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信息

李白(701 ~ 762)

中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长隆(今四川江油)人。

李珀

李白少年时代博览群书。除了儒家经典和古代文史名著,他还浏览百家之书,成为“剑术高明”的人。信奉道教,有超脱世俗的想法;同时,他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他少年时在蜀中写的诗,保存下来的很少,但却表现出了杰出的才华。李白大约二十五、六岁时游历川东。在随后的10年里,他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很多地方。开元十八年(730),曾一度到达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无功而返。天宝元年(742年),被玄宗召入长安拜翰林,作为文臣大臣,参与起草文书等工作。不到两年后,他被迫辞职离开北京。这一时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11年后,继续浪迹于黄河、长江中下游,“浪迹天涯,自适诗酒。”他仍然关心国家大事,希望重新获得朝廷的任命。天宝三年,李白在洛阳认识杜甫,成为好朋友。第二年分手后他们没有再见面。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隐居在宣城(今安徽)和庐山。第二年12月,他被邀请到王勇幕府李林,希望消除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王勇触怒苏宗被杀后,李白也被判有罪,囚禁在浔阳(今江西九江),不久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在路上,我被原谅了,回来了。我当时59岁。晚年生活在江南地区。61岁时,听说邱李光弼率军出城攻打安史叛军,北上准备参军杀敌。他因病中途折返。次年,他死于叔父当涂(今安徽)县令李的寓所。

文学创作李白的诗已经失传很多,至今仍有900多首,内容丰富多彩。

李白一生关心国家大事,希望为国家建功立业,但又不满于黑暗的现实。他的59件古董是这一领域的代表作品。唐玄宗后期政治中的黑暗腐败被广泛揭露和批判,反映了人才走投无路的悲愤。很多话都是讽刺,精神很高。李白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却不羡慕富贵,想到什么是钟鼓、珍馐、珍宝?。建功立业后,将效法战国高士吕忠廉,不尊而退。他的思想明显受到道家尤其是庄子的影响。李白的许多诗表现了对人们生活的关心和同情。这一内容往往与对统治者的批评结合在一起。他的一些乐府诗反映了妇女的生活和她们的苦难,其中侧重于对妇女的思考和对人的记忆,也写了商人、弃妇和女仆的委屈。他的《投宿五松山下荀叔》、《护之歌》、《秋蒲之歌》分别描写了农民、船工、矿工的生活,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关怀。李白一生写了许多描写自然风景的诗。他的诗《蜀道难登天》(《蜀道难》),《黄河之水不可移出天入洋,一去不复返》(《入酒》),《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等,都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这类诗歌,就像他的一些歌颂大鹏鸟的作品一样,表现了他的远大志向和宽广胸怀,从侧面反映了他追求非凡的愿望。其他如邱登的《宣城齐谐北楼》、《敬亭山独坐》、《清溪之旅》等诗,擅长描绘清幽景物,清新隽永,风格接近王维、孟浩然等。李白也有许多关于爱情和友谊的诗。他的乐府诗往往从女性承人的角度来表达委婉深刻的爱情。还有一些送礼物和思念妻子的诗,感情也挺深的。李白向朋友捐赠了大量作品,其中不乏优秀之作。这些诗有的表现出鲜明的政治态度,更多的时候表现出日常送别和相思之情,如黄鹤楼送别孟浩然、沙丘门杜甫、听说王昌龄为此迁居龙标窑、追忆往事和拜访参军、赠王伦等。,感情深厚,形象生动,艺术感染力强。李白诗歌的内容也含有一些封建糟粕,其中更多的是宣扬人生如梦、吃喝狂欢的消极虚无主义思想,以及求仙访道、丹药炼丹的宗教迷信。他写的一些关于女人和爱情的诗很俗。在李白的诗中,夸张和生动的比喻被广泛使用。他的诗《但既然水还在流,虽是刀削,举杯消愁》(《宣州谢子楼送别校书·云叔》)和《白发三千尺,愁似长须》(《秋蒲之歌》第十五部),描绘了他在长安政治活动失败后的深切忧虑,是广为流传的名句。他的诗《北窗诗不如一杯水》(《答王十二寒夜》),写出了自己的才华;“我愿渡黄河,但冰噎渡口,太行山将雪盖”(《难行》),难写事业;“桃花潭深过千尺,不如王伦”(《赠王伦》),写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都是以鲜明突出的形象打动读者。李白诗歌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令人惊叹。他的“强风吹我心,西挂仙阳树”(《金湘寄魏拔西天》)和“我心明月忧,我随风留西天”(《听说王昌龄迁龙标瑶要走》)都以奇特的想象力表现了他对长安和诗友们的怀念。《傅亮吟》、《古风》和《西部莲花山》分别通过幻想表达了长安城的毁灭和安史之乱对中原的蹂躏。《送别》通过扑朔迷离的传说,表现了唐玄宗后期对政局的隐忧。都形象生动,寓意深刻。《蜀道难》和《梦登天目山》借助神话传说构筑了丰富多彩、惊心动魄的境界。

