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毕业论文选文
针刺对带状疱疹的镇痛作用分析
带状疱疹(简称HZ)是一种病毒性皮肤病,以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入神经节和皮肤,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簇状疱疹和神经痛为特征。其特点是侵犯一侧一个或多个皮肤区域,多为躯干部环状或条状病变。笔者采用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急性带状疱疹患者采用不同针刺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不同针刺方法的镇痛效果,分析患者满意度与镇痛效果的关系。结果报告如下。
1数据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病例来源于2007年4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市中医院、广东省第二中医医院?2009年6月5日至10月针灸科和皮肤科住院或门诊患者。将101例急性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A组(电针组30例)、B组(隔棉灸组23例)、C组(火针组25例)和D组(叩刺拔罐组23例)。排除5例误入院和2例脱落,结果最终符合方案:A组27例,B组23例,C组24例,D组20例,共94例。其中男性54人(57.4%),女性40人(42.6%)。最小20岁,最大70岁,平均(43.38+0?1.59)岁。四组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和生命体征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 & gt0.05);而且两组患者初诊时间和疱疹不适应,没有统计学差异(P & gt0.05)。各组之间的可比性。
1.2测试标准
(1)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蛇串疮的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塞西尔医学教科书中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2]。(2)纳入标准①年龄18 ~ 70岁;②疱疹发病后1 ~ 7天内未接受抗病毒、镇痛治疗者;③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接受课题组的各种治疗方法,服从课题组安排的人员。(3)排除标准①属于特殊类型的带状疱疹,包括眼耳带状疱疹、内脏带状疱疹、脑膜带状疱疹、全身性带状疱疹和无皮疹的带状疱疹;②孕妇或哺乳期妇女;(3)过敏体质,对各种药物过敏;④瘢痕体质者;⑤心脑血管疾病、肝病、肾病、造血系统或全身衰竭等严重原发病患者,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病、结缔组织病、血友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患者;⑥患者病情危重,难以准确评价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⑦1个月内应使用过皮质类固醇或免疫抑制剂。
1.3处理方法
四组患者均保持皮肤清洁,注意保护皮损。治疗时取卧位,进行皮肤常规消毒。(1)A组(电针组)取穴为阿是穴、夹脊穴、枳沟穴和后溪穴。操作方法:所有穴位按照国家标准穴位位置选取。阿是穴局部平针环绕,夹脊穴斜刺向脊柱,直刺枳沟穴、后溪穴,均为0.8 ~ 1.0寸左右。针刺生气后接韩氏穴位刺激仪,频率2/100Hz,2 ~ 5 mA,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准。每天1次,10次就是1个疗程,一共1个疗程。(2)B组(电针+铺棉灸组)铺棉灸操作方法:将脱脂干棉撕成薄如蝉翼,约3cm?3cm棉片,根据皮损面积确定艾灸棉片的数量。涂抹在阿是穴上,用火柴点燃棉花,每次施灸3次。其他治疗及疗程同a组(3)C组火针操作方法(电针加火针组):操作者左手持点燃的酒精灯,右手持中粗火针在外焰中加热针体,直至针尖烧红发白,然后快速准确地刺入疱疹中心约0.2-0.3 cm。根据疱疹个数,先刺早发性疱疹,一次选3-5个疱疹,每个疱疹刺两次,术后挤出疱液。其他治疗方法及疗程同a组(4)D组(电针+刺络拔罐组)刺络拔罐法:施术者用一次性梅花针刺阿是穴,然后选取大小合适的玻璃罐,在穿刺部位及病灶两端快速拉动。将广口瓶静置5 ~ 10分钟,放血3 ~ 5毫升。取罐后用活性碘消毒患处,根据疱疹的大小确定拔罐的种类和数量。其他治疗和疗程同a组。
1.4观察指数
(1)疼痛评价指标①疼痛强度(VAS评价法,单位:mm):记录观察点前24小时内最疼痛的点。以100mm为标志,0表示无疼痛,100mm表示患者所能想象的最大疼痛强度。②疼痛缓解程度(%):记录观察点前24小时内疼痛强度相对于基线的缓解情况。记录范围为0 ~ 100%,0表示完全无缓解,100%表示完全缓解。③疼痛缓解时间(d):从患者开始感到疼痛到疼痛缓解程度恒定在30%以上所需的时间。④疼痛持续时间(d):从患者感到疼痛到疼痛完全消失的时间。在每次治疗前和第1 ~ 10天进行记录。③如果在治疗过程中不能记录第4项(疼痛未缓解或消失),则在随访的第22、30、60、90天记录。(2)患者满意度:采用量表法,0 ~ 100代表患者对所接受治疗措施的耐受程度,100表示非常满意,0表示非常不满意。让患者读出最能代表其耐受力的位置,并记录读数(分)。记录于11日。
1.5统计方法
数值用(x?S)表示所有数据在比较前都经过K-S正态分布检验。正态分布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对于非正态分布资料,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
