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雨果简介

伏尔泰(1694-1778):伏尔泰原名弗兰苏阿,玛丽·阿鲁埃(弗兰?ois-Marie Arouet);伏尔泰是他的笔名。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思想之王”、“法国最好的诗人”。他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是一名法律公证人,希望他将来成为一名法官,但他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后来成为了一名学者。伏尔泰经历了路易十四、十五、十六的统治,目睹了封建专制主义由盛而衰,亲身感受到了封建专制主义的腐朽和反动统治。他深深地;他预见到革命必将到来,就对朋友们说:“我周围的一切都在播下革命的种子。虽然我自己可能不是革命的见证者,但它一定会到来。”

伏尔泰思维敏捷,多才多艺。他的作品以犀利的语言和讽刺的风格而闻名。他说:“笑声可以征服一切。这是最有力的武器。”他因讽刺封建专制主义而两次被投入巴士底狱。他的书被禁,他本人也多次被驱逐出境。他从65438年到0725年被迫流亡英国,对英国资产阶级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研究了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洛克的唯物主义经验论,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

伏尔泰写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其中著名的有史诗《亨利·亚德》、《奥尔良的姑娘》、悲剧《奥迪伯》、喜剧《放荡的儿子》、哲学小说《老实人》。他还写了许多历史著作,如《路易十四》和《论各民族的风俗和精神》。在哲学方面,他的代表作有《哲学词典》、《形而上学》、《4牛顿哲学原理》等,其中影响最大的著作是《哲学交流》,被称为“扔进旧体制的第一颗炸弹”。

伏尔泰过人的才智、敏锐的思维和对黑暗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揭露,使他在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统治者也想用他。路易十五请他做宫廷历史学家,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待他如上宾,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接见他,但最终,他的反叛与他的思想决裂了。痛苦的经历使他决定不再与任何国王来往。

伏尔泰尖锐地批评了卡迪夫红衣主教会议的黑暗统治。他将教皇比作“两足兽”,称牧师为“文明的恶棍”,并称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设置的最可耻的欺骗陷阱”。他呼吁“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与骇人听闻的宗教狂热作斗争,有些人咬他的耳朵;还有人踩他肚子,还有人远远的骂他。“但伏尔泰不是无神论者,而是自然神论者。他相信他想统治人民;宗教是不可或缺的。他说,“即使没有上帝;我们也必须创造一个神。"

伏尔泰信奉自然权利论,认为“人在本质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权利”。他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他认为财产权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他把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想化了,认为最理想的是一个“开明”的君主按照哲学家的意见来治理国家。哲学上,他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肯定知识源于感官经验,但他也认为上帝是宇宙的“第一推动者”。他鄙视劳动人民,认为他们只会干粗活,不会思考,说“等老百姓都思考了,一切就完了”。

伏尔泰作为一个资产阶级思想家,各方面都有局限性,这并不奇怪。因为他也深深地烙上了他那个时代,那个阶级的烙印。但是,他对反封建启蒙运动的巨大贡献,仍然值得人们永远纪念。

伏尔泰的文学观点和兴趣基本上继承了17世纪古典主义的遗产,主要表现在诗歌和悲剧创作上。他的史诗《亨利·亚得》(1728)以16世纪法国的宗教战争为题材,写了波旁王朝的亨利四世在内战胜利后登基,在南方颁布大赦令,保护新教徒的信仰自由。史诗中的亨利四世被誉为开明君主的典范。伏尔泰的哲理诗推理透彻,讽刺诗机智冷静,别具一格。伏尔泰一生主要从事戏剧创作,写了50多部戏剧,其中大部分是悲剧。伏尔泰的文学作品中最有价值的是哲学小说。这是他开创的一种新体裁,以戏谑的风格讲述荒诞的故事,影射讽刺现实,阐明深刻的哲理。