李白《上台》的笔墨

李白诗歌丰富的想象力在长长的七言律诗中尤为突出,明显受到屈原的影响。从体裁上来说,李白擅长形式相对自由的古体诗和绝句,不喜欢写格律诗。59篇《古风》是他的五代古风代表作。他的乐府中的五首古诗,继承了汉魏六朝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文笔朴实生动,洋溢着诗人的热情。他的七言古诗(包括乐府七言歌和一般七言诗)比较有创意。景色壮美,瑰丽多彩,抒情情怀奔放,起伏多变。从文学渊源上看,这类诗歌受屈原作品的影响最大,鲍照对它的模仿也很难。李白擅长绝句。他的绝句在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基础上有所改进,更加警世。《静夜思》《玉洁芬》等五绝,含蓄隽永。更有优秀的作品,清晰凝练的语言,和谐优美的音色,抒情的风景,浅显的解说。比如《黄鹤楼去扬州途中再会孟浩然》、《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作白帝城》、《赠王伦》等。都是大家熟知的代表作。一直以来对唐代七言绝句的评价,认为李白和王昌龄最擅长情景交融;李白集中研究七律最少,只有十多部,优秀作品很少。五律七十多首,有些写得很好,说明他会写格律诗,但不爱多写。李白的乐府诗虽然用的是旧乐府题材,但能有新意。唐代以旧乐府为题材创作诗歌的人,成就最为突出。他的一些诗句和绝句,虽然不用乐府题材,但充满了乐府诗。他的诗歌语言最大的特点可以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雕琢”。具体来说,语言直白自然,音节和谐流畅,自然而不做作,散发着民谣的味道。这主要得益于对汉魏六朝乐府民歌的研究。但他并不只是学习和模仿民歌的语言,而是在学习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使之更加简洁、优美、有意义。他的七言古诗,不仅清逸自然,而且语言豪放。杜甫《春忆李白》诗赞李白诗“清新”“飘逸”,揭示了其语言风格的显著特点。李白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唐代的韩愈、李贺,宋代的欧阳修、苏轼、陆游,明代的高启,清代的屈大均、黄景仁、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不同程度地受益于李白诗歌,并受其影响。

李白也写了几首诗。《尊前集》诗12首,《华安妙词选》诗7首。其中《清平调》有三首《云要衣、花要容》,体裁其实是七言绝句,当时是用音乐唱的。其他李白传世的长短句都不太可信。今天李白的散文有60多篇。很多对仗句并没有摆脱当时流行的骈文时尚。但语言自然流畅,与其诗风相近。其中《汉书·荆州》和《桃花源序(李)》为后人所选,广为传诵。

这一集和唐朝编的《李白集》的校对版都没有流传下来。北宋《李太白文集》三十卷,刻于苏州,称为苏本。后来有一部按苏本抄的蜀本,是现存最早的《李白集》。康熙年间,苗岳临摹,称苗版。最早为李白集注释的是南宋杨企贤的《李翰林集》,共25卷,注释丰富。屈退元、朱锦程的《李白集注》是李白集注中最为详尽的一部。关于李白作品的研究:著有《道士诗人李白及其痛苦》,齐著有《五四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的李白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詹?他是《李白诗文集》、《李白诗文集》的作者,王运喜在等待李白的研究。此外,还有许多单篇论文,其中一些被中华书局选为代表性论文,编入《李白研究论文集》,于20世纪60年代出版。

参考资料:

/L/L0491。html文件的后缀

受访者:仅155-举人四级3-2 17:47

-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著名诗人。他的祖籍在陇西季承(今甘肃天水市附近),后来他的一个分支落到亚洲中部(今前苏联托克马克附近,唐朝时属各分支管辖),李白就出生在这里。神龙初,李白随父逃往蜀,居绵州(今四川江油县)张明。