2个结果
2.1患者满意度和VAS疼痛评分之间的关系
请参见表1和图1。各组带状疱疹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明显降低,治疗后各组VAS评分存在差异,A组治疗后VAS评分为(0.63?1.62),B组(8.04?10.95)点。四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 & gt0.05),说明针刺治疗1个疗程后,各针刺组总体镇痛效果相当。治疗后各组带状疱疹患者满意度不同(P < 0.05),A组(电针组)和C组(电针+火针组)患者满意度高于B组(电针+铺棉灸组)和D组(电针+叩刺拔罐组)(P < 0 . 05);电针组患者满意度与电针+火针组相似(P & gt0.05);电针+铺棉灸组和电针+叩刺拔罐组患者满意度相似(P & gt0.05)。从患者的角度来看,与电针+棉灸、电针+叩刺拔罐相比,患者更认同电针或电针结合火针。患者满意度是指患者以自己对健康的理解,权衡自身经济条件,结合自身对医疗的要求,对所接受的医疗服务的综合评价。[4]涉及就诊全过程的每个环节,对患者满意度与治疗后VAS评分及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患者满意度与治疗后VAS评分及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无显著相关性(均P & gt0.05)。
2.2患者满意度与疼痛缓解、疼痛持续时间与疼痛缓解程度的关系。
参见表2和图2。四组间疼痛缓解时间和疼痛持续时间无显著差异(P & gt0.05),但疼痛缓解程度有显著差异(P
3讨论
带状疱疹属于中医范畴?蛇疮?范畴,其发生多因体内正气不足,湿热毒沿肝胆经络熏蒸皮肤;病后期,残毒未清,瘀血阻滞皮肤,引起神经痛。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的特征之一,可先于皮疹出现或伴有皮疹。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的主要原因。镇痛是针刺的一大功能,可以减轻带状疱疹的疼痛,缩短疼痛持续时间[5-6]。本方案以阿是穴、夹脊穴、枳沟穴、后溪穴为治疗对象。本方案从蛇串疮的发病机理出发,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湿止痛的作用。采用电针、电针加铺棉灸、电针加火针、电针加叩刺加拔罐治疗带状疱疹患者。虽然治疗后各组之间的VAS评分和疼痛缓解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但治疗前后的VA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和疼痛缓解时间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患者对疼痛强度、VAS评分差异、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和疼痛缓解程度的满意度无显著差异。除A组疼痛缓解程度外,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疼痛缓解程度差异无显著性。考虑到带状疱疹的自然病程一般为2-3周[7],估计大部分患者的自然病程在治疗后的观察点已转为恢复,因此无法反映各种治疗方法的止痛效果差异。电针法为阿是穴周围针刺加夹脊穴、枳钩穴、后溪穴,其他三种疗法以此为基础,即铺棉灸、火针、叩击拔罐。治疗后A组(电针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电针+铺棉灸组),而A组的疼痛缓解程度优于B组,结果表明针刺本身也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疼痛,会使用电针和拔罐。
本研究中的患者满意度是指患者用0 ~ 100分表示对其接受的治疗措施的耐受性。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属于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患者报告的临床数据已成为临床疗效评估的重点,可用于评估和选择最佳治疗方案。[8]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不同针刺方法治疗急性带状疱疹,患者更认同电针或电针结合火针治疗,但患者满意度与治疗后VAS评分、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疼痛缓解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中医针灸毕业论文范文二:循证医学中的针灸证据分析
1针灸研究证据的来源和类别建立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评价体系对针灸医学的启示,根据针灸学科的发展现状和特点以及证据来源的范围,本研究确定的针灸研究证据类别主要包括:现代研究证据、古籍记载证据和专家经验证据,其中现代研究证据包括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非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病例序列研究和病例报告。以下是对纳入各类研究证据的特点和原因的简要说明。
1.1古籍记载的证据是历代针灸临床经验的积累,不仅涵盖了安全有效的针灸成功经验、针灸的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等有价值的信息,而且通过数千年的临床实践反复证明了其真实性、可靠性和适用性。因此,古代医书记载的针灸防治疾病的证据,是针灸临床决策不可忽视的最佳证据之一。本研究纳入的古籍记载证据涵盖了清代以前的所有针灸治疗文献,包括内容和形式上以疾病为纲的针灸处方文献和针灸医案。
