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建民的现代事业及其贡献
2.遗传学
3.生化与分子生物学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
(1)黄麻种间杂交及其亲缘关系研究(1984-1986):20000。
(2)红麻长柱突变体的遗传和杂种优势研究(2001-2003):65438+20万(合作)。
(3)红麻SRAP标记体系和遗传连锁图谱的建立(2006-2008): 26万。
2、国家科技部和省科技厅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奖励项目(2项)
(4)高产优质抗逆红麻新品种示范推广及良种选育(科技部,2001-2003): 30万。
(5)高产优质抗逆红麻新品种示范推广及良种选育(省科技厅,2001-2003): 30万。
3.国家863计划(3项)
(6)红麻高效育种技术及优质高产抗逆新品种选育(2006 54 38+0-2003):7.5万。
(7)培育红麻新品种(2004-2005年):5万株。
(8)组织培养快速选育水稻光敏核不育系(1995):8.8万。
4、国家重点科技项目(5项)
(9)红麻种质资源收集、鉴定和利用研究(1980-1985):20000。
(10)红麻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和利用研究(1986-1990): 2万。
(11)红麻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与利用(1991-1995):20000。
(12)红麻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和利用研究(1996-2000):20000。
(13)红麻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鉴定、育种、仓储与利用(2006-2007年):2万。
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项)
(14)大麻遗传资源的发掘与创新利用研究(2006-2010):65438+万。
(15)大麻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技术研究与准备(2006-2008):65438+万。
6、国家948科技项目(1)
(16)大麻产业化发展关键技术引进、创新与示范(2006-2010): 50万。
7、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技专项资金(1)
(17)苎麻、黄/红麻、亚麻高效生产与收获技术研究(2007-2010): 1.45万。
8.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
红麻(1995-1997)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利用研究:20000。
(19)红麻长柱突变体及其杂种优势利用研究(2002-2004):40000。
(20)红麻抗虫和抗除草剂转基因育种和安全性评估(2005-2007年):40,000。
9、福建省科技厅重点科研等项目(7项)
(21)红麻新品种傅宏1和2的选育、开发及综合利用研究(1994-1996): 2万。
(22)红麻优良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及油用、纤维用新品种选育(2004-2006年):7万。
(23)超高产优质红麻新品种示范推广及高效转化(2007-2008年):20万。
(24)蓖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杂种优势利用的分子标记研究(2007-2009年):65438+万。
(25)抗虫、抗除草剂、耐盐转基因红麻种质研究(2007-2009):65438+万。
(26)杂交水稻种子纯度标准化快速检测技术研发(2003-2006):65438+万(合作)。
10,福建省政府、农办、农业厅、教育厅科技项目(6项)
(27)高产抗病红麻新品种选育及其杂种优势多代利用研究(1992-1994): 4万。
(28)《红麻抗性遗传转化及其安全性评价研究》(教育部,2007-2009): 2万。
(29)《抗虫基因对红麻的遗传转化研究》(省植保站,2005-2007):2.5万。
(30)新型高亚油酸含量健康食用油及其共轭亚油酸研发(省长基金2006-2007): 2万。
(31)蓖麻种质资源的引种、鉴定、育种、保存与利用研究(校基金2006-2007): 5万。1.中国麻类作物资源收集、鉴定与利用研究,1992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完成);
2.红麻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组合与杂种优势的遗传关系,1992获福建省优秀论文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3.1997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的《中国大麻作物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与利用研究》(主要完成人);
4.高产抗病红麻新品种傅宏2号选育,2001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完成人);
5.水稻细胞工程育种获2002年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完成人);
