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高简历

分类:社会民生> & gt求职和就业

问题描述:

安徽工业大学副校长

分析:

林忠高教授简介(来自校园网)

林中高,男,9月出生,1960,福建泉州人。安徽工业大学副校长,会计学教授,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工业大学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安徽工业大学“公司治理与运营研究中心”(安徽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国务院“* * *特殊津贴”终身享受。兼职:安徽省政协委员、上海社科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福州大学教授、安徽大学教授、苏州学院教授、黄山学院教授、中国管理科学院院士、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研究会副秘书长兼常务理事、全国高校教材编委会专家组成员、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香港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研究员,安徽省会计学会副会长,安徽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审计学会常务理事,马鞍山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马鞍山市社会联合会副主席,马鞍山市审计学会副理事长等。

林忠国教授1982年7月毕业于厦门大学会计系,同年被分配到江西财经大学任教。期间赴上海社会科学院会计研究室学习研究,师从我国著名会计审计师王文斌教授。65438年4月至0985年4月调入华东冶金学院(现“安徽工业大学”)会计系任教。1995晋升教授。20多年来,一直从事高校财务会计与审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发表了大量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在学术界有广泛影响的著作,涉及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经济管理理论等多个领域。根据65438-0998年我国财务会计学者发表著作的引文统计分析数据,林忠高教授在全国排名65438。出版专著和教材27部,654.38+00多万字。主要有:现代审计基础、基础审计理论、高级会计学、国际会计准则概论、独立审计、离任审计、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基于会计政策绩效的分析、会计准则经济大纲、税务会计、审计证据汇总、独立审计理论的会计经济分析、会计再造——2002年美国会计改革法案的启示、财务治理理论研究、竞争成本理论、公司治理与会计、审计失败——基于契约的研究等。其中《现代审计基础》获得原冶金部优秀教材唯一中青年奖(1995);《国际会计准则概论》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 *奖,1996);《会计行为理论》获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 *奖,1998);审计学获安徽工业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1999);新高级会计学获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作品三等奖(* * *奖,2006 54 38+0);《会计准则经济概论》获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作品三等奖(* * *奖,2003年);《独立审计理论研究》获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3年);公司治理与会计获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05年)等。在《会计研究》、《金融研究》、《审计研究》、《经济管理》、《财务与会计》、《税收与经济》、《金融理论与实务》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30余篇,总字数654.38+0.3万。超过100篇学术论文或被相关出版物和文集转载;或获得省部级、专业学会等奖项,其学术观点被众多学者引用或评论。承担了财政部、冶金部、安徽省教育厅等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宝钢、马钢等大型企业的合作科研项目,项目成果得到了专家的良好认可。鉴于其在教学科研中的突出贡献,被人事部、国家教委以1993授予“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同年获得国务院“* * *特殊津贴”终身待遇;1994获得首届“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牌;1995入选安徽省高校中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001当选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02年被评为安徽省先进工作者。2004年获安徽省师德标兵、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200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05年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评为“2004年度中国管理科学杰出研究员”。作为会计审计学科评估专家,长期做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等基金项目的评估工作;作为安徽省高校职称评审委员会、学位评审委员会学科组、评委会成员,多年来一直从事安徽省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学位评审工作。

林忠国教授曾入选《中青年会计名人百科》、《中国当代创业人才》、《世界名人录》、《世界人物词海》、《中国人物词海》、《世界华人人才录》、《2000中国风?杰出人物、21世纪人才库、中国改革之星、中国专家姓名词典、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外名人辞典,中国魂?中国百业领军人才征集,中华娇子?专业人才卷、世界著名中国教育专家辞典、中国专家著作目录仪式、中国人的庆典、中国杰出财务会计专家辞典、当代中国著名学者辞典等20余部严肃经典。

