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正性格简介
周明正(1916-)浙江诸暨人,著名农业分析化学家,1932诸暨中学毕业,1951年6月任浙江大学副教授。曾任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所长、教授、研究员。
中文名:周明正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省镇海县
出生日期:1965438+2006年6月29日。
职业:农业分析化学家
毕业学校:北平大学
信仰:中国* * *
主要成就:中国土壤分析、测土配方施肥的开拓者
代表作:土壤肥料力学导论;土壤肥力测量和测土施肥
简介
周明正,浙江诸暨人,191939年6月出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现中国农业大学),1951年6月任浙江大学副教授。曾任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所长、教授、研究员。
我国北方出版了大量的书籍,提出了“平衡施肥法则”和“植物生长周期应用”
肥胖规则”理论。是中国土壤分析、测土配方施肥的开拓者之一。
周明正先生不仅是我国早期农业领域的第二位硕士研究生,也是土壤肥力测量和测土配方施肥科学的主要开拓者。他曾经参加过12月9日的学生运动。抗日战争胜利后,随陈毅将军赴台湾省负责技术接待工作。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六五”期间,周明正先生担任农业部重点研究项目“中国主要土壤类型和土壤养分丰缺指数研究”的总经理,跑遍了17个省市。特别是周老先生为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农业生产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多次受中科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黑龙江省农科院、黑龙江东北林业大学、吉林省农科院、辽林省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等单位邀请,进行指导、讲座或学术报告。他一生为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农业发展和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
照片:周明正(右)。
一生
周明正,祖籍浙江诸暨城关镇,2006年6月29日出生于浙江镇海县。农业分析化学家。长期从事土壤农化分析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我国土壤分析、测土配方施肥的开拓者之一。他
从小文理并重,学习成绩突出。1935考入北京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七七事变后,我从北平回到浙江,借了浙江大学农学院农学系,又借了广州中山大学农学院农林化学系。我得到了当时国内著名土壤学家邓智毅和陈振铎的指导,决定将土壤肥料学作为我的专业方向。1939大学毕业后,在邓智毅的鼓励下,考入中山大学土壤科学系,并于1942获得土壤化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后被聘为浙江省合作供销社技术专员。1943受聘英国大学讲师,讲授土壤学和肥料学。次年又增加了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等课程。1945晋升副教授,当时年仅29岁。
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收复。1946年夏,应陈振峰邀请,周明正赴台北接管肥料检验实验室,担任农林检验局肥料检验技术主任。后被任命为花莲港分局筹备局长,并委以副局长之职。当时台湾省工作生活条件相对较好,但他无意做行政官员,7个月后回到英国大学继续任教。
在英石大学期间,周明正敢于批判时代的弊端,提倡民主,接触进步学生,支持学生运动。和其他进步教师一起组织“读书会”,学习新民主主义理论和中国政策,帮助中共地下党做好高级知识分子的思想工作,努力安定人心,保学校,迎解放。1949年春,秘密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作为一个教授,和青年学生并肩作战,真的难能可贵。浙江解放后,他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一员,并担任校委员会常委,主管教育事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明正被分配到浙江医学院药学系任教,讲授定性和定量分析化学及健康分析。1950受聘为浙江大学农学院兼职教师,讲授土壤肥料学。他把自己丰富的知识奉献给了新中国的教育事业。1957年6月,周明正加入中国* * *,是建国后浙江较早入党的高级知识分子之一。65438-0957浙江医学院药学系并入沈阳药学院,他正式调入浙江农学院。从65438到0958,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所升格为正厅级单位。为了加强领导和科学研究,周明正被任命为该研究所土壤肥料系副主任和浙江农学院土壤肥料系副教授。他服从组织分配,开始走上农业科研岗位。
从1958到1964,周明正承担教学任务并从事科学研究。他把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通过科研丰富教学内容,结合教学开展科研工作,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跨学科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科研工作者。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周明正的工作逐渐从实验室建设和土壤农化测试方法的研究转向土壤养分肥力的研究,特别强调土壤肥力测试和施肥的理论和方法。他广泛收集和整理国内外文献,把世界主要国家测土配方施肥的成果介绍给中国,为我们所用。无论是文革时期,还是1974年冬天,他患脑血栓,卧床三年,忍受着精神或疾病的折磨,从未停止查阅、翻译、整理资料。