李白与杜甫齐名,被誉为世界“杜丽”。他的思想比较复杂,有儒、道、游侠、军事家的成分,而儒、道占主导地位,甚至把庄子架空在屈原之上。李白的政治理想是“把寰区搞大,把海贤县搞清”(答孟少府的调令)。但他避科举,深居简出,广交朋友,为的是在京城扬名立万,等待朝中邀他。他对姜尚、范蠡、卢忠廉、张亮和谢安之的钦佩是有益的。他是皇帝建立功勋的老师,后来功成身退。他的思想是盛唐的产物。龚自珍曾说:“庄与屈诗不可合,以之为心,始于告白;儒家,神仙,侠义是三样东西,不能合二为一。如果他们生气了,他们就会坦白。"然而,正当它要有所作为时,开元盛世已过,朝廷日益腐败,社会上酝酿着新的危机。欲望是极度奢侈的,但实现的希望又是极度牵扯的,所以他被自己打击的感觉是加倍沉重的。每当遇到挫折和不公时,他都会爆发出强烈的愤慨,对现存秩序的大胆批判和否定往往是铺天盖地的。但我除了愤慨之外,还常常想用隐居求仙、狂饮来暂时缓解自己的精神痛苦,可见道家批判现实、隐居思想的深刻影响。就这样,李白一生都在理想与现实、出世与入世的激烈思想斗争中度过。

李白的人生经历可分为四个时期。(一)读书漫游期(42岁以前)。李白的《十五奇书·伏令相如》《十五仙》《十五好剑法》同时。二十岁后漫游蜀中,登峨眉,去青城。这些经历对李白豪放性格和诗歌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开元十四年,李白二十六岁,“携剑出国,辞亲远游”,开始了新的漫游求仕时期。脚印,几个半中国。先后与袁丹秋、孔巢父、道士武云隐居嵩山、徂徕、潭中。(2)长安三年(42至45岁),天宝元年,玄宗因吴郡举荐,发函长安。“笑对天,出门。我们是蒿人吗?”(《南岭子弟进京》)何张之见之,叹为“谪仙”,名震朝野。但玄宗只是用他来装点太平,所以他觉得自己的政治理想破灭了。“仰九主,逗浪红叶。”他那种蔑视帝王权贵的傲慢作风终于让人无法接受,于是又出来了。在西京五年,翰林三年,他认识到了统治访朝团的颓废和现实政治的黑暗,于是开始写一些诗来表达自己的愤怒,抨击现实。(3)再次漫游(45至55岁)。“一去北京,就带十个乘客去梁园。”白出京到罗,遇杜甫,到汴州,遇高适,三人随而行。“秋日同醉同眠,与日本携手同行。”(杜甫《寻访范十》与李隐居十二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其间“归无业,闹似浮彭”,日子过得十分尴尬。而由于天宝时期政治日益黑暗,他的心情也十分悲愤:“灭门虎陷鹰”,但他自认为“才华横溢,无愧于世”,于是揭露现实的作品越来越多,反抗精神也越来越强,成为他这一时期创作的显著特点。(4)不幸年(55到死)。安史起于乱,藏于庐山。林起兵,过浔阳,立他为幕府。后来被囚禁,流放夜郎。“我这辈子没流过眼泪,我在这里哭。”(《江夏别传·宋志》)途中,我被赦免并下令押解李。李光弼恳求石朝义,他自告奋勇杀敌。安史之乱期间,李白的诗,杜理科的赋,被视为爱国主义的化身。

李白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我一生写了不少诗,但“我离中原八年,当时所写失九,今存者皆得他人”(《李草堂集序》)。《李太白集》现已收诗900余首,《全唐诗》已收诗25卷。他的计划中古体和绝句的数量最多,成就也最大。押韵少,七韵少。古诗词中,音乐诗149首。这些乐府诗虽然大部分仍是乐府的旧题材,但却充满了现实政治的内容,如《南征北战》、《入酒》、《难行》、《梁》等。这些诗歌与他著名的《古风》五十九首,以及他的《天目山梦里登高》、《宣州谢朓楼送学书舒云》等七言长歌,构成了李白诗歌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他们有的表达对政治黑暗的怀抱和愤怒,有的表现对动荡时代的忧虑,有的表现对女性的关心。最有特色的作品是那些哀叹政治失意的作品,感情奔放,如流河不辨,最能体现他的气质和风格。他还善于用绝句的形式表达含蓄深刻的感情,如《去扬州途中送别孟浩然》、《赠王伦》、《白帝城初作》、《敬亭山独坐》等。,尤其是四绝句,清雅闲适,喜欢自然,所以与王昌龄并驾齐驱,是唐代绝唱。除此之外,他的五律也是行云流水,古朴敦厚,不拘一格,别具一格。丰富的想象力、大胆的夸张、强烈的抒情性、清新的语言构成了他诗歌的独特特征,显示了他学诗、学骚、学汉魏六朝的能力。其生平详情,可参阅唐历《草堂集序》、唐范《唐佐集》翰林学士李《墓碑》。有李太白的收集,与王琦作为编译说明。

