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面试中把项目经历说清楚?-产品和运营中应掌握的事项。...

也许从来没有人告诉过你,在写简历之前“想清楚自己做过什么”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想清楚就开始写,结果会是:简历中的项目经历被盲目堆砌,逻辑混乱,自我介绍平淡无奇,无法从经历中提炼出自己的优势。面试时被面试官问到,将是贯穿你整个产品经理或互联网运营职业生涯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锻炼这种能力,不妨从写简历开始。1.回顾目标——你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是什么原因促使我们实施这个项目?回顾启动项目的背景,即“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应该是你向面试官介绍项目时的第一句话,比如针对某项业务:由于“短视频应用”的快速发展挤压了我们图文平台的生存空间,公司决定跟进短视频业务。对于某个产品:由于现有的后台流程无法满足更复杂的业务需求,需要对后台功能进行迭代。对于某个功能:因为收到大量用户反馈“退款流程不合理”,甚至引起工商投诉,所以需要优化退款流程。对于一个活动:我们设计了一个活动,因为我们想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新功能的使用率/节日期间用户的增加。项目的目标是什么?确定项目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这可以是你向面试官介绍项目的第二句话。比如某业务,我们希望加入短视频业务后,用户对APP的使用时长提升10%。对于某个产品:我们希望新的后台产品比旧的后台产品提高30%的人力效率。对于某个功能,我们需要在优化退款流程后,将日投诉量从100减少到10。对于活动:我们希望在618期间通过活动带来15万GMV。我们希望活动上线后,新功能渗透率提升到20%以上。选择了哪些成果指标?为什么选择这些指标?为什么定的这么高?如果以上两点是“知其所以然”,这里就是“知其所以然”。同时,在你向面试官陈述了你的目标之后,这里提到的三个问题也可能是面试官接下来要问你的问题。结合上面提到的例子,我们来设想一个场景:公司增加了一个短视频服务,我作为“产品”和“运营”,需要设计一个活动来提高产品渗透率。在这个场景中,最终的服务指标应该是“短视频服务会增加APP的使用时间”,但这个最终指标太大/太宽泛,受多种因素影响不能直接归因于我们的活动。所以,如果提炼给我,就变成“短视频可以提高APP使用时长,所以我需要设计活动让更多用户使用这个功能。”那么对于这个目标,我们关注的指标就是“功能渗透率”。对于整个公司来说,“用户使用时间”是结果指标,“功能渗透率”是过程指标。对于我的项目来说,“功能渗透”是结果指标,“活动曝光和点击”是过程指标。为什么把目标GMV定为15万,或者说20%的功能渗透率作为目标?可以通过“参考以往活动”获得,也可以基于“增加10%用户的使用时间”获得。如果只是实习生,也可以“由领导根据经验来取”。2.列出结果——最终数据表现如何?花了多少钱,结果如何?上面两句话介绍完项目的背景和目标后,马上要陈述成果和成本。结果有好有坏。面试官不在乎你上一个公司的项目是否成功(1年及以下),更多的是你做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举个例子:对于某项业务:短视频功能经过半年的迭代,我们已经让APP用户的使用时长提升了10%。目前已经迭代了一年,最终提升稳定在15%。针对某产品:经过两个月的研发,新后台上线。相比老后台,使用新后台的整体人效提升70%。对于某个功能,我们花了两周时间紧急优化退款流程,上线后每天投诉量从100下降到20。对于一个事件:经过两个月的准备,2022年的618事件带来了10万GMV。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结果?结果可能好也可能不好。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从这里开始,才是真正的复出。