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PICC新疆分公司为什么不招人?
一个
当时保险行业的招聘广告很少。因为在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保险业务恢复后,市场上只有两家主要参与者:中国PICC和新疆兵团保险公司。80年代末90年代初,又增加了中国太平洋和中国平安保险。但由于当时金融保险行业没有放开,行业内员工收入不错,即使在1996,PICC在中国分业经营的一段时间内,进入公司的员工基本为零或负数,只有出口,没有进口。记得中国平安保险在1995从区域性保险公司转为全国性保险公司后,曾经在《中国保险报》上刊登了两个整版的招聘广告,当时在业内也是轰动一时。
在最初阶段,中国太平洋和中国平安保险关键岗位上的大部分人员和管理人员都来自中国PICC。我在中国PICC甘肃分公司的企划部工作。我的领导和同事邝继祖、毕看到招聘广告后也去了上海平安和深圳平安。
虽然新华、泰康、华安、永安四家区域性保险公司在1996新获批,但分业经营后的中国PICC、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市场垄断地位整体上不会受到影响。中国的保险业仍然不够活跃。但是行业的人流量开始增加。中国平安保险从1995开始引进海外人才,尤其是寿险行业,对台湾省人才情有独钟。1999特别推出“龙腾计划”,引进外部人才。从此,中国平安保险走上了与国际接轨的快速发展的健康之路。2004年,中国平安保险在香港成功上市,其中一个重要亮点就是国际化、专业化的人才团队和中西结合的管理团队。所以“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正确的。可口可乐的总裁曾经说过:如果发生大火,厂房和原料被毁,只要留住人才,可口可乐仍然可以快速发展。
二
太平保险和太平人寿是中国保险控股公司的子公司。中国是在加入WTO和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进入国内保险市场的。1929成立于上海,1956海外经营,2001回老家。是国内历史上最完整、最古老的保险公司。中国保险控股公司原董事长杨超(已退休,退休前担任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鉴于中国保险控股公司和国内保险市场的实际情况,决定太平保险恢复在华业务。当时亚洲金融风暴1998席卷东南亚各国,各国伤痕累累。面对当时严峻的经济形势,中保控股通过国内首家上市保险公司——中保国际在香港上市,募集资金,在国家和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回国,开始培育国内保险市场。经过近10年的努力,太平保险、太平人寿、太平养老保险、太平资产管理公司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太平人寿通过银行保险渠道开辟了新的市场。太平保险2013 12月度保费规模超过10亿元。可以说成果不便宜。
三
2002年3月,我正式投了简历。
在我递交简历三个月后,2002年6月,我接到了深圳太平保险的电话。对方很客气的问我有没有时间去深圳参加面试。就在6月底,PICC组织我们去香港培训,于是我答应借此机会去太平保险。七月的一个晚上,我们在深圳停了下来。傍晚凉风习习的深南大道上,我看到太平保险的霓虹灯在闪烁。这时,心中突然升起一股暖流。
香港的培训时间短,内容丰富。中国保险控股公司接受并组织了我们的培训。中国保险控股公司是在1996国内保险分业经营后,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分离出来的。所以和中保控股公司培训部的同志见面后,双方都很亲切。培训期间,我们参观了中国保险控股公司,并与另一家子公司香港民安保险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了座谈。良好的工作环境,忙碌有序的工作,轻松和谐的语言交流都紧紧地吸引着我。交流的结果是,我对中国保险控股公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进一步坚定了我加入太平保险的决心。
从香港回到深圳后,我联系了太平保险的人力资源部。在他们的安排下,我去了位于福田区益田路江苏大厦17层的太平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当时的江苏建筑并不繁荣,但经过多年的建设,它已经变得非常现代化。深圳CBD、市政府、音乐厅、图书馆、深圳书城都在这里。
当时在总经理室面试我的有:分管人力资源部门的总经理助理(已病逝)、时任市场部总经理罗(首届中国保险发展与改革论坛暨现代保险功能研讨会策划人,现任中华联合财产保险控股公司副总经理)、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助理曹小润、孙丰收、(太平保险河北分公司副总经理)、工作人员。问完几个问题,让我花五分钟准备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题目,演讲时间10分钟。我在预定的时间完成了演讲,也许是演讲的内容打动了在场的人,所以采访进行得很顺利。之后,我会见了总经理助理陈金奎和总经理助理姜。总经理助理姜曾在香港工作。他的普通话不太标准,但很幽默。他非常仔细地问了我几个关于商业和保险法的问题。最后,副总经理齐志强会见了我,并签署了协议。后来加入太平保险后,我还和齐志强副总经理讨论了太平车险制度的第一次改革。人力资源部本来安排当时的总经理蒋一刀面试我,但是蒋先生当时在香港,听了人力资源部的介绍,同意让我进入太平保险。通过参加这次面试,我对太平保险对待面试官认真务实的态度印象深刻。
