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博物馆建筑布局
青州简史陈列馆
元代青花三件。
1985年4月,山东省青州市粮库铁路西侧元代墓葬中出土了三件珍贵的元代青花瓷器。
此墓出土的三件青花瓷器,一瓶一盘一碗,是墓葬中常见的器物组合。从青花的胚、釉、器形、纹饰、发色等方面,都表现出元青花瓷的基本特征。三件瓷器胎体致密,比较纯净,局部有少量杂质,呈铁棕点状。胎体由口缘至底部逐渐增厚,尤以玉壶春瓶、碗为甚。它的珐琅质光亮润泽,洁白闪着蓝光,口缘很薄。有些地方轮胎甚至露在外面,底脚上的釉也不是很好。玉壶春瓶底足施薄釉。胎釉结合处是非常自然的燧石红。从造型上看,玉壶春瓶颈部细长,腹部不饱满,整个瓶身看起来很苗条。玉壶的弹簧瓶碗圈足被遗漏,盘碗边缘呈葵花状,碗圈足有明显的乳头状突起,是元代瓷器的典型特征。从纹饰来看,草纹、回文纹、芭蕉叶纹、畸形莲瓣纹、菊花纹、龙纹都是元代非常流行的,尤其是玉壶春瓶上的龙纹,头小、颈细、三爪、网状鳞,是元代龙纹的典范。从青花的颜色来看,颜色不同,发色丰富。所用的钴料应该是进口的苏尼波绿色料。颜色深的地方是蓝黑色的,用手摸感觉有明显的凹陷。这三件青花瓷出土地点明确,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为我们深入研究元代青花瓷提供了难得的珍贵实物资料。
描述:
01龙纹玉壶弹簧瓶
直径8.8厘米,底径9.3厘米,高30厘米。圈足略向外,底轮螺旋纹明显。胎质薄,胎体坚细。珐琅质细腻有光泽,白色带蓝色。器底施薄釉,通体无明显釉堆积。胎与釉的结合处是燧石红。器皿的装饰图案从上到下分为八层。口沿绘有涡卷纹,颈部饰有芭蕉叶纹和变形回文纹,肩部和近底部分别饰有莲花花瓣纹和涡卷纹。腹部的主要装饰图案是龙纹。龙三爪,头小颈细,张口吐舌,目光明亮,四肢矫健,颇具动感,龙林呈网格状,龙身上点缀着云朵和火焰图案。整体画面构图严谨,层次分明,和谐完美。
02鹿纹盘直径16.5cm,底径13cm,高1.4cm..嘴的边缘是七瓣向日葵形。嘴唇外翻,浅腹,平底无釉,嘴巴沿边缘涂绿色料一周。菜的中央是两根交叉的垂柳,树枝在微风中飘荡。树下画一只小鹿,回眸仰视,一只前脚抬起,三只脚着地,仿佛在招呼同伴,动感十足。石兰草、灵芝等花草特写。这道菜设计美观大方,装饰布局严谨,给人的感觉是满而不乱,主次分明,浑然一体。
03菊花图案手拿杯
直径7.5厘米,底径2.9厘米,高3.9厘米。葵花形口边,圈足,足无釉。沿内口画草线和细弦,杯中心画菊花线和宽弦。外缘饰蓝白条纹一周,腹部绘菊花纹、串纹。胎体略厚,花纹厚重,显得坚实沉稳。这种杯子因胚重、造型紧凑而被称为“手压杯”。可用作茶具、酒具等日常用具。
龙兴寺的佛教造像
多次在海外展出。
古代书画展览馆
有清明上河图,状元卷等。
石雕雕塑展厅
陶瓷展厅
2006年6月至8月,由山东省考古研究所和青州市博物馆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青州市谭芳镇象山北麓的象山汉墓墓葬坑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并对墓葬及周边进行了考古钻探。在这次发掘中,清理出2000多件陶俑和陶器,2000多件青铜和铁制武器。由于陶器和陶俑保存完好,引起了各方面的极大关注,被评为2006年中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此后,在国家文物局的全力支持和文物保护专家的强烈呼吁下,中国文物研究院、国家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国家文物局陶塑文物保护基地)、青州博物馆共同制定了文物保护规划。到目前为止,这些文物的保护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成果随处可见。现在,结果将初步展示给专家和游客。象山汉墓的葬坑南北长约7米,东西宽5米,深4米,分为三层。葬坑内容复杂,大致可分为人偶、祭祀俑、家禽俑,以及各种礼器、器皿。这是埋葬坑第二层的全景。西半部以陶制牛马为主,东半部以家用器皿为主,南端摆放着十几个大型竖俑。从墓葬的位置、形制和出土器物来看,为西汉初年,墓主人至少是贵族,甚至是淄川的君主。有近800个俑,可分为站立俑和骑马俑。