伏尔泰晚年定居在法国和瑞士边境的费尔内庄园。

其间,法国发生宗教派系斗争,导致大量逃亡。伏尔泰在他的庄园里收留了数百名难民。他还多次抵制不公正,为穷人伸张正义,平反不公正的案件。影响最大的是卡拉事件。

176110 10 13图卢兹菲拉蒂大街的一栋房子里发生了一场可怕的悲剧。

这家的主人让·卡拉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胡格诺派商人。

那天深夜,让·卡拉发现他的大儿子马克·安东尼在商店上吊自杀。当时全家人都慌了,他妈大哭起来,惊动了邻居。突然,人群中有人说:“马克·安东尼是因为选择了天主教才被父母杀死的。”

天主教和新教在16世纪经历了一场宗教战争,已经200多年了,但是对立依然非常尖锐。图卢兹的一名法官闻讯后,在没有调查、审讯甚至查看现场的情况下,逮捕了“谋杀”当晚所有在家的人。

马克·安东尼为什么自杀?原来,28岁的他学过法律,想成为一名律师,但因为拿不到天主教证书,被迫从事商业。他想从父亲那里得到一笔钱做生意,但父亲拒绝了。失望之余,他每天去咖啡馆借酒消愁。后来因为负债,他觉得前途黯淡,就找了一个短视的想法。

一个头发花白,年近花甲的老人,如何吊一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谋杀”罪显然难以成立。检察官帝喾大义凛然地出庭为老卡拉辩护,但被停职三个月。律师许德尔试图澄清真相,但处于兴奋狂潮中的法官不予理会,认为律师无能。审判长滥用职权,逼迫卡拉供出同伙。卡拉斩钉截铁地说:“既然没有犯罪,怎么会有共犯呢?”

1762,10年3月,法院不顾所有的无罪证据,粗暴地判处卡拉拆车的刑罚。行刑前,老卡拉痛心疾首地说:“我已经说出了真相,我是无辜死去的……”

事件发生后不久,伏尔泰听到了各种各样的传闻。他一直对教会持怀疑态度,认为天主教和新教都是无耻之徒。卡拉老人的悲惨遭遇激起了他对教会和司法当局的极大愤慨,他决心为人类尊严和信仰自由而战。

他通过各种渠道,冷静地亲自调查取证,将卡拉被流放到日内瓦的两个儿子传唤到费尔奈,将他们提供的细节与从过往乘客那里听到的反映进行对比,从而对整个事件做出个人判断。

其间,他发表了卡拉两兄弟的自白,写了小册子揭露这种非人的不公正,并提供了卡拉夫人带她去巴黎的所有费用,以引起舆论的关注。

1763年2月3日,伏尔泰亲笔写下上诉状,并作出“我确定这家人是无辜的”的结论。3月7日,枢密院下令重审此案,饱受冤屈的老人卡拉及其家人终于得到了平反。

这一年年底,伏尔泰发表了著名的《论宗教宽容》,猛烈抨击了反动教会的宗教迫害和专制政权漠视人命的黑暗现象,阐述了他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后来还为同样受到教会迫害的19岁骑士拉巴尔和年过半百的风水先生西尔万特奔走,终于平反了这两起冤案。

在整个晚年,伏尔泰以更加旺盛的斗志从事了大量的创作,先后为百科全书撰写了613个词条,并于1764年编成一本书,以《哲学词典》为题公开出版。此外,他还出版了哲学小说《查迪格》、《天真的人》、《历史著作》、《彼得大帝治下的俄罗斯史》和《论议会》。

值得一提的是,他在费尔奈定居期间,与欧洲各国各界人士保持着频繁的通信联系。据统计,伏尔泰的信件被保存下来的有一万多封,与他通信的多达700人。他用这种方式与通信者讨论各种社会问题,宣传自己反专制、反教会的启蒙思想。伏尔泰不知疲倦的斗争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他的名字响彻整个欧洲,许多名人都来这里打听他的消息。费尔南德成为欧洲舆论的中心,当时的进步人士尊称伏尔泰为“费尔南德的宗主”。

1778年2月,84岁的伏尔泰在阔别28年后回到了巴黎。消息一传开,整个城市都轰动了。一些只听过他的名字,没见过他的年轻人更是欣喜若狂,纷纷涌向他的落脚地,使得周围街道人头攒动。当他经过时,女人们偷偷从他的皮大衣上拔下一两根头发,当作圣物保存。

