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质疑和批评很重要。

选择,值“四个半”

什么是“四个半”?艾伦·本森解释说,“四”是指学术水平、批判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智慧,另一半是指学习的目标和动机。

申请哈佛大学的中国学生学术水平普遍比较高,这一点可以从学生提供的书面申请材料中体现出来。他们可以在SAT、托福、雅思中取得高分。尤其是SAT,有很多满分的赢家。而在其他三个方面,则相对欠缺。

对“批判能力”的考查会体现在面试过程中。面试时,考官可能会设置门槛误导考生,故意给出错误答案,看考生是否及时反应。

另一方面,即使考官是正确的,考生也可以质疑他。考生只要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提问,而不是问一些幼稚简单的问题,就能显示出自己的批判能力。

“创新能力”看似虚无缥缈,但也可以通过面试来考核。有时候考官会给你出几个问题,这些问题都没有正确答案。考生在回答了“什么”之后还要说“为什么”,这取决于考生的思维方式和研究过程。比如问“爱因斯坦是如何超越自己的理论的?”

艾伦教授说:“世界上有许多未解之谜。对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保持冷静。找不到答案也没关系。如何处理问题和找到答案一样重要。”

“解题智慧”也很重要。考官可能会给你一堆材料,让你五分钟就能找到答案。

哈佛大学也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目标。“有准备的都是成功人士”。面试时,考官会检查学生是否知道自己想学的专业,毕业后打算做什么工作。他们认为,一个人在高二就应该树立目标,有事业心,这样学生学习的时候才会有足够的动力。

体验哈佛,学生有明确的目的。

4月13笔试选拔考试是选拔来哈佛体验暑期生活的学生。来自江苏各地的几十名学生参加了考试,南京外国语学校、石楠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和金陵中学的学生都参加了考试。南外的学生最多,占了将近一半。

据了解,每年夏天,超过65,438+0,0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高中生被挑选到哈佛大学暑期学院体验生活。经过四周的学习,你可以获得哈佛大学的四个学分,学分可以转到学生将来在美国学习的本科大学。负责选拔的安盛教育基金会负责人张武华说:“被选拔的学生一般都能被美国录取,有相当大的几率被常春藤学校选中。”

正因为如此,几乎所有参与项目选择的学生都有去美国留学的打算。南外大学大一新生刘同学非常想去美国大学学医。她妈妈是小学老师,爸爸是医生。她的收入一般,但父母支持她出国留学,愿意为为期四周的夏令营支付近7万元。

刘同学的母亲说:“外出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孩子三年级暑假去了加州大学,回来后明显热爱劳动,能力增强了很多。她一个人从上海飞到洛杉矶,非常顺利。”她之所以热衷于让女儿参与各种海外项目,是因为:让孩子拓展自己的生活空间,有不一样的人生体验,以后快乐地工作,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是被生活所迫,被动地工作。

艾伦教授也持类似观点:如果孩子想出去,父母应该给他足够的空间。他还建议父母尽量对孩子的表现感到满意。孩子犯错是难免的,只要不犯第二次,都是可以容忍的。“允许错误对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有很大帮助。”

考生也有应对考试的诀窍。

选拔考试有多难?走出考场的同学告诉记者,考试分为听力、写作、阅读三个部分。题型有点像雅思考试,相当于雅思7.5的难度。

听力有半个小时的题,题多,速度快;有两个写作问题。第一个是用英语描述条形图。第二条大意是:“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应该得到比没有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更高的工资。你同意吗?写一篇这方面的文章。”阅读问题是生词多。

考生觉得写作题很难。有的同学根本没理解问题的意思,完全没抓住题目。南外大四的刘爱洲有经验地说,回答这类问题最好有个突出的观点,主食会比较枯燥。她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并没有绝对的肯定或者否定,而是从一个中立的角度来分析:工资的高低取决于工作能力而不是学历,大学教育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更能胜任工作,自然能拿到更高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