杜甫

(712~770)

唐代诗人。漂亮的话。祖籍襄阳(今湖北),河南珙县人。因为他曾在长安城南的少陵居住过,所以被严武推荐为节日参谋,并得到了工部员外郎的推荐。后世称之为杜少陵和杜工部。

杜,著名诗人杜的孙子,出生于一个具有文学传统的家庭。7岁学诗,15岁成名。20岁以后,有四个时期。

从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到天宝四年(745),杜甫过着浪漫的生活。先后漫游吴越、齐、赵。其间未能赴洛阳参加进士考试。天宝和李白在洛阳做了三年的朋友。第二年秋天我们分手了,再也没有见过面。这一时期的杜甫诗歌有20多首,多为五律五古诗,以王岳为代表。

天宝五年至十四年,杜甫被困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讨好有权势的人以获得晋升。我已经试着“动一动”六年了;十年献《大礼赋》三篇,玄宗赏识,命丞相试篇;但是没有任何结果。直到十四年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尤伟才率曹参军。仕途的失意和个人的饥寒交迫,使他客观地认识到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创作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产生了军车店、两为路、前堤、后堤、从北京到丰县等不朽名著和“朱门酒肉臭,路冻死人”等警世名句。这一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歌约有100首,其中大部分是五言七句的古诗。

从肃宗到德元载(756年)再到甘源(759年),安史之乱最为兴盛。杜甫也经历过磨难,但他的创作成就是巨大的。长安失陷后,北上灵武投奔肃宗,却在半路被擒获,陷贼近半年,后从长安逃往凤翔肃宗,在那里被左接走。不久后,他因为房子的案子差点丧命。长安光复后,他回到北京任原职。758年5月,外交大臣周华四恭参军,告别长安。这一时期,杜甫对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先后写出了《伤心陈涛》、《春望》、《北伐》、《羌村》、《三官》、《三别》等名篇。759年,观复挨饿,杜甫对政治失望。立秋辞官后,途经周琴、铜鼓,于年底抵达成都。这一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歌有200多首,其中大部分是杜甫诗歌的代表作。

从肃宗上元元年(760)到代宗大历五年(770)11期间,杜甫在度过了八年,在荆襄度过了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边建草堂,断断续续住了五年。其间流放梓州、阆昌两州。765年,严武死后,杜甫失去了支持,带着家人离开了成都。他因病留在云安,第二年春天搬到夔州。768年,离开峡,转战江陵、公安,年底到达岳阳。在生命的最后两年,他居无定所。在岳阳、长沙、衡阳、耒阳之间徘徊,大部分时间都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至岳阳的船上,享年59岁。生前写了一首36韵长诗《惊涛船枕眠》,有“战火血犹在,军声至今动”之句,犹思国难。在11年间,他写了1000多首诗(其中夔州诗430多首),占杜甫全部诗歌的七分之五。大部分是绝句和格律诗,也有长句。代表作有《秋风破草堂歌》、《皇军收复黄河两岸》、《秋兴八首》、《登高》、《再显武郎》等。

杜甫写的诗有1400多首。深刻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二十多年的社会全景,生动记录了杜甫的人生经历。将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实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被后人称为“诗史”。但杜甫不是客观叙述,而是用诗写历史。它是在深刻而广泛地反映现实的同时,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段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诚如蒲启龙所言:“少陵之诗是一个人的气质,三朝之事必寄于他人”(读解)。自天宝后期以来,杜甫创作了大量的时政诗。《洗马》、《情》、《二为道》、《三绝居》、《病橘》、《秋风破草堂》、《现身为武郎》等短篇小说,而《夔州舒怀》、《旺仔》、《草堂》、《丧》等长篇小说,内容各有不同。杜甫诗歌中有大量的战争主题。杜甫对不同种类的战争有不同的态度。反对朝廷穷兵黩武,消耗国力的有《车库铺》、《再去后院脚下》。支持平定叛乱、抵御外侮的是《看安Xi兵去关中到袖手旁观》和《看兵》、《亡国年》两首诗。《边塞前》和《边塞后》两组诗,既歌颂了将士的英勇无畏,又谴责了国王贪得无厌的边疆扩张和领主的骄奢淫逸。一个士兵的自白,总结了无数勇敢士兵的不幸命运。在《三官》、《三告别》中,诗人同情人民的苦难,痛恨野蛮的拉丁;但由于目前敌情和兵员不足,他只能含着眼泪勉强安慰义务兵。表现了作者内心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杜甫有许多歌颂自然的诗歌。歌唱的对象往往是联系自己和时事的,是情、景、事的交融,而不仅仅是情景交融。最有代表性的是《春望》和《剑门》。