在巴黎,伏尔泰过于激动,因尿毒症被迫卧床休息。但他还是坚持口述了最后一部五幕诗化悲剧《伊雷娜》。虽然剧本平淡无奇,但巴黎和凡尔赛在演出过程中反应强烈。女王出席了演出,伏尔泰也拖着病体在现场欣赏这最后的荣誉和幸福。

教会人士别有用心,想利用伏尔泰的威望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于是想方设法从伏尔泰的病中捞点钱。

有一天,一个牧师偷偷溜进伏尔泰的病房,让伏尔泰做最后的忏悔。虽然伏尔泰不是无神论者,而是自然神论者,但他总是与教会不和。他很清楚牧师的目的,粗暴地把他打发走了。

几天后,另一位名叫莫雷的住持又做了同样的事情。伏尔泰看见他进来,问道:

“爸爸,你是哪里人?”

“啊,先生,我是上帝派来的!”

“真的吗?你能给我看看上帝的信吗?”

伏尔泰虽然病重,但仍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以他特有的辛辣讽刺无情地揭露了这些“披着长袍的狼”的丑恶嘴脸。

12年5月,伏尔泰咯血不止,体温急剧上升。黎塞留公爵不忍心看到他的老朋友这样受苦,就给他送去了鸦片酊。伏尔泰糊涂了,喝下了所有药效显著的镇静剂。在他昏迷的时候,三个牧师闯了进来。当他稍微清醒时,他们问他是否承认基督的神圣性。伏尔泰在《哲学词典》中已经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当他听到“基督”和“圣”这两个字时,勃然大怒,做出惊人之举,撑起病体,愤怒地推了牧师一把,说:“让我安静地死去吧。”

伏尔泰于1978年5月30日下午11逝世。反动教会对这个亵渎神明的宿敌恨之入骨,下令连夜将他的尸体运出巴黎遗弃。

但是,伏尔泰对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被公认为人民的领袖和导师。他的思想和理论将教育几代人,为反封建斗争奠定理论基础,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武装法国人民的头脑。

资产阶级革命后,伏尔泰的遗骨被安葬在伟人公墓。

启蒙运动是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后的第二次文化运动,反对教会神权和封建专制,追求政治和学术自由,崇尚科学技术,把理性作为思想和行为的基础。“启蒙”这个词在德语中是Aufkl?Rung,英文为enligence,意为启蒙。在启蒙运动中,又引申为用现代哲学和文学知识的光辉来照亮教会和贵族专制的迷信与欺骗所造成的愚昧落后的社会,恢复理性权威。启蒙运动不仅在文化领域进行,而且涉及经济、政治、法律、科学、哲学、社会制度和社会风尚。

启蒙运动发生在法国路易十四死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前。虽然文艺复兴从13和14世纪到15和16世纪,与教会和封建统治进行了300到400年的斗争,但基督教教会和封建贵族在欧洲统治了一千多年,根深蒂固。当时工商业还没有大规模发展,资产阶级还处于无能为力的地位,力量弱小,革命不彻底,容易向反动势力妥协。西欧国家的社会发展很不平衡。17世纪,法国处于所谓的“大世纪”,即路易十四世纪,也是封建贵族和教会高级僧侣联手专制的世纪。资产阶级和平民是“第三阶级”,仍然处于没有权力的地位。文化和教育完全掌握在天主教耶稣会僧侣手中,他们独占《圣经》和少数拉丁古典著作。公众处于相当无知的状态。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

18世纪,经济政治形势开始发生巨大变化。法国和英国隔海相望,法国在经济和政治上落后英国一个世纪。英国有海上霸权,工商业发达;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人阶级日益活跃;政治上宪章运动的兴起奠定了议会民主的基础。在文学方面,继莎士比亚之后,理查森和斯特恩出现了以市民为主角的新小说。法国百科全书派领袖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都曾在英国生活过。他们与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如洛克和休谟建立了密切的友谊。他们都很欣赏英国的三权分立和议会民主。启蒙思想家狄德罗编纂的法国百科全书受到英国钱伯斯编纂的传播现代哲学和科学知识的百科全书的启发。

