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何厚德简历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创建于1911,次年更名为清华学堂。它是在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向西方学习的背景下,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创办的留美预备学校。当时很多有识之士意识到要向西方学习科学和民主,但同时也不忘培养爱国、建国、因地制宜的治国人才。著名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梁启超先生对清华的办学和学生的成长非常喜爱。他对留美学生的文化根源念念不忘。他曾说:“清华学生除了西学,还要学国学;盖郭雪为国之本,有所贡献,尤其对非国学。”

1914 165438+10月5日,他在清华做了一场关于“君子”的演讲,用《周易》“天道强大,君子自强不息”和“地势富庶,君子以德载物”的意象来激励同学们,指出君子自励,犹如天体无止境的运行,不可暴击。同时,君子待人接物要宽厚,如天地之识,包容万物,严于律己,轻于待人,风度翩翩。在未来,我们可以用宽广的胸怀吸收新的文明,改善我们的社会,促进我们的政治,以慷慨的道德为社会做出榜样,成为中流砥柱,肩负起历史的责任。

为此,当你崇德求学时,你才是真正的君子。梁启超慷慨激昂的演讲深深鼓舞了清华学子。后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成为清华的校训。2008年4月25日出版的《清华周刊》第19138期封面上,出现了一个圆形图标,上面写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1926 65438。1928年,清华大学正式命名为清华大学,校徽仍沿用上述八字校训。

新中国成立后,高校一度不提校训。清华曾经用一颗红色五星把校徽和校训覆盖在礼堂主席台上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蒋南翔主席倡导“又红又专,全面发展”,“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服从祖国需要”,激励了学生,但没有明确作为校训。90年代,根据广大校友的意见,清华大学恢复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礼堂的校徽也随之浮出水面。2014颁布的《清华大学章程》第四十一条规定:“校徽为三个同心圆组成的圆脸,外环为中文校名(繁体)、英文校名(清华大学)和建校日期,中环为校训,中心为五角星。”

2010年5月,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顾在台湾新竹对清华大学校长陈立君说:“一所大学有三宝:校训、校友、校园。两岸清华校训一致,海外校友会一体。”“两岸尚未统一,但两岸清华校友会早已统一。”顾的妙语得到了陈立君的认可,两岸清华同根同源,被传为佳话。“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是清华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清华精神文化的支柱和灵魂。它不仅深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清华学子,也依然是毕业生步入社会后自我激励和社会影响力的精神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