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车尔尼雪夫斯基简介

尼古拉·车尔尼雪夫斯基

尼古拉·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一位革命民主主义者、唯物主义哲学家、作家和评论家以及文学评论家。

中文名:尼古拉·车尔尼雪夫斯基

出生地:萨拉托夫。

出生日期:1828年7月24日。

死亡日期:1889 65438+10月29日。

职业:文学评论家

研究生院:圣彼得堡大学文史系

代表作品:“我该怎么办?》;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性别:男

人物介绍

尼古拉·车尔尼雪夫斯基,他的俄语名字是николайгавриловиче.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写作活动是多方面的,涉及哲学、经济学、美学、文学、社会学等领域。他是继贵族革命家之后登上历史舞台的第二代俄国革命军人,即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的最杰出代表。列宁称赞他是“未来风暴中的年轻舵手”,普列汉诺夫把他比作俄罗斯的普罗米修斯。

角色的生活

尼古拉·车尔尼雪夫斯基于1828年7月出生在萨拉托夫市的一个牧师家庭。18岁进入彼得堡大学文史系。从此,他经常接近先进知识分子团体彼得拉舍夫斯基集团,致力于研究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对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也有浓厚的兴趣。1850大学毕业,次年回到萨拉托夫,在中学教中文,宣传进步思想。1853结婚后,车尔尼雪夫斯基回到彼得堡,成为《祖国纪事》和《现代人》两本进步杂志的撰稿人。1855年发表著名论文《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本文大胆挑战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美学,提出了“美即生活”的定义。1856年,内克拉索夫出国就医。他主编《现代人》杂志,使其成为宣传革命思想的有力阵地。同年冬,他开始发表论文《尼古拉·果戈理时期俄罗斯文学概览》,系统论述了俄罗斯文学批评的发展。1862年,车尔尼雪夫斯基被沙皇政府逮捕,关进彼得·保罗要塞。1864年被判七年苦役,终身流放西伯利亚。他不畏囚禁和流放,写出了许多充满革命激情的优秀作品,如《我该怎么办??”(1862-1863)“前奏”(1867-1869)。1883被允许住在阿斯特拉罕。1889才允许他回老家。饱受折磨,死于5438年6月+同年10月。

简历

1828于7月24日出生于萨拉托夫市的一个牧师家庭,1889 10于10月29日死于同一地点。

1846进入圣彼得堡大学文史系学习。最初受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他转向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热衷于人本主义。

1848年,我认识了彼得·拉舍尔斯基那群对农奴制持否定立场的成员,开始阅读法国哲学家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著作。

1850大学毕业。次年回到家乡,在一所中学做语文老师。

1853娶了当地医生的女儿。同年,他搬到圣彼得堡,开始写他的学位论文《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后来,他参加了涅克拉索夫主持的《现代人》杂志的编辑工作。1854年出版了一本傅德耶夫的中篇小说集《论批评中的真诚》,评论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喜剧《贫穷不是罪》,强调了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倾向性的意义。

1855年答辩论文,发表代表作《尼古拉·果戈理时期俄罗斯文学概论》。65438年至0856年主持《现代人》杂志,使其成为传播革命思想的论坛。在此期间,他发表了莱辛,他的时代,他的生活和活动,以及关于普希金,托尔斯泰,谢德林,奥斯特洛夫斯基和屠格涅夫的文章。同时,他还写了许多哲学、历史和经济学方面的著作,如《对公社所有制、资本和劳动的哲学偏见的批判》、《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理》等。这些著作基本上是以普遍的人性理论为基础的,但他们看到的是“人是某个阶级的代表”,“哲学家是某个政党的代表”。

1859年,他秘密前往英国伦敦,与住在那里的赫尔岑讨论反对沙皇统治的问题。1861发表了《辩论之美》,驳斥了自由派学者对《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理》一书的攻击。

1862年席卷俄国的农民起义被镇压。同年6月,《现代人》被勒令停刊8个月。7月7日,他被逮捕并被关进彼得保罗堡的一间单人牢房。在狱中的678天里,他坚持斗争,用尽一切可能的手段写作。小说《我该怎么办?是在这里完成的。