在法国百科全书活动的20年间,他们不断受到反动势力的攻击和迫害。一些人被关进监狱,而另一些人被迫流亡国外。百科全书被禁止发行或烧毁。当时,检察官在最高法院指控百科学派“他们组成了一个支持唯物主义、破坏宗教、主张独立自由和腐化风俗的团体”。但是百科全书最后还是1772出来了。65438年至0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百科全书派的领导人之一孔多塞参加了这场革命,并被选为革命政府的宫廷成员。在革命中,两部《人权宣言》都宣称人权是人类的天赋(即与生俱来的权利),包括“平等、自由、安全和财产”,体现了百科全书派的理想。由此,启蒙运动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必要的思想准备。恩格斯在反都灵的导言中指出,“现代社会主义...就其理论形式而言,最初表现为对18世纪伟大的法国启蒙学者提出的各种原则的进一步的、似乎更彻底的发展”。

维克多?雨果(L802 ~ 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几乎跨越了整个19世纪,文学生涯长达60年,创作经久不衰。他的言情小说精彩动人,苍劲有力,对读者有着永久的魅力。

雨果1802出生于法国南部的邵尚松城。我的祖父是木匠,我的父亲是共和军的军官,我曾经被拿破仑的弟弟西班牙的约瑟夫杀死。波拿巴被授予将军军衔,是国王信任的大臣。

雨果很有天赋,很聪明。9岁时,他开始写诗。65,438+00岁回巴黎读书。高中毕业后,他进入了法学院,但他的兴趣是写作。15岁时,在法兰西学院写了《读谱》,受到法兰西学院的奖励。17岁,获“百花诗歌大赛”一等奖。20岁出版诗集《诗赋》。后来对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失望,成为共和主义者。他还写了许多诗歌、戏剧和剧本。他创作了大量具有鲜明特色的小说,并实践了他的思想。

1827年,雨果出版了剧本《克伦威尔》及其序言。虽然剧本没有演出,但序言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是文学史上划时代的文献。它极大地促进了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

65438年至0830年,雨果的戏剧《奥纳尼》在法兰西学院大剧院上演,影响巨大,奠定了浪漫主义在法国文学中的主导地位。

《奥纳尼》讲的是一个来自西班牙的强盗奥纳尼在16世纪反叛国王的故事。雨果赞美强盗的骑士精神和贵族气质,表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倾向。

1830年7月,法国发生“七月革命”,封建复辟王朝被推翻。雨果热情歌颂革命,歌颂革命者,写诗悼念在巷战中牺牲的英雄。

出版于1831的《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最浪漫的小说。小说情节离奇、紧张、生动、变幻莫测、富有戏剧性和传奇色彩。

这个故事发生在中世纪。愚人节那天,流浪的吉普赛艺术家在广场上表演歌舞。一个叫埃斯梅拉达的吉普赛女孩吸引了路人。她舞姿优美。

这时,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弗罗洛突然爱上了美丽的梅拉达,他疯狂地爱上了她。于是他命令教堂敲钟人,丑陋的卡西莫多抓走了埃斯梅拉达。结果法王弓箭队长法比救了埃斯梅拉达,俘虏了卡西莫多。他把敲钟人带到广场上鞭打他,但是善良的吉普赛女孩给卡西莫多水喝。

敲钟人虽然外表丑陋,但内心纯洁高尚。他非常感激埃斯梅拉达并爱上了她。天真的埃斯梅拉达对法比一见钟情。他们约会的时候,弗罗洛悄悄跟着。出于嫉妒,他用刀刺伤了法比,然后逃跑了。赫尔墨斯·拉达因谋杀被判死刑。卡西莫多从绞刑架下把埃斯梅拉达抓了出来,藏在了圣母院。弗罗洛趁机威胁吉普赛女孩,以满足自己的情欲。被拒绝后,他把她交给了国王的军队,无辜的女孩被绞死了。卡西莫多愤怒地将弗罗洛推下教堂,然后死去。他拥抱着埃斯梅拉达的尸体死去了。