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六体袍,方冠发髻,穿着地袍,双手拱起站着。他们的帽帽有的是用泥条粘在下巴上,有的是下巴上用紫褐色的画勾勒出来,整体感觉大方端庄。这里展出的三体男仆俑,打扮成仆人的样子,双手分开,拿着物件。从冠饰、服饰、发髻等细节可以推断,其地位远低于袍男俑。身着长袍的女俑小巧婀娜,呈S形,尽显女性柔美。发髻婀娜,长发在镜中飘飘,让人浮想联翩。她的脸很低,眉毛很光滑,谦逊恭敬,显示了当时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骑俑服饰华丽,面容庄严、威严,腿下夹着壮马,昂首嘶鸣,直冲云霄。很快就要出局,胜利的感觉历历在目。陶马约有350匹,或口吐火焰,或抬头抬眼,或低头嘶嘶,各有千姿百态。做工精致,四肢准确匀称,多种颜色如枣红、白、黑、花等。通体彩绘,各种马具、马饰一应俱全,尤其是挂在马背上的彩绘马鞍,线条清晰流畅,精美异常,为汉代马具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大约有250件家禽俑,如陶猪、牛、羊、狗、鸡等。他们或躺或站,造型各异,生活情趣盎然。此外,还有成套的礼器,如鼎、壶和锅,还有600多件家用器皿,如壶、盘和耳杯。器物多以红白紫三色绘制精美,纹饰以卷云、水波纹为主。精美的陶器,绚丽的色彩,清晰的装饰图案,精湛的工艺,充分展示了汉代制陶技术的水平。总的来说,象山汉墓彩陶最突出的特点是绘画精美细腻。这些俑造型逼真,面部清晰,其面部特征,胡须,皇冠和服装的细节都非常逼真和艺术。衣服和服装的颜色主要是紫色、粉色、黄色和黑色。在众多颜色中,最令人兴奋的是紫色,被称为中国紫,又称中国紫。这是两千年前的合成色。中国紫的分子组成在现在的科技水平下很容易分析出来,但两千多年前人们是如何合成这种颜色的,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很多俑或马俑都有胶缝或孔,可见其制作方法大多是分开制作的。俑头和俑身分别制作,马俑头、颈、肢、躯干分别烧制,然后粘合在一起。俑上的洞过去大多是木制礼器或武器,但现在它们已经腐烂了。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到汉代盛行的重葬之风。他们“认为人不会死,只是在另一个世界享受生活”。同时也能感受到两千年前汉人的社会风貌,人情,浪漫情怀。
石碑陈列馆
玉器展厅
子怡玉璧
铜像展览馆
展览坚持精品、专题的原则,突出青州特色,集科学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雅俗共赏。
状元殿试卷
明朝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状元赵为全国唯一的一张原寺卷子,价值连城。它的发现和寻回在国内外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轰动,几家外国通讯社也争相报道。它填补了中国宫廷档案的空白,是研究中国科举制度和明代历史的重要文献,是国家一级文物。这个保存完好的宝贝是一张19折叠的相册页,每张折叠页高47.6厘米,宽14.1厘米。封面和封底都是丝装的。卷顶竹书“一号、一号”六个字,为当时皇帝朱翊钧的御书刻有“封关”印章,占总数的10%。以下为正文,其中15折,每折6行,为1厘米见方,小字工整,共2460字,精辟阐述了改善吏治、兴国治国的对策,主张“实干第一”、“实政第二”才能使天下太平,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并附上作者最近三代的简历。最后3折列出了9个阅纸官和1个印纸官的头衔和姓名,包括少保和太保太子官部五营殿大学士张骞。为了满足专家学者和收藏家的要求,青州博物馆对状元堂的考卷进行了复制和展出。赵(公元1573-1626),青州郑母镇人,15岁,布政使。25岁,状元。30岁担任考官。39岁时,升为庶子,试江南。他曾经为国家选拔了许多人才,他是礼部的官员。受到魏忠贤宦官的迫害,回到家乡,被剥夺官职和俸禄。启示录六年后,他在愤怒中死去。
龙兴寺佛教造像的窖藏