1.2专家经验证据经验文献往往是对临床医学最直接的经验记录,是临床实践和医学理论相结合、突破和创新的结果,具有较高的理论概括和实践指导意义。因此,针灸专家的经验总结也是针灸临床决策不可忽视的最佳证据之一。本研究纳入的专家经验总结主要是1919之后国内针灸专家的临床经验文献,按专家资历分为名老中医专家经验和一般针灸专家经验。
1.3现代临床研究证据现代临床研究文献是针灸临床研究证据的主要来源。针灸的特点之一是辨证施治,强调个体化治疗,疗法丰富。因此,具有统一规范治疗方案的针灸随机对照试验不足以代表针灸临床研究的全貌。因此,本研究不仅包括随机对照试验,还包括非随机对照试验、病例系列研究和病例报告,没有系统综述或荟萃分析。
(1)randomizedcontroledtrial:随机对照试验(RCT)被认为是评价医学干预措施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最佳研究设计,证据的强度和科学性最好[4]。本研究将RCT作为针灸研究的证据之一,但对针灸RCT的评价应同时考虑实验设计的质量和针灸的临床实践。
(2)非随机对照研究:目前,非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研究(CCT)在中医和针灸领域仍占多数地位[5]。这类研究虽然不采用随机方法,但与对照组相比较,因此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仍能为针灸临床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或线索。因此,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是本研究针灸研究的证据来源之一。
(3)病例系列研究:病例系列研究(Caseseriestri-al)的价值在于可用于观察临床对照试验中排除的患病人群,可充分发挥针灸辨证论治的特点,且费用低廉。而且在国内发表的现代临床研究文献中,病例系列研究是最多的,所以本研究也将其纳入了针灸研究证据的范围。
(4)病例:单个病例研究,也称为单个病例报告。针灸医案往往灵活记录优秀的治疗方案或完整的治疗变化过程,是最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和针灸疗法复杂干预特点的文献形式,对针灸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价值。因此,个别病例也被纳入针灸研究证据的范围。需要补充的是,系统评价或荟萃分析是循证医学提倡的最好证据之一,但针灸治疗方案灵活随证治,强调临床研究?同质性?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不足以逐一对比分析,也难以兼顾针灸辨证论治和综合干预的核心特点,故本研究未将其纳入临床决策分析的研究证据范畴。
2 .建立针灸临床研究证据质量评价方法
本研究以《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面瘫》制定过程中形成的针灸研究证据评价方法和标准为基础,补充和完善了中医领域现有的证据评价方法和标准[6-7],初步建立了各类针灸研究证据质量的评分标准和分级标准。
2.1古籍记载的证据质量评价方法:古代医籍中的证据是说明性的,是临床经验的记录或具体医疗过程的描述。因此,本研究主要考虑医书质量、医师资质、记录形式(病历、论述)、证据运用强度、内容完整程度等因素,初步建立古籍记录证据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1)质量分级标准:优质文献:分数?5分,且必须满足前三条中的上述1,其中满足第二条者为经典著述和贡献,满足第三条者为历代所用古证。中等质量文学:分数?4分,且必须符合前4项中的2项以上(含2项)。低质量文档:那些分数在4分左右的文档。(2)评价指标描述:珍贵书籍:本研究参考了王学泰教授主编的大型丛书《针灸经典丛书》中收录的67种针灸医学书籍。古代针灸经典著作:采用专家咨询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本研究初步确定的古代针灸经典著作是指《苏文》、《灵枢》、《难经》、《A-B经》。古代著名针灸师:根据中医文献、医学史和针灸发展史[8-9],初步确定古代著名针灸师33位,包括黄帝、扁鹊、华佗、伏翁、郭玉、曹瑶、鲁光、皇甫谧、、许、、葛洪。记载为历代所用:指这种治疗方案在历代专著中反复应用。
2.2专家经验证据的质量评价方法专家经验总结一般由专家本人或他人进行总结,来源范围包括专家经验的代表性专著和期刊论文。一方面根据疾病诊疗特点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另一方面根据专家类别、作者、载体形式、经验总结可靠性等定义初步制定专家经验证据质量评价表和分级标准。(1)质量分级标准:优质文献:分数?5分,且必须符合1以上前三项。中等质量文学:分数?4分,且必须符合前4项中的2项以上(含2项)。低质量文档:那些分数在4分左右的文档。(2)评价指标描述:针灸领域名老中医专家定义:在时间范围上,定义为民国至今现代针灸名老中医;再者,根据文献学、医学史和针灸的发展[8-9],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整合导师名单,经过专家咨询、讨论和总结,初步确定了现代针灸名老中医的范围,以其代表著作和他人总结的经验为证据来源。中文核心期刊:根据北京大学图书馆编纂的第一版至第五版《中文核心期刊概述》定义。