在彼得·保罗的《堡垒》监狱服刑期间,他还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中的小说》,一部未完成的中篇小说《阿尔菲利·耶夫》和一些短篇小说。它们都没有发表,后来才为人所知。经过两年的关押,沙皇政府找不到任何犯罪证据,只好采取伪证罪,强行判处7年苦役,剥夺全部财产,终身流放西伯利亚。

1864年5月,他被带到圣彼得堡梅特宁广场公开示众,并被判处残酷的假死。7月,他被流放到伊尔库茨克盐场做苦役,8月,他被转移到Cadahia矿。两年后,他被带到亚历山大工作室。七年苦役期满后,他的苦役期延长,被转移到雅库特和维柳伊斯克,在那里继续流亡21年。在漫长的流亡生涯中,他继续写了许多小说和文章,其中只有小说《序言》(1867 ~ 1869)幸存下来。它描绘了农奴制改革前夕的俄国社会斗争,刻画了革命民主主义者——伏尔甘和列维奇的形象。

1883年因健康原因被允许住在阿斯特拉罕,撰写了《回忆屠格涅夫与多布罗柳波夫的关系》、《人类知识的特征》等文章。6月1889获准返回家乡萨拉托夫。四个月后,他因脑溢血去世。

文学成就

文艺理论

作为一名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在文学理论方面的成就具有开创性。《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一书继承和发展了别林斯基的文学观点,批判了当时流行的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美学,提出了“美即生活”的定义。认为美不是主观自发的,而是现实存在的。人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不同,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美的观念也不同。他强调文学艺术的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坚决反对“为艺术而艺术”。文艺的主要任务是“再现生活”和“评判生活”;文艺的最高目的是成为生活的教科书。他认为艺术的特点是“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表达思想的活生生的事实”,该书也有一些偏颇,如对艺术美的价值重视不够等。另一篇论文《尼古拉·果戈理时期俄罗斯文学概览》系统论述了俄罗斯文学批评的变化和发展,驳斥了自由派学者对尼古拉·果戈理学派的批评,认为尼古拉·果戈理是第一个沿着“批评倾向”写作的人;对奥斯特洛夫斯基、格里戈罗维奇、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的创作思想和艺术成就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和精辟的分析。

小说创作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文学创作上的主要成就是小说《怎么办》?》这部作品是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作。故事围绕三条线展开:自由劳动、妇女解放和秘密革命活动。提出只有奋斗才能改变人的厄运,用“未婚妻”比喻革命。主人公拉赫梅托夫体现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的特点。他走遍俄罗斯,亲近人民,做过伐木工、锯木工、石匠、纤夫,最后成为一名职业革命家,一个“特殊的人”。为了锻炼革命意志,为了献身理想,我宁愿过非常简朴的生活。小说通过渴望自由独立的新女性薇拉和平民知识分子罗普夫、吉尔查德·诺沃之间的三角恋,表达了女性解放和自由恋爱的新思想。通过维拉的新缝纫车间和她的四个梦想,宣扬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小说结构新颖独特,叙事常伴有政治叙事,常用隐喻和暗示来表达新一代的革命活动。小说发表后,在俄罗斯和其他许多国家引起了广泛的反响,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和革命者。

哲学思维

车尔尼雪夫斯基继承和发展了俄国革命民主派别林斯基和赫尔岑的思想,并深受费尔巴哈的影响。他认为费尔巴哈的著作对他世界观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直到晚年他仍自称是费尔巴哈的忠实信徒。车尔尼雪夫斯基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根据费尔巴哈哲学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的关系。在他看来,世界是统一的,“存在的一切都是物质”;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存在的统一形式,这些事物和现象的相似性在于都是物质的。他坚决反对哲学中的二元论,否认存在任何不依赖于物质和自然的“精神实体”。他以自然科学尤其是生理材料为基础,证明了只有一个统一的自然,并指出人体内两种不同的现象,即所谓的物质现象和所谓的道德现象,与人性的统一性并不矛盾。人体内发生和表现的一切,都是按照他的真实本性进行的。车尔尼雪夫斯基把自然科学作为哲学中研究人类问题的那一部分的基础,认为哲学所看到的人和医学、生理学、化学所看到的人是一样的。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则。他的理论对驳斥唯心主义和二元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不能阐明人类意识的发展与人类社会历史实践的关系,不能科学地解释人类的社会本质。列宁指出,费尔巴哈和车尔尼雪夫斯基所提倡的“人本主义”是狭隘的,只是唯物主义的不准确和肤浅的表达。