小说表现了雨果对封建政府和教会的强烈仇恨,也反映了他对下层社会的深切同情。

“七月革命”后,法国建立了金融家路易?七月王朝由菲利普为首的大资产阶级统治。七月王朝不断拉拢雨果,雨果于1841被选入法兰西学院,于1845,路易?菲利普封他为法国贵族,并成为上议院议员。雨果在创作中的奋斗热情减弱了。1843年,他写了一个神秘主义剧本《守备官》,被观众起哄,失败了。雨果沉默了将近10年没有写作。

1848年6月,巴黎人民举行革命,推翻七月王朝,建立共和国。雨果一开始并不理解革命,但是当大资产阶级阴谋破坏共和国的时候,雨果成了坚定的共和主义者。1851年65438+二月,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雨果参加了共和党人组织的反政变起义。路易吗?波拿巴上台后,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他奉行恐怖政策,无情地镇压反叛者。雨果受到迫害,不得不流亡。

在流亡期间,雨果坚持与拿破仑三世的斗争。他写政治讽刺小册子和诗歌,猛烈抨击拿破仑三世的独裁统治。在此期间,他出版了小说《悲惨世界》、《海洋劳工》和《微笑的人》。

《悲惨世界》是雨果的代表作。小说的情节大致是这样的:农民出身的贫苦工人冉阿让,有一次看到姐姐的孩子饿得哇哇大哭,于是去偷面包。不幸的是,他被抓住了,并被判入狱五年。他曾多次越狱,被捕并被判处14年监禁。结果他为了一块面包在监狱里度过了19年。出狱后,冉阿让到处被人看不起,没有工作,没有饭吃。他发誓要报复社会。这时,一位名叫米利安的主教影响了他,他决心行善积德,做一个好人。

他改名为玛德琳,在一个城市办了工厂,成了富翁。他为穷人提供就业机会,给他们食物和房子。他总是乐于助人,被市民们选为市长。这时,一个名叫山婷的女孩来到了这座城市。她是个农村姑娘,进城打工,被骗生了个女儿。她把女儿珂赛特寄养在一家旅馆的主人家里。老板是个恶棍,趁机敲诈她。芒廷被迫卖掉她美丽的头发和美丽的牙齿,成为一名妓女。最后,她又穷又病。冉阿让听说后,立即照顾她,并答应在她死后抚养女儿珂赛特。这时,警察沙威正在追捕失踪多年的苦役犯冉阿让。在马德兰,他抓了一个穷工人,以为他是冉阿让,准备把他送进监狱。为了救无辜的工人,冉阿让挺身而出,主动承认了自己的身份。他又落入了警察的手中。在去监狱的路上,他设法逃脱了。

冉阿让立即找到珂赛特,把她藏在一个僻静的修道院里。这些年来,珂赛特已经长成一个漂亮的姑娘了。她爱上了共和党员马里乌斯。1832年,巴黎爆发了由共和党领导的起义,被七月王朝残酷镇压。马吕斯受了重伤,冉阿让冒着生命危险从阴沟里救了他。这时,沙威潜入起义军内部侦察,被抓并判处死刑。冉阿让执行了命令,枪毙了沙威,但冉阿让放走了沙威。沙威为冉阿让的高尚人格感到羞耻,投河自杀。

珂赛特嫁给了马吕斯,这个年轻人非常幸福。冉阿让留下了孤独的生活,最后他死在珂赛特的怀里。

《悲惨世界》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尖锐矛盾和贫富悬殊,描写了下层社会的痛苦命运,提出了当时社会急需解决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人贫穷,饥饿使女人堕落,黑暗使孩子软弱”,并对资产阶级法律的虚伪进行了猛烈抨击。充分反映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的社会政治生活。因此,小说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欢迎。在20世纪,它被多次改编成电影,也吸引了无数观众。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在色当战败后,普鲁士军队直逼巴黎。在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雨果在流亡19年后回到了祖国。他到处发表演讲,号召法国人民起来反抗德国侵略者,保卫祖国。他还用自己工作和读诗的报酬买了两门大炮,显示了他崇高的爱国精神。