80年代初,农业部邀请他参加国家重点项目“中国主要土壤养分丰缺指数研究”,并担任总顾问。5年间,他不仅培养了一批土壤肥力测量和测土配方施肥的技术骨干,而且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测土配方施肥学科体系。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倾注了全部心血,撰写了《土壤肥力力学导论》和《土壤肥力测量与施肥》两本书,共70多万字。这是对他一生工作的总结,也是对国内外本专业相关研究成果的总结。特别是《土壤肥力测定与测土配方施肥》一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介绍测土配方施肥理论与实践的专著。其内容和资料完整实用,对我国测土配方施肥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周明正现在老了,并患有许多疾病。1985退休后,仍坚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学术工作。直到1987脑血栓复发,我才不得不停止工作。
培养科技人才
从40年代到60年代,周明正在教育园地里辛勤耕耘了近20年。已开设14门课程。他擅长教学,热爱教学,为培养专门人才做出了贡献。自己编写教材是他教学工作的一个特点。依托扎实的基础,深厚的外语功底,涉猎大量资料,兼收并蓄,为我所用。早在50年代初,他在浙江医学院任教时,就独立编撰出版了《卫生分析》一书。后来我在浙江农学院兼职的时候,参与了中国第一本土壤学教材的编写。为了教好每一门学科,他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同时向新的学科渗透。为了提高专业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他从65438到0954,到复旦大学、中科院应用化学研究所等四个单位实习了一年。返校后,除了为本校额外开班外,还应其他学校邀请讲课,并在《浙江农业科学》开设专栏,连续发表分析仪器系列文章。65438-0960,浙江农业大学与浙江省农科院合并,周明正任农业化学系主任。这是一个培养农产品加工和产后服务的新专业。他承担了创业的任务,亲自编写化学、农产品分析等教材。在教学上,他重视基础教学,要求学生先掌握扎实广泛的基础知识,不宜过早强调“专”。他不断用新的研究成果丰富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课堂教学生动、浅显、深刻。
生产实习。
上世纪50年代,浙江省农科所实验室设备陈旧,检测技术多处于30年代国际水平。一般来说,只能进行一些常规的测试项目,效率低,成本高。周明正参加工作后,意识到土壤农化分析是农业科学的基本手段。要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首先要实现检测手段的现代化。他积极建议并努力推动建立新的综合实验室。196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成立了以周明正为主任的中心实验室。他如愿以偿,全身心投入到实验室建设中,从人员配备、设备购置、科研项目制定到管理事务,他都过问。他组织并依靠全室科技人员改进实验设备,开展了多项新的测试方法,完成了《土壤总磷分析方法对比研究》、《四苯硼钠定钾新容量法》等多项早期研究成果。在没有技术力量和资金的情况下,他团结全室科技人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引进了分光光度计、极谱仪、吸收光谱仪、色谱仪等多种先进仪器,拓宽了分析领域,提高了分析质量,促进了土壤农业化学等学科的发展。在当时,这个实验室无论是规模、设备还是研究成果,都是国内农业科研单位中有影响的实验室之一。周明正主持的中心实验室从一开始就注意分析测试与生产实践的联系。在他看来,分析数据不仅仅是作为写论文的素材,更重要的是要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如果土壤测试结果不能作为合理施肥的参数,就像医院的化验报告不能帮助诊断病人的病情一样。20世纪60年代初,他与研究人员合作,通过田间实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土壤养分肥力。他首先引用了美国土壤学家布雷尔提出的“相对价值”和“相对产量”的概念。明确了土壤养分提取和测定值的应用方法,使提取值指标与作物产量挂钩。撰写了《浙江省稻田磷肥效应与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关系》一文,为全面研究土壤肥力测定和测土配方施肥奠定了基础。
20世纪60年代,世界农业发达国家已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推荐”技术,确定土壤中有效养分含量作为推荐施肥剂量的主要依据,并得到广泛应用。在我国,由于当时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化肥投入很少,主要靠农场化肥,所以合理施肥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周明正意识到,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化肥的用量必然会增加。合理施肥的问题将会突出,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他认为合理施肥应该包括三个方面:根据不同的肥料类型研究合理施肥;根据不同作物的营养需求和品种、地区的差异,研究合理施肥。根据不同土壤肥力合理施肥。研究的重点应是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肥特点,确定产前施肥和各种养分的比例。
