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定位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制定中有什么特殊意义?
这意味着,在中亚区域能源合作框架下,参与各方将能够共享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
亚洲开发银行专家表示,苏联解体后独立的中亚国家很多地区缺乏安全可靠的电力服务,将重新启用苏联时代的电网系统,以获得更有效的电力供应。亚洲开发银行西亚中亚局副局长姚先斌说:“有了合作框架平台,各国为了共同利益沟通起来会顺畅得多。”
从本质上讲,能源安全包括能源多样化和能源供应多样化。目前,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中的8个国家正在围绕这一目标实施一系列项目。
合作框架需要加强信任和沟通。新疆社科院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胡红平说,哈萨克斯坦等国经济对能源及相关产业的依赖程度很高。一方面,中亚国家将加强与邻国的区域能源合作;另一方面,也会考虑多元化的能源出口渠道,积极发展非能源产业,分散经济风险。
能源合作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观察家认为,随着中亚区域能源合作的发展,该地区潜在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的地质勘探、工程勘察和勘探将成为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重中之重。
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指出:“各国都提出了一些可能上马的新能源项目。”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拥有潜在的新能源。
报告认为,能源行业和机构能力建设的许多改革将为更多的私人投资带来优惠待遇。
中亚区域经济合作能源产业协调委员会向本次部长级会议提供的合作项目进展报告中列出了一份42页的中亚地区国际金融机构资助能源项目清单。姚先斌表示,国际金融机构对基础项目的支持更多的是为私人部门“铺路”。私营部门将很快成为能源项目最重要的参与者。
2。这半个月来,关于东北的重要新闻层出不穷,最引人注目的是“东北开始打造‘能源战略共同体’”。"这是振兴东北战略的重要一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副局长许永盛说,“未来,国家将更多地考虑东北地区的能源开发和建设布局。”这主要来自于地理位置因素,东北地区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和整合性,适合形成“一盘棋”。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东北虽然能源丰富,但特别是煤炭和石油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但存在碎片化、产业趋同等结构性问题。如黑龙江省石油累计探明地质储量56.7亿吨,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剩余可采储量5.68亿吨,约占全国的23%。但工业水平不高,集约化开采水平低,布局不理想。又如辽宁的煤炭工业,深加工项目少,部分地区品种资源逐渐萎缩,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都制约着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显然,各方都希望通过“能源战略共同体”的启动,从宏观调控层面解决过去这一地区能源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消除羁绊,互利共赢。
事实上,在地区之间建立“能源战略共同体”在东北并不是一个开创性的举措。近年来,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和能源日益短缺,一些地区开始搭建能源合作平台。据专业人士透露,目前,长三角、京津冀的能源区域规划也在酝酿中。浙江省副省长王永明最近在一份相关报告中回复称,“建议尽快制定长三角能源平台”。显然,长三角的能源合作将是一个问题。早在今年6月,泛珠三角能源合作路线图已经发布。《泛珠三角区域能源合作“十一五”专项规划》中,泛珠三角能源合作目标明确:到2010年,西电东送规模达到2238-2438万千瓦,广西西电东送规模达到344万千瓦。煤炭产销合作也要进一步加强,贵州煤炭产能将达到3000-4000万吨;初步形成了连接区域内大部分省区的成品油运输网络,西南成品油管道输送能力达到约654.38+00万吨;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合作项目17个。
无论是东北正在规划能源共同体,还是长三角能源合作将被打破,以及更早的“泛珠三角”能源合作路线图出炉,这些都证明了能源合作区域化已成趋势的事实,人们隐约可以看到一个新的中国能源战略正在各地区能源合作加速运行的背景地图上浮出水面。
几年前,人们意识到国际能源合作的重要性。2004年博鳌亚洲论坛能源圆桌会议预测,20世纪前30年亚洲能源需求将增长8-10%。加强区域能源合作对亚洲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日韩能源合作被提上日程。在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发展中国家探索能源发展的新思路几乎都是发展区域内和区域间的能源合作。经验表明,开展区域能源合作不仅可以调节国家间能源供应的余缺,还可以进行区域能源储备,保证能源供应的可持续性。今天,非洲能源战略的调整效果如何,拉美能源一体化战略能否实现,还有待观察。然而,随着能源需求的日益快速增长,区域间能源合作的大趋势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最近,国际能源合作体系遇到了新的挑战。在中东动荡局势下,8月6日,英国石油公司宣布停止美国阿拉斯加州一处油田的原油生产,导致8月7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大幅上涨。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9月原油期货达到每桶77.68美元。显然,这种地缘政治动荡和偶然性因素还会继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