巴黎公社起义的时候雨果不懂革命。然而,当公社失败,反动政府疯狂镇压公社社员时,雨果愤怒地谴责反动派的残酷。他呼吁赦免所有公社社员,并在报纸上宣布,他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住所将作为流亡社员的避难所。为此,他的家遭到反动暴徒的袭击,他几乎丧命,但他仍坚守阵地。

雨果死于1885。法国人民为这位伟大的诗人举行了国葬。他的遗体被安葬在为安葬伟人而建的先贤祠里。

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是1901年颁发的,但是雨果死于1885年,所以尽管他的文学成就很高,他还是与诺贝尔奖无缘。

名言

世界上最宽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的是人类的心灵。

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考的人和工作的人。其实这两种人是一类人,因为思考也是劳动。

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

人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数字,一把开字母,一把开笔记。知识、思想、幻想都在其中。

这个世界缺的是毅力,不是力量。

这个世界缺的是毅力,不是力量。

大胆是进步的代价。

你要相信自己是生活中的强者。

艺术之路布满荆棘,这也是好事。普通人胆小,意志坚强的除外。

谁虚度一生,谁的青春就会褪色,生活就会抛弃他们。

笑声像阳光一样,赶走了人们脸上的冬天。

与其勉强同意,不如坦白拒绝。

是人心释放出无限光明,也是人心制造出无边黑暗。

书籍是陶冶心灵的工具。

人只能靠物质生存;人要有理想才能谈人生。

台阶到不了的地方,眼睛可以到;眼睛够不到的地方,精神可以飞翔。

多一所学校可以拯救一所监狱。

生活就是微笑。

人有两只耳朵,一只听到上帝的声音,一只听到魔鬼的声音。

我宁愿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开拓未来,也不愿去寻求权贵的青睐。

人类的第一个饥饿是无知。

事件编年史

1802于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的贝桑松。

1819与浪漫主义诗人小熊维尼等人共同创办保守主义文学双周刊。在期刊上发表第一首诗。

1822编著了第一部诗集、赋、杂诗。在圣苏佩斯大教堂迎娶埃德娜。

1825被授予荣誉勋章参加查理十世加冕典礼。

1827年出版了克伦威尔和著名的浪漫主义宣言,成为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

1831年完成浪漫主义文学巨著和小说《巴黎圣母院》(即《巴黎圣母院的驼背》)。

1841年入选法兰西学院,公开表示支持君主立宪制。

1843年,剧本《Les Burgraves》失败,女儿莱奥波尔丁意外去世,于是他停止新作,转向政坛。

1845年成为贵族,被封为雨果伯爵。

1848创办重大事件杂志。

他于1850被捕入狱,雨果以温岚的笔名逃离巴黎。

1851年,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宣布帝制,雨果被迫流亡。

1853出版了充满讽刺政治意味的诗集《惩罚集》。

1862年,他出版了不朽的社会小说《悲惨世界》。

雨果的妻子埃德娜死于1868年。

1870年,第三届共和政府成立,结束了19年的流亡生活,回到巴黎。

1871年当选为国民议会代表。

雨果1876当选参议员。

1883,世纪传奇第三卷完成。

1885年5月22日,死于巴黎。1年6月,雨果的灵柩被安放在凯旋门下,供全体人民瞻仰,并安葬在巴黎伟人公墓。

主要工作

1827:克伦威尔(脚本)

1829:东方人(诗歌)

1830:爱尔那尼(剧本)

1831:巴黎圣母院的驼背(小说)

1838: Ruybras(脚本)

1853:诗歌

1856:沉思(诗歌)

1862:悲惨世界(小说)

1869:男人快语(小说)

1859-1883:siecles的传说(诗歌)

1874:夸特-文格特-特雷兹(小说)

作家作品选:/waiguo2005/y/yuguo/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