。当时国内对“土壤肥力”的定义众说纷纭。传统的欧美养分肥力观尚未被国内土壤肥力工作者普遍接受;“水、肥、气、热”或“吃、住、喝”的观点给土壤肥力的测定和指标的制定带来困难,以至于有人认为土壤肥力不可测。周明正首先提出:“水、肥、气、热的配合是土壤肥力的广义范围,而养分肥力及其因素是其狭义范围。它们看似共存,并不矛盾。因此,土壤肥力是可以测量的。”国际上通用的“土壤测量”称为“土壤肥力测量”,国内简称为“土壤测量”。全称应该是“土壤养分肥力测定”,是指土壤中有效养分的供应能力。定义了测土配方施肥的概念和范围。
他认为,中国之所以至今没有建立完整的“测土配方施肥”体系,是因为对“测土”不够重视。在我国农业院校的教材中,“土壤测定”是附加在农化分析上的,其重点仍然是分析。他认为,“测土”当然离不开分析,但“测土”的重点不是分析,而是如何从土壤中正确提取有效养分。这是土壤农业化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测土配方施肥”是土壤学、肥料学和分析测试学之间的边缘学科。要胜任“测土配方施肥”的研究工作,必须掌握这三个学科的知识。
为了推动我国测土配方施肥的发展,周明正一方面收集、整理、研究国外资料,详细、系统地介绍给国内科技工作者;另一方面,鉴于测土配方施肥地域性强的特点,本文对我国的土壤类型、气候和作物进行了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他为《土壤科学进展》、《土壤通报》、《国外农业-土壤肥料》等国家级期刊撰写了数十篇论文和文献综述,内容广泛。从土壤有效氮、磷、钾的提取和测定方法及其适应性,到土壤测定的相关研究和标定研究,以及测土配方施肥的科学依据等。在此期间,他还翻译出版了《土壤测定与植物分析》一书。这是一本由美国土壤学会组织的50多位著名专家合著的重要著作,全面论述了利用土壤养分测定和作物的植物分析来指导科学施肥。它的翻译和出版受到土壤工作者的欢迎。
“六五”期间,周明正担任国家重点项目“中国主要土壤类型养分丰缺指标研究”总顾问。这一由各省(市、自治区)14科研单位参与的研究项目,是对我国土壤肥力测定和测土配方施肥进行全方位研究的一次尝试。此时他已经65岁,偏瘫。除了负责项目的设计和技术指导,在5年的时间里,他不辞辛劳地四处奔波,北到黑龙江、吉林,南到广州,西到乌鲁木齐,东到福建,走遍了17个省市(区),给全国各地的科技人员作了几十次学术报告,为我国培养了一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骨干。1985 7月乌鲁木齐车祸受伤,顶着剧痛坚持讲课,受到当地科技干部的表扬。
周明正在测土配方施肥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之一是改进了美国土壤学家Truog在1960中首先提出的目标产量测土配方施肥方法。原方法的理论基础不够严密。经过周明正及其合作者多年的研究,这种方法得到了补充和改进,现在已成为我国测土配方施肥的主要方法之一。周明正和他的合作者还创造了“以土定产”和“以产定氮”的施肥方法。由于氮素在土壤中容易迁移,目前还没有可靠的方法测定土壤中的氮素肥力。这种方法是基于作物基础肥力产量与全肥最高有效产量之间的统计关系;然而,最高有效产量与基础肥力产量之差与氮素需求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该方法已在浙江省和全国许多地方的水稻和旱作作物上推广应用,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效果得到了肯定。
肥料的发展方向
对于我国肥料的发展方向,从领导部门到土壤肥料学界,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中国肥料来源的政策和出路一直是以有机肥为基础的。也有人提出“走有机农业之路”。周明正开始研究化肥和有机肥在中国农业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中国肥料来源的政策和出路。他认为,中国是一个110亿人口的大国,人均耕地不到15亩。扩大耕地面积的潜力不大,这就决定了我国农业增产的主要方向将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手段主要有三种:增加肥料用量,尤其是化肥用量;改良作物品种;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三者中,高产耐肥品种的推广和复种指数的提高,不能脱离肥料独立改革。因此,增加肥料投入是提高产量、走向农业现代化的最根本措施。
他赞同并倡导这样一种分析,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的“多猪多脂多食”不过是土壤-植物-动物-土壤中养分的封闭循环。每一个循环都是必然要输的,结果土壤肥力不会增加只会降低。而且,“多猪”不能是出发点,要靠“多粮”,“多粮”要靠“多肥”。农业发展的历史证明,只有在自身循环之外增加投入,才能突破封闭循环。所以他认为只能是“多肥多食多猪”。这个“肥料”必须包括化肥。应该充分肯定化肥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为它从农业循环本身增加了土地巨大的增产能力。周明正引用计算数据表明,1克氮的合成能耗值与添加1克氮增加的生物产量相比,添加化肥后,能量不但没有损失,反而大大增加。
