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的简介。

张先生先后师从教授、蒋天舒教授;在理论解释方面,他受益于贾植芳教授。

1952秋,因院系调整,从私立上海学院中文系转入复旦大学中文系。这是复旦大学中文系的黄金时代,名师云集。一进复旦,他就受到了朱东润和贾植芳教授的影响。朱老师是一位不被权威束缚,敢于并善于独立思考的专家。当时他教他们古代文学,对当时很多主流意见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都有自己的依据。比如朱先生就对《诗经》是人民写的这种说法进行了非常有力的驳斥,几乎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这让他感到非常兴奋,并以这种治学精神为榜样。而朱老师对他也是非常赏识的,在他的自传中有过生动的记述。

1956秋,张老师作为中文系助教,开始接受蒋天舒教授的指导。蒋先生毕业于清华国学研究院,是陈寅恪先生的弟子。他因治学细心而得到陈先生的赏识和信任,后委以保存和编辑其全集的重任。他要求张先生夯实历史和语言学基础,花三年时间读《朱端》、《尔雅注疏》、《尔雅义疏》和《说文》中的方言,同时读《通鉴》,校前四史,广泛阅读目录、版本和校勘方面的著作,从《韩曙文艺志》到《林纾》。这使张先生进入了一个新的学术境界。虽然学习很努力,但是收获很大。所以,日本著名学者伊藤淑平教授在谈到复旦大学研究元明清文学的专家时曾说:“从学术上来说,在复旦大学师从陈寅恪博士的师兄江天舒教授的张教授,在学风上与赵教授是不同的。他的技巧在于根据目录学和文献学提出大胆的、全新的假设,然后试图加以证实。”另一方面,他从1952师从贾植芳教授学习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学理论,也懂得了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的重要性。上高中的时候,他不止一次地读鲁迅的小说和杂文。此时,他系统地阅读了从新文学开始一直到30年代的文学名著,也认真阅读了胡风的八篇散文。后来虽然转而研究古代文学,但仍对现代文学和文学理论感兴趣,反复研读《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反都灵论》、《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原著。他自己说,他在对古代文学的评价和阐释中,经常提出一些与先贤不同的见解,这确实是由于他的学习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