6、红麻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及优质、高产、抗逆新品种选育,获2005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完成人);
7.国家生物科学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获2005年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主要完成人);
8.“超高产、优质、抗病红麻新品种推广及良种选育”项目于2007年6月参加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农村适用技术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成果展,并获得优秀展览项目奖。自1995以来,已育成9个红麻新品种,并通过国家和省级品种审定:
1和红麻新品种傅宏1的选育,1995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1999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2006年5438+0被列为科技部成果转化重点推广品种。
2.红麻新品种傅宏2号选育通过福建省1995、浙江省1997、安徽省1999审定,并被列为2006年科技部成果转化重点推广品种。
3.红麻新品种傅宏3号于2004年通过福建省审定,2005年通过农业部审定,并被列为2001年度科技部成果转化重点推广品种。
4.红麻新品种傅宏951于2006年通过安徽省、2003年通过福建省、2005年通过农业部审定,并被列为科技部成果转化重点推广品种。
5.红麻新品种傅宏952的选育于2001年通过安徽省、2003年通过福建省、2005年通过农业部审定,2001年被列为科技部成果转化重点推广品种。
6.2004年福建省审定的红麻新品种傅宏991的选育:2005年通过农业部审定,列为农业部重点推广品种。
7.红麻新品种广金1的选育:2004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2005年通过农业部审定,列为农业部重点推广品种。
8.红麻新品种傅宏992于2007年通过农业部审定,并被列为农业部重点推广品种。
9.红麻新品种傅宏9913于2007年通过农业部审定,并被列为农业部重点推广品种。
红麻新品种福红航1于2008年通过安徽省新品种审定。
红麻新品种福红航2号11于2008年通过安徽省新品种审定。
红麻新品种福红航3号12于2008年通过安徽省新品种审定。育成红麻新品种傅宏11,比对照粤743增产17.2%。
2.育成红麻新品种12,比对照粤743增产25.0%。
3.育成红麻新品种13,比对照粤743增产17.8%。
4.育成红麻新品种14,比对照粤743增产17.5%。
5.傅宏Bt952抗虫转基因红麻比对照傅宏952增产11.5%。1.成功举办2007年红麻及同源纤维国际研讨会。
经福建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2007年64号)批准,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美国CCG国际公司、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联合主办“2007‘红麻及同源纤维国际研讨会”,由福建农林大学大麻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研究室承办。会议于2008年6月19日至6月21日在厦门召开。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印度、马来西亚、南非、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乌干达、澳大利亚和德国的同行专家有105人。联合国国际黄麻组织总干事萨瓦尔·卡迈勒博士、日本红麻协会副会长同岛和彦、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会长柯·余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少将·张建春等参加了会见。国际水文学组织总干事萨瓦尔·卡迈勒博士代表粮农组织感谢福建农林大学为本次国际会议的成功举办所做的精心安排和辛勤工作。他指出,本次会议是继2003年北京国际红麻大会后的又一次国际交流,旨在为天然麻纤维领域的学术交流、新技术开发、国际合作和项目洽谈提供有效平台,促进世界麻纤维的生产、科研和产业化。
2.举办全国大麻948工程暨现代大麻产业研讨会。
国家大麻948项目暨现代大麻产业研讨会于2007年8月24-26日在福州召开。会议由福建农林大学主办,来自各948大麻项目承担单位的30多位核心专家出席了会议。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旭博士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肯定了麻产业取得的成绩,对未来产业发展寄予厚望;中国农业科学院大麻研究所所长熊和平就大麻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的研究任务和内容作了专题报告。福建农林大学大麻研究室负责人分析了大麻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提出了解决瓶颈问题的合理化建议,与会代表对948大麻项目一年来的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为我国大麻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1,发展思路