林忠国教授不仅承担着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任务,还不忘给本科生上课。承担的研究生课程主要有:会计理论、审计理论、高级财务会计、前沿跨学科研究课程会计与审计经济分析。从1999到2005年,他的10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学术专著6部,参与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成为优秀的研究生。林忠国教授的主要学术研究思路是改变“局限于会计研究”的传统研究方法,将会计置于整个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引入相关学科(尤其是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会计审计问题,从而提升会计审计研究的经济意义、经济价值和经济生命。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会计理论和审计理论方面,包括公司治理与会计理论、会计经济学分析、财务治理理论与实务、独立审计理论、会计市场营销等。

林忠国教授近5年出版的主要专著和教材目录(标*为专著):

1.会计准则经济概论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年3月

2.《会计信息价值论——作为市场决策基础的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12 *

3.独立审计理论研究--一个基于制度经济学理论的分析框架。立信会计2002年9月*

4.公司治理与会计理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4月*

5.《会计再造——美国2002年会计改革法案的启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4月*

6.《竞争成本理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6月5日至10月38日*

7.财务治理:结构、机制与行为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6月5-38日*

8.《论审计失败——基于契约的研究》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6年6月5-38日*。

9.《内部控制研究:理论框架与实现路径》,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6年6月*

10.会计准则的制定\变更和实施:基于绩效的分析正在审查中。

11.行为金融学: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正在修订。

12.财务与审计理论:基于不对称信息环境的分析正在修订。

13.论会计公正

林忠高教授2002年以后承担的科研项目

1,宝钢成本管理实践与创新宝钢股份2002年9.5万元。

2.基于价值创造的财务成本管理体系财政部2003年支出5万元。

3.安徽省企业竞争力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安徽省社科基金2004年3万元。

4.基于价值创造的财务成本管理体系。安徽省人事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资助项目,2004年2.5万元。

5.宝钢财务战略:思路与路径。2005年,宝钢集团公司50万元。

林忠高教授2002年后承担的教学和科研项目

1.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证分析与模式重构。安徽省教育厅重点教学研究课题2003年2万元。

林忠国教授近五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国家级以上带*的出版物):

1.寻租理论与会计准则财务研究20012号*

2.浅谈审计失败广西会计2001第4期

3.审计代理问题及对策中国注册会计师20014号*

4.资本管理环境中的若干财务问题。金融研究2006 54 38+04号*

5.从代理理论的角度看代理人的绩效评价经济管理2001第9期*

6.论会计信息与薪酬契约广西会计2001第6期

7.浅谈会计信息与债务契约广西会计2001第9号

8.会计信息目标的理论解读金融科学2001第5期*

9.信息不对称:会计准则产生的经济原因,经营与管理2001第3期*

10.会计信息、期权理论与债务契约预测2001第6期*

11.审计独立性的博弈分析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经济管理版)2001/4

12.公司治理结构下的会计人员管理制度选择上海会计2002年第5期

13.论审计营销广西财会[2002]1号

14.实证分析: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2002/2

15.公司治理环境下的企业盈余管理研究。《金融科学》2002年第4期*

16.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对策《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17.财务治理结构:实现经济管理的框架和途径2003年第2期*

18.会计准则制定:规则导向还是原则导向财务理论与实务,2003年第5期*

19.审计合谋的成因及治理对策预测,2004年第2期*

20.公司治理框架下的财务控制研究经济管理2004年第12期*

21.会计准则制定:价值冲突及其调解金融与贸易研究2004年第4期

22.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研究,《会计研究》,2004年第8期*

23.会计准则制定中的价值冲突及其调整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24.会计信息可靠性和相关性的产权博弈分析。金融理论与实务,2004年第5期*

25.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分析与改进,2004年第4期

26.独立审计:第三方实施及其失败,《当代财经》,2005年第2期

27.论会计准则的伦理基础金融研究2005年第9期*

28.论会计准则的制定:基于《复杂性会计通讯》2005年第6期的博弈分析

29.企业组织形式与财务报告改革会计通讯2005年第10期

30.博弈论视角下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31.行为金融:理论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第5期

32.国外行为金融理论研究综述——对《铜陵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的回顾与思考

33.伦理经济学在会计准则制定中的应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第1期,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