哲学理论

车尔尼雪夫斯基从唯物主义的观点批判了康德的不可知论和主观主义。他深信人类具有认识世界的能力,自然界的一切物体及其属性都可以被认识。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人们可以在很多对象中认识到那些没有被历史运动充分暴露、被我们忽略的方面。他接触过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认为实践是判断科学中一切争议点的极其重要的标准,但他对实践的理解并没有完全摆脱旧唯物主义的局限。车尔尼雪夫斯基坚决驳斥了知识的主观主义解释。他强调自然规律的客观性,承认自然界的客观因果性和必然性,认为人的认识和思维规律不仅仅是主观的,而是反映了物体的真实存在形式。他深刻揭露了康德主义和各种实证主义对科学发展的危害。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唯物主义哲学基本上还属于费尔巴哈阶段,但他重视辩证法。车尔尼雪夫斯基和费尔巴哈一样,尖锐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错误,但并没有像费尔巴哈一样抛弃辩证法,而是充分肯定了黑格尔辩证法对哲学发展的巨大贡献。他认为黑格尔的原理很有力,很宽泛,但结论很窄,很小。在他看来,辩证方法的本质在于从各个方面观察对象,从各种对立意见的斗争中探索真理。他认为,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一切都要看情况,看地点和时间的条件,只有考察了某一特定事实所产生的一切情况,才能对这一事实作出肯定的判断。他用辩证的观点解释了一些自然现象和历史事件,指出自然和历史的发展是通过否定旧的形式,通过飞跃和质变来进行的。但是,他并没有彻底贯彻辩证法。比如,他提出了经济学研究中的另一种方法,即所谓的“假设法”。这种“假设方法”要求抛开一切具体的历史情境和条件,尽可能简化问题,抽象思考。这种方法与辩证法所要求的真理的具体性背道而驰,以至于他的理论本身就包含着矛盾。

审美伦理

车尔尼雪夫斯基创造性地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应用于美学和伦理学。他批判了黑格尔“美是一种观念”理论的唯心主义本质,提出了“美是生活”这一重要命题,认为“凡能在其中看到的东西,按照人们的理解,都应该这样生活才是美;任何展现生活或让我们想起生活的东西都是美好的。”在艺术与现实关系的基本美学问题上,他坚持现实生活高于艺术,艺术的目的和本质是再现生活。在伦理学方面,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人的本性既不是善也不是恶,而是因为环境不同而变得善或恶。他认为,主导人们行为动机的决定性因素在于利益。如何去做一件更享受、更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人们就会去做,其出发点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或满足而放弃更小的利益或满足。他主张“合理利己主义”,以对个体利益的正确认识为道德基础,同时强调整体利益高于局部利益,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

政治观点

车尔尼雪夫斯基是沙皇封建专制主义和农奴制的坚定反抗者。站在革命民主主义者的立场上,他称之为“丑闻”,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向沙皇制度妥协投降。他号召农民群众“拿起斧头”推翻沙皇的统治和腐朽的农奴制,用革命的手段无偿夺取土地。列宁说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作品有阶级斗争的味道,并充分肯定了他在揭露和批判自由主义者的背叛方面的历史功绩。车尔尼雪夫斯基也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批判者,是“俄国最早的社会主义者之一”。他向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开火,主张大规模机器生产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然而,他所宣扬的仍然是空想社会主义。他幻想通过旧的农民村社过渡到社会主义,认为俄国发展的特殊道路可以避开资本主义,把农民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混为一谈。这使他成为俄罗斯民粹主义的创始人之一。他的这些错误观点消极地阻碍了俄国革命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在未来的传播。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社会历史观包含唯物主义观点,但他基本上仍是一个历史唯心主义者。他不理解物质生活方式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而是把知识视为推动历史进步的基本力量。特别是他把永恒的人性作为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认为人类生活的物质和道德条件支配着社会生活方式的经济规律,人们研究的目的是明确自己适应“人性”要求的程度。这种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使他始终没有克服旧唯物主义者的根本缺陷。列宁指出,由于俄国生活的落后,车尔尼雪夫斯基没有上升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水平,也不可能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