2004年夏天,在一次聚会上,时任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的孙丰收把我介绍给时任总经理办公室总经理助理的李晓明时,他说我进太平保险面试最严格。
太平保险非常重视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在中国保险控股公司的支持下,2004年以来,太平保险人力资源部在总经理助理李晓明和时任总经理陈晓燕的主持下,组织了一批国内优秀人员到中国保险控股公司海外机构学习,为太平保险国内业务的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践行了“培养人才”的人文理念。
2005年初,一位应聘太平保险的高级经理指着公司17层的文化墙对我说:“你知道你们公司吸引我的地方是什么吗?是‘诚信、敬业、和谐、共享’的经营理念中的‘共享’,让我莫名感动。”2007年,时任总经理办公室副总经理罗在讨论太平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06-2010年发展战略规划时表示,“用心经营,诚信服务”的经营理念已经深入基层公司员工的骨髓,可见公司企业文化的力量。
四
当然,太平保险的企业文化也是与时俱进,不断变化和丰富的。比如当时那种“做大事要有大利润,做小事要有小利润,不做无效益”的经营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被抛弃。
“实现自我,享受生活,共同发展,回馈社会。”是太平保险恢复营业时最初倡导的公司经营思路之一。每当我登录公司的老OA,这句话就跳入我的眼帘。这个想法虽然现在已经不提倡了,但是它对我的影响太大了,我至今都忘不了。
据说这种经营理念饱受诟病,主要争议点是“享受生活”。讲的是不鼓励员工努力工作,积极向上,而是倡导大家去寻求快乐。可能是由于理解不同,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但是对于这种经营理念,我有自己的看法。我感兴趣的是“实现自我,享受生活,共同发展,回馈社会。”我们的理解是,享受生活的前提是自我实现。公司在了解每个人的长处和特长后,为员工搭建一个实现自我的平台,规划他们未来的生活,与公司共同成长发展,为社会做贡献。工作的目的肯定是追求更好的生活,享受生活才是人们更好工作的动力。
记得我在PICC工作的时候,在CCTV 2看到一个经济节目,讲的是西方企业越来越流行把茶、牛奶、咖啡放在茶室里。平时,人们在工作中很少互相交流。每天在固定的休息时间,大家可以统一到茶室,互相交流,启迪思维,更有利于工作。于是我结合当时公司的工作实际,以合理化建议的形式提交给了我曾经工作过的公司,但是遇到了阻力。最大的障碍是有员工提出,基层公司的同志在不厌其烦地收保费,而机关的工作人员在喝咖啡,在工作,有点贪图享受。西方企业文化在中国受到了攻击。在太平保险工作后,看到公司有茶室,我喜出望外。茶室里的电脑可以上网搜索信息,报纸可以随意浏览,公告板上贴着公司这两天要开展的重大活动,给人一种新鲜感。最初的提议在这里很容易实现。这一切都揭示了海归公司的生命力。
还记得公司第一次拍摄反映公司企业文化的纪录片。在17楼的会议室里,摄影师让水保部的蒋林拿着饮料,让我翻一本杂志,然后拍了一张深圳的蓝天和绿莲花山的风景。至今想起来都难忘!我觉得如果一个公司经营到“只喝长沙水吃武昌鱼,长江千里迢迢渡江望天”的境界,这个公司未来的前景无疑是非常辉煌的。当然,残酷的市场竞争现实不允许企业这么浪漫,但我认为一个企业应该为这样的目标而努力。
除了这种经营理念,公司还有“用心经营,诚信服务”的经营理念;“诚信立公司,效益兴公司,专业管理公司,共同壮大公司”的经营理念。时任中保控股董事长冯小曾倡导的六大精神,正深深影响着中保控股的员工。我觉得这些想法朗朗上口,令人难忘,影响如此深远,自然有其魅力。太平保险经过80多年的不断创造、发展和积累,形成了较为丰富的价值观体系,是历代太平保险人共同创造的巨大精神财富。2008年,在时任太平保险董事长沈南宁同志的倡议下,在罗副总经理的主持下,时任战略管理部总经理起草并下发了《太平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至2010年企业文化建设纲要》,这是太平保险在中国恢复业务以来第一个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文件,对太平保险的企业文化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时至今日,中华保险和太平保险百年积累的文化底蕴,应该是吸引我加入太平保险的重要因素。上海复旦大学保险系主任徐文虎曾在2002年的一次研讨会上谈及“10年后中国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是什么”,说了两点,一是产品的技术含量,二是企业的保险文化。从现在来看,这个说法是对的。我也是以上两点的倡导者。因为我在深圳太平保险工作的这几年,对以上两点,尤其是公司的企业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因为产品是同质的,没有一种文化有相同的感受。
延伸阅读:如何买保险,哪个好,教你如何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