比如某业务,初始设置10%让我们把结果往后推。我们刚上线的时候,由于“利用率低,功能体验不全”等原因,停留时间只增加了5%。经过半年的不断优化,达到10%,最终停留在15%。对于某个产品:由于业务部门可以支持更便捷的硬件设备,比如扫码枪,最终的推广比预期的要高。某功能,日投诉量从100减少到20。之所以离10的目标有差距,是因为完整的优化需要拆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只实现了部分功能,所以只减到20个。第二阶段功能目前未实施,因为优先级已降低。对于某个活动:受疫情影响,整体商品产能比去年下降了30%左右,所以今年的活动效果比往年差。结果如何归因?我这里说的是“计数的方法”。很多时候,大结果往往处于“纠结状态”。比如同时存在n条可能影响结果的函数线,你无法保证变量是唯一的(时间也是一个变量)。常用的归因方法有:AB实验法,简单直接,足够严谨。但是成本高,小功能/活动不会用。灰色发布,简单直接,相对严谨,成本低,可用功能小,活动不可用。同时选取几组初始行为相似的用户进行切片,观察功能上线后的用户行为。比如“功能上下浮动前,用户充值率稳定在3%。活动上线后,充值费率提升至5%。事后恢复3%。”3.分析流程——如何实践?功能设计方向(我为什么这么做?我的想法是?)介绍完项目背景、目标和成果,接下来就是介绍我自己的产品设计思路了。也就是用了什么功能,优化了哪些指标,达到了哪些效果。同样,设计一个活动,增强短视频功能的渗透。第一步,梳理设计思路,拆除业务流程和转化漏斗:假设我的设计思路是举办“优秀短视频”投票大赛,做一个优质短视频的聚合页面,放在APP首页的banner上,用户参与投票,投票的用户获得积分。那么我的转化漏斗会是这样的:banner曝光→banner点击→进入活动页面→用户观看视频→为喜欢的视频投票。第二步,找到关键节点,提高转化:banner点击率是第一个漏斗。如何设计我的横幅图片?横幅文案如何引起兴趣?用户看视频是向用户引入短视频功能的一个可能节点。如何提高播放速度?进入页面可以自动播放视频吗?第三步,确定过程指标,输出埋点:上面说的两个转化节点确实很重要,但并不能决定你的“结果质量”。比如自动播放视频,视频的播放率是100%,但是90%的人看了两秒就跳出来了。所以我们关注的核心过程指标,必须能够表达结果的质量。在这个活动中,应该是“视频播放率”和“人均观看视频数”。然后是终端用户离开活动页面后短视频功能的重访率。只有这些指标明确了,你才能证明你活动的价值。一定要超前思考,做好埋单项目的管理(如何保证成果交付质量?)在项目过程中,我也关注了这些节点:1。需求输出是否完整、明确?2.做2。UI、UE、RD和QA理解、阐明并同意需求?3.是不是3。UI设计输出符合预期?4.设计稿什么时候交付?5.有足够的时间估算工期吗?有人力支持吗?6.开发测试的预定估计和实际开发时间有区别吗?7.是否存在需求无法实现的情况?原因是什么?8.团队成员有变化吗?如何处理会员变更?后期如何避免?9.是否存在功能模块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原因是什么?10.上线时间是否如预期?4.总结经验——你做对了/做错了什么?优化空间在哪里?下一步我们应该做什么?复盘后,问自己以下问题:我从项目中学到了什么新东西?你遇到过什么问题/困难?怎么解决?如果再来一次我会怎么做?如果别人做同样的事情,我应该建议什么?有哪些经验可以在其他项目中重用?下一步该怎么办?我们能直接做什么?同时,这些总结也要作为你告诉面试官的项目的最终总结,突出你的回复能力和学习能力。如果你能想清楚,理解自己做过的项目,再多加几个面试练习,你也能成为一个小霸王。最后:如果你对互联网产品和运营感兴趣,请留言,喜欢并关注。我会经常分享一些我在工作中踩过的坑和一些新人的求职转行策略。唐小刀:毕业生第一份工作如何选择?唐小刀:大一新生,实习生,互联网厂商产品经理、运营岗入职终极攻略!从简历、面试到offer选拔,个人测试有效,手把手教!(2022年7月更新)唐小刀:面试官面试你的时候在想什么?-分析12常见问题,发给0-3岁的产品/运营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