杜甫也有一些歌颂绘画、音乐、建筑、舞蹈、器物、农业生产的诗歌,也是着眼于作者的感受,具有时代特征。《杜集》中也有一些诗,时代气息不强,个人感情淡漠,尤其是一些写在成都草堂的诗。这是他在长期漂泊后得到暂时休息后的心境表达。在他的《屏迹》、《为农》、《田舍》、《徐步》、《水槛寄心》、《后游》、《《春夜喜雨》》等诗中,诗人对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的动态有着细腻的观察,有着无限的爱和深刻的体验。体现了杜甫诗歌和做人的另一面。杜甫思念亲友的诗,多是感伤的,痴情的。比如,月夜思念他的妻子,月夜想起我的兄弟思念他的弟弟。在许多关于珍惜朋友的诗歌中,最杰出的是纪念李白。从与李白绝交到晚年,有15首诗记住或谈到了李白。表现了他对李白的仰慕和友情。杜甫也评诗,在《戏为六绝句》、《偶题》、《解闷诗十二首》(第四至第八首)中表达了“得益于多师”、“为体剪裁”的艺术思想,弃古今而铸宏词。杜甫在受困长安、漂泊西南期间,也写了一些内容枯燥、格调低下的诗,献给达官贵人、官员和应酬。里面有很多五言律诗。

杜甫诗歌体系多样,选诗优势多,风格多样,有所创新。他的五言古诗集情、录、情于一炉;博大精深,不可能什么都给,开启了唐代五古的境界;代表作有《五百字从京到丰县》、《北伐》、《羌村》、《赠处士》、《三官》、《三别》。七言古诗善于陈述观点,感情豪放沉郁,风格奇峭;如《为郑广文而作的醉歌》、《洗车马》、《秋风破草堂》、《隋燕行》等。五、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极其熟练;五律是春望,到李白在天尽头,后游,《春夜喜雨》,水槛,一夜出国,爬岳阳楼,七律是蜀湘,叶老,黄河两岸被皇军夺回,苏服,白蒂,五将。唐朝的节奏很少超过它们。杜甫还有很多五言诗和几首七言诗,对诗句有了很大的发展。他的《秋李客百韵》有1000字。但杜甫也堆砌典故,呈现娱乐作品。他的绝句抒情,反映时事,开拓了绝句的讨论体,与众不同,贡献很大。杜甫的诗博大精深,感情真挚。古典诗词的艺术收藏与创新发展;它在内容和形式上极大地拓展了诗歌的领域,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杜甫也被后人尊为诗人。杜甫一生落魄,其诗“百年歌咏苦,未寻知音”(杜甫《南征》)。然而,在他死后,他受到了黄凡、韩愈、元稹和白居易的高度赞扬。杜甫的诗歌对新乐府运动的文学思想和李商隐的现代讽喻时事诗有着深刻的影响。但杜甫的诗在宋代以后才被广泛重视。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而文天祥则把杜甫的诗作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甫诗歌的影响,从古至今,早已超出了文学艺术的范畴..

近千年来,一直有独尊杜的趋势。在宋代,有关杜甫诗歌年谱、分类和注释的著作很多,如的《杜工部集》、的《杜甫集九首》、陆、蔡梦碧的《杜工部草堂诗注》、许的《杜工部诗注》等。后人对杜集的注释有100多种,其中流传较广的有钱《杜工部集注》、邱《杜诗详注》、杨伦《杜诗精全》和蒲其隆《读解》。新旧唐书都有杜甫列传。宋代以后,有大量的文字对杜甫诗歌进行评点和阐释。唐宋系中华书局编,1964。明末,王思友有杜毅,清守《杜诗说》。此外,中华书局还将五四以来比较重要的论文汇编成《杜甫研究论文集》。传记和新的研究专著有冯至的《杜甫传》、萧涤非的《杜甫研究》、傅更生的《杜甫诗歌论》和朱东润的《杜甫叙事论》。比较详细的年谱有闻一多的《少陵先生年谱笔记》和杜甫的《四川文史研究总院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