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平的性格故事
中国绘画史上,徐悲鸿的马,李苦禅的鹰,吴作人的骆驼,李可染的牛...正如吴作人所说:“其实都是在反映人的思想感情方面有用心的。”17年的画虎历程,让生活在银川的王敬平成为了“西北虎王”,甚至是“中国虎王”,让老虎成为了他艺术情怀的归宿和终极追求。不同于其他著名的虎画家,他对虎的感情渗透得很深,对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甚至,他还经常有一些超越艺术家身份的想法和做法,比如成立虎文化研究会,在银川这个虎文化氛围相对淡薄的地方建虎文化艺术馆,并以他的名字命名。
画坛有“虎王”。
王敬平从银川师范大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受到母校的教诲。然而,在80年代后期的一段时间里,他的艺术创作进入了一个“重新寻找方向的低迷期”。从仕女画到风景画,从工笔画到神话人物、宗教人物,他都有涉猎,但艺术上的突破微乎其微。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对老虎产生了兴趣:“中国的文化图腾真的是虎文化的延续。自古以来,老虎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因为它威猛、有力、凶猛,可谓‘一啸千山震,三举百兽’。老虎是人们心中的英雄和偶像,所以老虎比龙更平民化。在文学作品中,虎是正义善良、驱魔降妖的化身。但遗憾的是,虎作为中国画的艺术形象却很少见到。”有了这个认识,他开始画老虎。
如果说一开始画虎是基于一种新的画虎观,那么渐渐的就有一种愤怒的因素在里面了。“我从1990开始画老虎。在全国当时举办的美术展览中,画虎的作品一直没能入圈。第一,主持画坛的当权者认为画虎有封建因素在里面。二是太民间,登不上纯艺术殿堂。我的老虎画作品无法入围全国美展,只好用以拯救东北虎为主题的漫画形式入围1991第九届全国美展。”
古人画虎有的是“山中盖屋,观虎取其灵”,有的是“独入深山,窥虎取其真”。如今,去自然界看老虎几乎成了神话,他只好去公园里的虎园和老虎繁育基地看老虎。20多年了,他不去,因为不知道拉萨动物园有没有老虎。此外,他参观了中国其他省份所有有老虎的动物园。他去过南方的广东番禺,北方的黑龙江二道河,甚至宁波动物园。他曾经每天早出晚归观察老虎一个月。每当他去动物园,他经常是第一个进去,最后一个出来。没钱买一天两次动物园的门票,他只好牺牲中午的时间去画老虎,尤其是在哈尔滨的虎林花园,一张门票要100元,他只好自己带面包进去,在动物园里看虎、抄虎一天。中午餐通常是面包和白开水。为了让老虎兴奋,抓住老虎的“喜悦”,我舍不得吃,却买了老虎肉让老虎兴奋,生气。晚上回来,根据白天看老虎的表情和神态的记忆,将画笔定格在老虎的很多精彩瞬间,然后加工整理白天画的素描,直到深夜。有一次去杭州看华南虎,买了一个面包放在身边。后来饿了想吃东西的时候,看到旁边有一个黑色的“大网球”。我仔细一看,发现面包上爬满了黑蚂蚁。在宁波动物园,起初,管理人员不认识他,但后来他们知道他是一位来自中国西北的画家。管理人员吃完有剩饭,一个被他的精神感动,一个觉得食物掉了很可惜,就叫他吃剩饭,避免了和蚂蚁“争”面包的生活。有时候临摹老虎太投入了,不自觉地随着老虎的行走移动了位置,以至于把身边的袋子放进花园看老虎的人都不知道。在他画虎的经历中已经发生过几次丢包。
南方的热,北方的冷,西方的冷,东方的闹,在祖国大地的动物园里留下了一个老虎画师的孤独身影。20年的画虎经历,最难的是去东北二道河林区的老虎养殖基地。当时是深秋,那里已经很冷了。颜料冻在那里,画笔也冻得没法画,只好放在嘴里吸了一遍又一遍,或者打开自带的白酒,蘸着笔。就这样,随着他自己对老虎的模仿越来越逼真,一系列的老虎画开始进入中国画坛的视野。他虎背熊腰的身材,豪放不羁的气质,侠义的秉性,让他的同事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王老虎”,以至于后来的人有时都忘了他的真名,叫他“王老虎”、“王老虎”。
从“虎王”到“虎爸”
选取某一题材反复研究,使其造型和笔法精益求精,是中国美术史上的成功经验。比如田阳怪的梅,郑板桥怪的竹,齐白石怪的虾,徐悲鸿怪的马,黄州怪的驴。而王敬平的老虎正好适合他的性格、天赋,甚至个人外貌和身材。时至今日,事实证明他在虎画上选择了正确的主攻方向:他创造了中国画虎题材的磅礴之美,并结合持物以表志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中国画领域为传统表现开辟了现代空间。
他并没有把老虎当成实现自己艺术的道具,随着对老虎认识的加深,他的老虎情结也越来越深。“一代虎王”的桂冠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后,他开始被邀请到一些大城市举办艺术展,交流艺术创作。当一些地方官员招待他时,他们经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王先生还需要我们做什么?”。他说:“如果你真的想帮我,你能照顾我吗?请把我放在动物园里,让我和老虎呆在一起。那是我极大的享受。”这样的回答总是出乎主持人的意料,却能立刻被主持人理解并给予便利。
这两年,加上精力、年龄等因素,他已经不能去外省的动物园看老虎了,所以经常去银川动物园看老虎。就像拜访老朋友一样。每次去都忘不了给老虎带点吃的。过了很久,老虎好像认识他了。去年6月,他有了收养银川动物园两只老虎的想法,于是和动物园签约,出资收养了两只老虎,并从自己孩子的名字里选了几个字给老虎取名。
呼吁建立“王敬平虎文化艺术博物馆”
王敬平说,他最讨厌的就是那种不肯承认滋养他艺术的沃土的人,虽然他出生在河南,“但我觉得宁夏给了我今天的艺术成就,在这里我很感激,人应该感恩。”由于沙漠、草原和边境地区的遗留,以及传统虎文化的延续,这里的人们理解老虎并不困难。现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在积极申办老虎博物馆。既然我获得了‘西北虎王’和‘华夏虎王’的称号,为什么不在银川建中国第一个虎文化艺术馆呢?"
基于这种认识,晚年他开始大力呼吁建立“王敬平虎文化艺术馆”,并将其作为晚年的一件大事。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民政厅或者银川市的一些相关单位,经常可以看到他为此奔波。他在向有关单位呼吁时,给了当地一位艺术家对虎的深刻理解,并将这种理解融入了对宁夏本土文化的理解:宁夏自秦汉以来连年战乱,中原文化、草原文化、伊斯兰文化、神秘的西夏文化相互交融渗透,形成了博大、厚重、豪迈的人文精神。虎文化作为中华文化长河的重要支流,在这里有着深厚的底蕴。其他省份的一些地方,利用当地的文化名人,成功设立了美术馆。在这样的艺术和市场大背景下,建立“王敬平虎文化艺术馆”岂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