族舞蹈分级考试是视频考试,孩子在网上上课根本记不住舞蹈动作,就随便混了,孩子把父母的舞蹈视频发给老师,二级证书就下来了。“可能是他们交了380元的报名费就有证了。”

住在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社区的陈迅也有同感。他跟教务老师说,他孩子的同学五岁参加音乐等级考试,居然唱了一首歌就拿了证。“这样,怎么能充分反映学生的真实音乐水平呢?”

在Grace看来,考试热违背了艺术教育的规律,呈现出强烈的应试教育特征。以艺考为例。“现在艺考题目定了。考前报名的同学已经知道考试类型了。假设一个孩子要考素描三级,这半年可能只训练素描,导致他学习的范围和种类都很窄。这种等级考试更像是一种应试教育。”

辽宁营口一位学习美术多年、参加过美术等级考试的网友“花生”说:“等级考试之前,大家都知道考什么。强化训练时,训练老师教的内容是模板化的,既能提高应试技巧,又有助于艺术思维的感知和塑造,容易使学生思维僵化。"

树立正确的观念

回归素质教育

艺考该何去何从?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中国交响乐团团长李心草建议“调整音乐分级考试方式或取消音乐分级考试制度”。在他看来,只以考级为目的的功利性音乐教育,已经违背了音乐学习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也背离了艺术教育的初衷。最终会导致孩子对音乐的极度排斥,影响孩子的审美人生观。

在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尹看来,艺考存在诸多不合理的评分标准。比如《幼儿绘画考试大纲(试行)》对5、6级的描述几乎一样,只有“比较”二字不同:“美术是一门有梯度的学科,很难形成,不像体育和数学容易形成明显的梯度。在实际考试中,真不知道考官是如何判断“色彩调和”和“色彩”的。

很多资深儿童美术专家认为,儿童美术作品的评价没有简单的标准答案。

瑞安。中央美院教授乔表示,根据权威学者所做的儿童认知研究,涂鸦是儿童思维和情感成长的途径之一,而儿童艺术分级测试所设定的标准,违背了儿童教育和艺术伴随儿童成长的心理学常识。

艺术评论家、中国画学会创始理事钱晓明也说:“少儿美术考试把学业技术指标放在第一位,这更像是模仿学历教育,而不是素质教育。无视儿童天性的刚性技能,容易判断,容易作弊,容易抹杀儿童天性。”

在陈迅看来,素质教育就像艺术和体育一样,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学科。过分追求等级考试,不利于兴趣的挖掘和艺术的掌握,也是一种错误的学习方法。任何知识都变得越来越难学。也许刚开始,你只需要经常练习,但后来的学习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和良好的理解上的。突击训练确实对通过低水平考试更有效,但不利于打好基础,反而会导致孩子在艺术道路上走不远。

“分级确实是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检验,也能起到安抚家长的作用。但是,孩子一开始一定是因为喜欢和热爱才选择学美术的。让孩子接受美术培训,也是为了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如果他们只是为了考级而学习,必然会消耗孩子的积极性,不利于孩子对艺术的学习”,Grace希望家长树立正确的艺术培养观,坚守初心,回归素质教育。(教育老师赵丽实习生杨宜楠)

如果你对自考/成考有任何疑问,不了解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了解自考/成考地方政策,点击最下方咨询先生官网,免费获取复习资料:/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