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IT精英创业初期如何寻找合作伙伴?

六个IT精英创业初期如何寻找合作伙伴?

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已经广泛传播。人脉深厚的马云在创业初期,招募了很多头上带着光环的权贵,为他“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梦想而奋斗。成功企业的各种合作伙伴的故事也被业内津津乐道:新东方三驾马车、携程四君子、腾讯五虎将。看起来他们都有一支可以全面御敌的机动部队,很多创业公司也会偶尔爆出各种合伙人。

那么,什么样的搭档团队才是最好的搭档呢?搭档在团队中如何互补,如何战斗才能发挥出最佳战斗力?相信很多创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今天我们就从一些明星公司开始,看看他们的老板是如何寻找合伙人的,他们是如何看待合伙人制度的。

对雷军等六位老板创业初期“合伙人制”运作的思考。

1,雷军

小米的合伙人故事很精彩。公司除了7个创始人没有职位,管理层超扁平化。合伙人各自负责一个业务板块,互不干涉。高效的合作让小米的合伙人制度成为大家争相效仿的对象。

雷军:你找不到人只是因为你花的时间不够。

小米团队是小米成功的核心原因。和一群聪明人一起工作,不择手段找到聪明人。如果一个同事不够优秀,很可能不仅不能有效帮助整个团队,反而可能影响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真正来小米的都是真正干活的人。他想做点什么,所以很热情。来小米工作的人都很聪明,技术一流,有效率,有热情去做一件事。这样的员工做出来的产品注定是一流的。这是真正的行动和执行。

如果招不到人才,那只是因为你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我每天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招聘人才,首批100名员工,每个人都亲自见面交流。那时候特别难招到优秀的硬件工程师。有一次,一个非常有经验的优秀硬件工程师被邀请到小米公司面试。他没有创业的决心,对小米的未来有些怀疑。几个伙伴轮流和他交流了12个小时,感动了他。最后,工程师说:“好吧,我累坏了,我还是答应你吧!”

2.王兴

王兴是一位连续创业者。现在美团的合伙人中,有两个是他之前校园网的联合创始人,另一个是他饭饭期的联合创始人。

王兴:合伙人“合”而不同。

创业不容易。最好的团队一定是能合而有异的,也就是大家的技术和某些观点不会完全一致,或者完全重复,但能和谐地为一个目标努力。老祖宗说君子不同,小人不同。

3.程维

作为O2O领域的明星创业公司,滴滴打车各方面的成长路径值得借鉴,创始团队的建设值得研究。既然挖刘清是众所周知的,那就让我们多了解一下滴滴更接地气的挖人招数吧。

程维:我在微信群里认识了CTO张博。

人总是要为自己不了解的领域买单,创业没有运气。当你真正痛苦的时候,你会改正缺点。为了找到可能的技术合作伙伴,真的是千方百计。找了一个支付宝的同事,问在江西老家开网吧的表弟,有没有在北京工作的同学。我去了腾讯,去了百度,请他们吃饭喝咖啡,还是没有。

偶然加了一个微信群,认识了现任CTO张博。我现在相信,有些人真的是你命中注定的。我很少对一个男人有这种感觉(笑)。我只是一眼就知道他就是你要找的人。当时,在与张博交谈后,我非常兴奋。我一出门,就给我的天使投资人王刚打电话说,这是上帝给我的礼物。

4.贾跃亭

今年年初,贾跃亭刚刚回归时,在一次内部交流会上表示,乐视要在2015全面推行合伙人制度。

贾跃亭:要合伙公司,持有全部股份。

公司应该是真正公开的,面向合作伙伴的。一个人一个人拉是可以的,但是要想成为千亿美金的公司,需要大家的力量。

组织架构、成员、资源解决后,最重要的是组织激励。过去我们习惯用梦想和使命感,但梦想和使命感不是全部。要合理解决长期、中期、短期的激励问题,尤其是非常复杂的生态业务,更重要的是组织激励,所以今年对合作伙伴的改革非常重要。

5.张

饿吗?年轻的创始人直到辍学才开始创业。没有坚定退学意愿的都被创始团队“淘汰”了。一开始只交了300块钱,人就跟着来了。是什么推动他们前进?

张:找一个伴侣会淘汰一批没有决心的人。

团队成立的关键就看创始人的忽悠了。如果你连忽悠的能力都没有,那就先别创业。如果连中间的人都不能让他相信你,那就很难再让别人相信你了。当时就是靠虚张声势,才有人加入团队,拿了很低的工资。我们工作范围大,但是一个月能发300块钱,够吃。但即使当时没有钱,我们在选人上还是有自己的标准的。就算什么都没有,也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准则,不是每个人都能进我们(团队)的。有一些优秀的人,但是性格有些缺陷,不能随便进来。结果一部分人被堵在外面,让大家觉得加入“饿了么”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长期坚持下去,它会成为你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坚持的时间很痛苦。后来确定了四个核心成员。从创业的角度来说,核心团队必须有老板,股份不能平分。要成立大股东,必须一个人说了算。我们团队觉得我很靠谱,充满热情,很坚定,所以推荐我当老板。把我的份额调到最高。之后大家分工明确,在团队中的位置也确定了。

还有一个门槛就是你必须退学才能加入“饿了么”,这也是我们当时定下的死亡法则。我觉得很多大学生创业就是为了增加阅历,让简历丰富多彩。我觉得最终的目的不是做这样的事,而是找到更好的工作。我们认为,创业就是要完成这样一件事,不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我们决定一定要退学创业,我们淘汰了团队里一批意志不坚定的人。那天只有两个人交了休学材料。还记得那天跑到交大教务处。老师说退学的人大多是因为生病,创业的人很少。休学一年,就少一个导师搞科研。所以大家都要回去说服导师。我和我的另一个搭档,我们的导师,都比较开明。他鼓励我说,虽然你是去送外卖的,但是你能把一件事做好,也说明你的组织能力。后来他来教务处,拿着我们的材料说,是啊,你选了一条好路。虽然你是去送饭的,但你不是在培养你的技术能力,而是在培养你的领导能力。

6.蔡文胜

蔡文胜对趋势的判断是许多企业家不想错过的部分。看看他对合伙人制度的看法。

蔡文胜:合伙人制度更有前途。

至于投资,以前我们做生意的时候,投资一个工厂需要654.38+0万元,五个人按实际贡献分股,但是以后可能赚大钱的人占小股,然后找有能力的人占大股。

如果你只是用更高的薪水雇佣对方,那么如果他足够优秀,他迟早会自己出去工作。只有采用合伙人制度,使他成为合伙人,他才能更加努力地工作,企业才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