(1)开展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横向合作,组建创新研究群体,联合申报国家重点项目,提高大麻遗传育种的整体实力和水平,争取2008年建成农业部黄麻重点功能实验室。
(2)以国家和省重大科研计划为研究平台,组织不同领域的合作,促进人才和技术的融合,提高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水平。
(3)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上下游研究相结合,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方法相结合,遗传研究与育种研究相结合,综合利用与高效转化相结合,开发了一批原创性成果,解决了大麻科学的重大科学、技术和生产问题。
(4)以“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务实求真、包容共进、共同发展”为宗旨,进一步加强大麻遗传育种学风和学术队伍建设,培养一支老中青结合、吃苦耐劳、团结敬业、开拓创新的大麻遗传育种学术队伍。
2.未来的主要研究目标:
(1)进一步加强麻类作物种质资源品质、抗病、抗逆等有益基因的发掘、创新和利用研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克隆作物品质、抗病、抗旱、抗寒、耐盐等有益基因,并提供遗传转化利用;
(2)进一步开展大麻和烟草作物遗传图谱构建和基因定位研究,加强大麻和烟草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的结构、功能和表达调控研究;
(3)继续研究大麻的起源、系统进化和分类,以及大麻和烟草的分子生理和发育生物学的核心领域;
(4)继续开展麻类和蓖麻副产物高效综合利用研究,重点研究开发生物质转化为生物能源。1,中国首个红麻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2007年,利用SRAP分子标记初步构建了中国首个红麻遗传连锁图谱,143个标记位点进入21个连锁群(LOD≥3.0),全长2267.1cM。2008年,进一步使用了新的绘图组
用PCR扩增f 2作图群体中203个个体的基因组DNA,用Mapmaker/3.0构建了208个多态性标记的遗传连锁图。143个标记进入21个连锁群(LOD≥3.0),其余65个标记是独立的,总长度为2267.1cM,每个连锁群有2-0个。标记间最大间距为49.2 cM,最小间距为0 cM,平均间距为18.6cM,标记在整个连锁群中的分布比较均匀,没有出现标记的聚集现象。这是第一个利用SRAP、ISSR和RAPD标记构建的红麻遗传连锁图谱。
2.烟草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在烟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子标记工作的基础上,2006年构建了烤烟与香料烟杂种F2作图群体。2007年,利用ISSR和SRAP对作图群体进行PCR扩增,构建了由26个连锁群和112个标记位点组成的烟草遗传连锁图谱,全长65438+。2008年,该群体不断被新的标记所标记,有望构建一个高基因座密度和一致性的烟草遗传连锁图谱。
3.红麻耐旱性及干旱胁迫下蛋白质组表达的研究:研究了红麻在正常和干旱条件下蛋白质组表达的变化。通过双向电泳发现了与抗旱性相关的特异蛋白,并通过MALD-ToF质谱获得了肽质量指纹图谱,初步阐明了干旱胁迫诱导耐旱品种及功能蛋白和调节蛋白表达的机制。
4.烟草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蛋白质组研究: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在初始生殖发育后的不同发育阶段测定蛋白质的差异表达,通过双向电泳获得与不育相关的特异蛋白的表达,通过MALD-ToF质谱获得相关特异蛋白的信息。初步鉴定了与烟草细胞质雄性不育蛋白密切相关的特异蛋白,为揭示烟草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奠定了科学基础。
5.抗虫、抗除草剂、耐盐转基因红麻研究:2007年成功育成抗虫转基因红麻Bt952,分子杂交证明可稳定遗传6代。2007年春,在海南完成了红麻抗性目的基因的导入。从3000多个T0代材料中检测出抗虫、抗除草剂和耐盐的目标基因,并于2008年进行了进一步的田间鉴定和分子杂交。
6.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转育研究:2007年利用引进的红麻野生雄性不育系A302转育出高配合力的新不育系,进行强优势组合试验。测试交叉和转移教育的阶段工作已经完成。
7.红麻副产物综合利用研究:2007年完成了红麻中高亚油酸富集和共轭亚油酸转化研究,完成了高吸油材料板材、麻塑料、麻炭生产新技术研发,为红麻生物质高效利用和新产品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8.有利基因鉴定及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研究:系统鉴定了数百份红麻种质资源的抗逆性、抗病性和抗根结线虫性,评价了一批多抗、高产、优质的优良资源。随着外源基因、航天、诱变和转基因技术的引入,创造出了茎无刺、亚油酸含量高、对光不敏感的特异材料的红麻新种质和抗虫、抗除草剂的红麻新种质。利用各种分子标记技术对400多份红麻、烟草和蓖麻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分类,为育种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