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概况

五个专业部门:管理部-主任罗守成

王金融系主任

财务管理部-主任李成

严春荣,国际商务系主任

物流管理部主任吴兴根

三个研究所:管理工程研究所-所长高秀屏。

应用经济研究所所长陈

物流研究所——所长郝浩,党委书记:王婉薇。

院长:周毅

党总支副书记:谭立群

副校长:魏文静,爱荷华,1985,工科实力较强的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为适应上海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成立了管理系。1994发展为工商管理学院,2002年重组改制为经济管理学院。20年来,学院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了近万名经济管理专业人才。

设立管理部、财务部、财务管理部、国际业务部、物流管理部;应用经济、信息管理、物流管理等学科专业实验室6个;建立“管理工程研究所”、“应用经济研究所”、“物流管理研究所”;教职工89人,专任教师71人。在校学生超过2100人。

师资队伍建设

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是学院锐意进取、不断发展的关键条件。经管学院一直坚持推进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师资队伍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会有结果的。学院注重在两个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每年选派数名教师到企业挂职培训,开展应用型科研;另一种是派教师出国学习、考察或参加学术活动。2009年有十余人出国学习考察,促进了教师实践能力和国际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学科专业建设

“物流管理”和“信用管理”是我校重点建设学科,其中“物流管理”符合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国家战略需求,得到了上海市和学校的充分重视和支持。“物流管理”学科依托中国外运(集团)公司,坚持产学研结合方向,向“化工物流工程”方向发展。新建的“化工物流工程实验中心”落户企业一线。这一学科基地建设的创新成果,为我国急需的危险化学品物流HSEQ监测的应用研究和产业化推广奠定了基础。三年来,“物流管理”的梯队建设成效显著,科研成果突出。专著、论文的发表和项目经费的引进都是学院平均水平的数倍。“信用管理”学科还与企业、专门机构建立了产学研联盟,确定了“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立与评价”方向,开展前沿研究,以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物流管理”是上海市首批本科教育高地之一。2005年至2008年,完成一期建设,由国家拨款500万元建设了“国际物流实务模拟实验室”和“全球物流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出版了十余种系列专业教材,其中《现代物流管理》等5种教材被教育部列为“十一五”教材,该系列教材获2009年上海市优秀教育成果三等奖。2008年,“物流管理”专业被列入上海市第三期本科教育高地,建设了“特种物品物流管理”专业方向,并在中外运化工物流公司基地投资654.38+0万元建设了化工物流工程实验中心。2010“物流管理”获高等教育国家级专业。

其他专业也在教材、课程、实验室、实践教学、双语和外语教学等方面开展了建设工作。,并多次获得学校优秀教学一等奖。学院开发的《上海市物流预备技师职业标准与鉴定》被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采纳,并在全市高校推广应用。

科学研究

学院各学科都有很强的科研实力。在管理学科方面,唐教授10多年来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在国内“排名”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突出。唐教授退休了,这位年轻的医生继续他的研究。在经济学方面,陈教授在“数量经济”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每年都取得丰硕的成果。毛红副教授与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国际知名精算专家克里斯教授在“保险风险控制”方向有合作,专业论文在重要国际学术期刊发表或被国际学术会议采纳。副教授王斌获得学校首届青年组科研论文总成绩第一名;在企业应用项目研究上,学院完成了中外运委托的决策咨询项目“苏州至湘钢城际货运直通车可行性研究”,为企业重大项目决策提供支持;近年来,高校教师每年发表学术论文超过100篇。

校企合作

面向社会、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校的传统和特色,也是学院坚持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向。2003年,我校与中国外运(集团)总公司签约,专门成立董事会,共建中国外运国际物流学院,开辟了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和产学结合的教育教学新途径。七年来,校企领导共同召开了七次董事会,确定、调整和完善了中外运国际物流学院的专业建设目标和人才培养措施。中外运提供各方面支持,三位兼职教授和多位行业专家定期来校授课,实习基地每年接受近百名学生专业实习,为企业现场提供专业实验室,都为教学改革、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创造了难得的有利条件。

学院师生也以自身优势和努力推动校企合作。多年来,他们承担并完成了中国外运委托的十余项咨询、论证和审计项目。接受过分公司各业务骨干十余次专业培训;上海世博会前后,学院40多名学生作为中外运世博专业物流助理,进入现场直接参与各国展馆的国际物流服务,与中外运员工一起夜以继日地完成从未如此紧张和艰巨的任务,让中外运第一次真正看到和认识到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生的可爱和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