周明正还肯定了有机肥的优势和重要性,主张在积极开发有机肥源的同时,要估计有机肥发展的客观局限性。现代农业必须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我国有机肥源的总潜力有限,远不能满足高产的需要。他认为,有机肥的关键问题是缺乏肥源,肥料积累的劳动效率很低。他们有的与粮棉油竞争,有的需要更多的投入,有的还存在劳动卫生等问题。绿肥、粪肥、秸秆还田对未来有一定发展前景的限制、成本、前提条件也要考虑。所以,虽然这几年很多文章和报道都提倡大力发展有机肥,但实际情况还是很无效。在有机肥源短缺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化肥工业,增加化肥投入,促进作物根系和生物产量大幅提高。他认为,肥料来源的政策和出路应该是“有机无机并举”,走“以无机促有机”的道路。
简历
1916 6月29日出生于浙江省镇海县。
1935-1939考入北京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获农学学士学位(1937和1938分别借自浙江大学农学系和中山大学农林化学系)。
1942毕业于中山大学研究生院土壤科学系,获土壤化学硕士学位。
1942—1943担任浙江省供销社技术专员。
1943-1946,英国大学农学院讲师、副教授。
65438-0946任台北农林检验局肥料检验技术主任。
1947—1949英国大学农学院副教授。
1949—1957浙江医学院药学副教授。1950后,兼任浙江大学农学院副教授。1958—1960浙江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系副主任、浙江农学院土壤肥料系副教授。
1960—1963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与浙江农业大学合并,历任农业化学系主任、中心实验室主任。
1964—1985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中心实验室主任。
1985 65438+2月退休。
主要论文
1周明正。卫生分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
2朱祖祥、于震宇和周明正。土壤科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6。
3周明正。离子交换树脂在土壤可溶性盐分析中的应用。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57,2(1):121—130。
4由周明正翻译。化工气体分析。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58。
5周明正,沈东莲。四硼酸钠容量法测定钾的新方法。土壤学报,1963,11(3):318-324。
6周明正,于文涛,沈东莲,等。土壤全磷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土壤学报,1965,13(3):300-311。
周明正,于文涛,樟树法。土壤有效氮测定方法的研究。土,1976 (5-6): 316-323。
周明正。矿化速率法测定土壤有效氮。土壤农化,1978 (2): 25-37。
9周明正。测定土壤中有效磷的物理化学方法(ⅰ)和(ⅱ)。土壤学进展,1979 (1): 39-50,1979 (2) 45-56。
周明正10。土壤钾有效性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ⅰ)和(ⅱ)。土壤学进展,1979 (4): 39-48,1979 (5): 46-56。
11周明正。土壤测定的相关研究和校准研究(1)、(2)、(3)。土壤公告,1979 (1): 45-48,1979 (2): 43-43。
12周明正。土壤有效磷的化学提取和测定方法探讨(ⅰ)和(ⅱ)。土壤公告,1980 (4): 47-48,1980 (5): 42-45。
周明正13。关于水稻土养分肥力若干研究的讨论(ⅰ)和(ⅱ)。土壤学进展,1980(5-6):11-22,1981 (2
周明正王竹梅14。浙江省水稻土基础肥力与最高有效产量的关系。土壤学报,1982,19 (3): 315-322。
15周明正译。土壤测定和植物分析。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 322。
16周明正。测土配方施肥的科学基础。土壤公告,1984,15(4):156—160。
17周明正版土壤肥料力学导论。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420。
周明正18。中国农业现代化中的肥料问题。土壤公告,1985,16(5):193-196。
周明正,19。美国测土配方施肥科学的进展。国外农学-土壤肥料,1986 (6): 1-3。
陆云富周明正。浙江红壤地区玉米产量及氮素测定的研究。土壤公告,1986,17 (3): 97-100。
21陆云富,周明正,吴一伟,等。浙江红壤地区玉米估产测土配方施肥研究。土壤公告,1986,17(4):163-167。
22刘,。红毛丹测土配方施肥方法的研究与探讨。《土壤学报》,1986,23 (3): 285-289。
周明正陆云富23号。红壤旱地速效钾测定方法和指标的研究。浙江农业科学,1986(4):162-166。
王竹梅周明正24号。浙江省水稻土“以产定氮”基本公式及其相关参数的探讨。土壤学报,1987,24 (2): 128—133。
周明正陆云富25号。红壤旱地有效磷测定方法和指标的研究。土壤学报,1987,24 (4): 325-334。
26周明正。中国的测土配方施肥。土壤公告,1987,18 (1): 7-13。
27周明正。土壤有效磷化学提取方法体系及其适用性。土壤学进展,1987,15 (6): 1-12。
周明正28号。土壤有效磷提取方法的筛选研究进展。土壤学进展,1987,15 (4): 9-16。
29周明正编辑。土壤肥力测量和土壤测试与施肥。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 485。
周明正。有机肥与配方施肥。土壤公告,1989,20 (4): 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