2.3现代针灸研究证据(1)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方法:以CONSORT声明[10]和Jadad评定量表[11]为基础,结合针灸临床实践和文献特点,补充干预措施的质量控制标准、疗效指标和文献载体指标,初步制定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质量。质量分级标准:优质文献:分数?11,前三个分数呢?3分。第4 ~ 11条满足5条以上要求。中等质量文学:分数?10分,还有前3分?2分,第4 ~ 11项满足3项以上;还是得分?8分,前3分呢?2分,且必须符合第4条~ 11条且满足第5条以上。低质量文学:得分-8分,前3分?1分;或者被观察对象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2)非随机对照试验:在RCT评价的基础上,根据非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的特点,初步制定了该类证据的质量评价表和分级标准。质量分级标准:优质文献:分数?8分,且前8项标准必须达到5项(含5项)以上。中等质量文学:分数?8分,但前8条评价标准符合以下5条。低质量文献:对被观察对象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或者得分-8分。(3)序列研究的质量评价方法:本研究在RCT评价的基础上,根据病例序列研究的特点,制定了该类证据的质量评价表和分级标准,如表5所示。质量分级标准:优质文献:分数?8分,且前8项标准必须达到5项(含5项)以上。中等质量文学:分数?8分,但前8条评价标准只满足以下5条。低质量文献:对被观察对象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或者得分-8分。(4)病例:针灸病例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的制定考虑了载体形式、作者资质、患者诊疗信息的完整性、治疗措施、疗效等因素。详情见表6。质量分级标准:优质文献:分数?5分,且必须符合第4条和第7条。低质量文学:分数-5,还是分数?得分为5分的,不符合第四条和第七条的标准。
3 .针灸临床研究中证据强度和推荐等级标准的形成
本研究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方法,结合针灸学科的特点。通过专家会议讨论和问卷咨询,初步制定了针灸循证决策的研究证据强度和推荐等级标准。证据质量对应推荐强度的等级,即高质量证据的推荐强度也高。
4结论
遵循最佳研究证据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关键环节,证据评价是保证其利用的前提。因此,本研究将循证医学的理念和方法与针灸临床实践原则和现有文献的特点有机融合,初步建立了符合自身特点的针灸临床研究证据评价体系。该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4.1参考循证医学证据评价方法结合针灸自身特点。
循证医学以客观真实的证据作为临床决策的可靠来源,其理念、思路和方法值得针灸医学深入研究和借鉴。也有大量文献用于针灸临床决策。因此,本研究旨在从文献中挖掘出真实有效的治疗方案,参考循证医学的证据评价方法并结合针灸学科特点,建立一套用于针灸临床循证决策的证据评价体系。该体系既包括RCT、CCT、病例序等研究证据的评价方法,又强调名老专家经验证据和古籍记载证据的地位和作用,强调病例等反映针灸实际特点的证据在评价体系中的作用,基本能反映针灸临床实践的规律和特点。
4.2以针灸临床决策为目的,应尽可能纳入研究证据。
针灸临床研究证据评价系统是应用现代循证医学研究针灸临床决策的方法学探索。它跨越了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但归根结底,它是建立在针灸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的。因此,该系统必须考虑到针灸临床个体化和经验化的特点。随机、对照和盲法是临床可靠性评价的最佳方法,但由于中西医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将这些方法应用于针灸临床实践仍有许多不适用性。针灸临床文献包括RCT、CCT、病例系列研究、专家经验、病例报告、古籍记载证据等类型。针灸的方法可靠性、临床适用性、完成质量、千百年来针灸的习惯都有差异。因此,这种证据层次结构是基于针灸临床证据水平的现状,调和多种因素对证据水平评价的影响,尽可能地包含各种有价值的证据。
4.3多角度考虑影响证据质量的因素
针灸临床决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因素影响过程,从循证的角度评价各类针灸临床文献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新领域。鉴于针灸理论与实践的特殊性,本研究除了考虑现有的循证医学评价指标外,还通过增加个人资历、级别、单位、载体、学术观点、具体针灸方案、理论解释等诸多因素对评价指标进行探索。并对各类研究证据提出了一套严格的评价方法和质量分级标准,以排除低质量或不合格的证据,筛选出高质量、可信的证据,为临床应用提供实用、有价值的证据。
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和共识法,结合针灸学科和文献的特点,比较了循证医学的证据评价体系,探讨了针灸研究证据的范围和特点,初步建立了针灸研究证据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初步建立了针灸临床研究的证据体系。但鉴于针灸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特殊性,建立适合针灸诊疗特点和文献形式的证据分类体系仍是一项探索性研究。因此,还存在研究证据评价指标的确定可能不够完善、部分评价指标缺乏权威参考标准等不足,需要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进行补充和完善。
中医针灸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1.针灸推拿专业职业生涯规划范文
2.电大护理论文范文
3.3 .在中医院实习的经历
4.临床医学院学生简历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