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姓源流
商朝初年,舜的第三十三代之父(亦称隗之父)与周国联合,出任之职。他的制陶技艺高超,赢得了周文王的青睐。周初灭商后,追祖遗民时,封抑父之子圭满为陈(今河南开封以东,安徽亳县以北),国号陈,尊为侯,保留舜帝祖祀,长女太姬嫁与他。桂满死后,谥号为陈胡公,故又称胡公满。他的后代有的以国为姓,就是陈。
公元前672年,腰缠万贯的12代孙陈完因逃不到齐国,改姓田。后来他的10孙天河建立了田七国。战国末期,齐国被秦国所灭。齐王长子升为次子桓,改姓王,三子逃到颍川(今河南禹州、许昌)复姓陈。从此,陈氏家族在中原风生水起,发展成为名门望族。
另一个姓陈的是少数民族改的,也是河南人。据记载,北魏孝文帝自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于496年将鲜卑族的后三字姓改为陈姓。
唐前中期,中原陈两次远迁福建。669年,朝廷任命河南固始人陈政(胡公满第68孙)为南征大将军,带兵镇压闽南民族动乱。667年4月,陈政去世,由他20岁的儿子陈元光代表他的父亲。经过九年战乱,局势安定,686年报请朝廷批准,设漳州郡。陈元光致力于发展漳州的农业、工业和商业,使当地繁荣起来。
被后人尊称为派,后人称王声派,成为闽、粤、台、南洋群岛陈姓最重要的一支。台湾省有53座陈祠庙,可见台湾同胞对的崇敬之情。
再就是陈勇,陈忠的儿子,颍川陈的后代。当唐中宗还是个学者的时候,官员是太子太傅。由于宰相李的排挤,他迁到了漳州南翔山。他的儿子陈宜兴,唐文宗当时是宰相。此后儿孙兴旺,发展为福建陈氏太傅派,尊陈永为南院始祖。
陈入粤始于南宋。北宋末年,游牧民族南侵,中原士绅大量南迁。陈后裔率领93人先后迁居福建宁化、上杭,后至其曾孙二郎、,后迁至广东梅州,后散居于大埔、兴宁、长乐、龙川等县。陈进入台湾始于明朝。陈永华,福建同安人,明末随郑成功入台,任东宁大将军。他在台湾省建立了垦荒制度,创办了学校,被尊为陈入台之祖。从清初到建国的300多年间,陈随大量人口迁居台湾,其中台湾人口最多的家族陈氏家族有2000多人,与林共享陈林半天的美誉。
陈长期迁居越南,其中一些人成为安南(今越南)王朝的重要大臣。其中,李朝皇后李的妻子陈日于1228年建立越南陈朝,历时175年,促进了陈氏人口的发展。至今,陈姓仍被列为越南十大姓氏。陈是明初移居日本的,其中大部分是派遣的水手。明清以后,福建、广东等陈沿海地区的许多人出海到新马台谋生。其他人移居到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世界其他地区,为当地的繁荣和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