1996 10 10月7日,青州市博物馆在龙兴寺遗址发掘抢救出青州龙兴寺佛像,并在馆内展出。龙兴寺始建于北魏,元末明初废弃。这是一座延续了一千多年的著名佛教寺庙。该坑位于寺庙遗址的最北部,南北长8.7米,东西宽6.8米。坑内有400多尊石灰岩、汉白玉、花岗岩、陶器、铁器、木材和泥塑的佛像定期埋藏。其中既有大型造像,也有单体造像,涉及佛像、菩萨、弟子、罗汉、供养像等诸多题材;最大的有320厘米高,最小的只有20厘米高。装饰丰富多彩,有浮雕、雕刻、线雕、贴金、绘画等。其中,北齐时期最多的石像是用青州本地出产的石灰岩雕刻而成,大部分是彩绘镀金,部分保存完好,实属罕见。这批佛教造像历时500年,类型多样,造型优美,雕刻精美,立体感强,端庄威严。是研究我国早期佛教艺术的珍贵资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数量最多的佛教造像之一,被评为' 96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国家文物领域的权威人士认为,龙兴寺的佛教造像“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较高的整体艺术,为研究中国艺术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汉代的“玉童玉女”
1982年春,青州市谭芳镇马家中子东汉墓出土。经鉴定,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最完整、最大、最好、最具艺术价值的一座。质地是和田墨玉。圆形剖面,外径15.4cm,内径2.6cm,剖面5.4cm,重量375g..中间有一个凸起的圆环。有8组浅浮雕,龙葵和汝鼎,它们在环和轮廓之间相互作用。圆环与内孔之间刻有158个牛奶方块,背面与正面相同,但牛奶方块数量减少为118。轮廓部分由雕龙图案组成,图案中间刻有“夷后裔”字样。这种玉石以其体积大、雕刻技艺精湛而为世人所珍视。它是中国唯一有文字的玉器,是国家一级文物。
北宋铜锭
国家一级文物。长14cm,重1562.7g,两端呈弧形,中部呈腰形,表面略凹,凹部刻有铭文,只能分辨出数字“重量□ 520”,背面为平面。这是帝国国库币,在中国很少见。
清明节期间在河边
《清明上河图》,明四家之一仇英临摹。卷轴的中心长33.4厘米,宽840厘米。不仅写实,还有“再创造”。描绘了北宋东京城(今开封)的远郊、郊区、汴河两岸、城内、宫城的清明节景象。图中有高大的宫殿,繁华的城区,安静的乡村小店。有豪华的宫廷龙船、雅致的亭台楼阁、古朴的牛车帆船;有奢华的官员和夫人在享受春天,有贫穷的艺术家在街头表演艺术,有辛勤劳作的农民。画中有2012个人物,或动或静,或聚或散,城墙的城楼和远山附近的树木错落有致。细腻的笔法,精美的色彩,是明代极为珍贵的画作,也是传世的唯一抄本。在卷轴前面,明思家之一的文徵明题写了“清明上河图”。文末他说:“北宋张择端画的真迹传世已久,历史悠久。现在进了天府,再也见不到了。它的粉送给西藏的每一个人,看到了。因为求朋友邱军抄的,20岁毕业工作后,没有漏,还能挽回。
清代石碑
青州博物馆至今还保存着两块清代石碑,记载着参加镇江抗英战役的青州旗兵的英雄事迹。一方面,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六月,“青州烈士纪念碑”在江苏镇江建立。一方面,青州府于同年8月在满洲(北市)建立了“钟弦纪念碑”。这两座纪念碑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同一个历史事实。
鸦片战争中,英军调集了7000多人的新式枪支装备进攻镇江,但城内只有1500名旗兵,其中青州旗兵500人。他们用大刀长矛与侵略军英勇作战,取得了死伤1600余人的胜利。据镇江《青州守备烈士祠碑》记载:“六月十四日中午,火箭发射,东、西、北三座城楼全部烧毁。小偷爬上爬下,其他几千名守军士兵都惊呆了。青州兵孤军奋战,杀到剑柄上积血,坚持不下去了。为什么青州士兵如此不同?由此可见,忠诚的精神往往存在于世间。我还听说,自起兵以来,大部分士兵都是为民治病,只有青州士兵对百姓视而不见,百姓有恃无恐。所以人战死沙场,想想,也不客气;为人民牺牲立功,为人民牺牲勤政。全县人民在周瑜城西设立了追悼会...“革命导师恩格斯在《英国人对中国的新远征》一文中,高度评价了青州士兵的保家卫国精神:“驻防的旗兵虽不懂兵法,但从不缺乏勇气和精神。这些旗兵,总共只有1500人,但都战斗到死,直到最后一个。如果这些侵略者在各地都遇到同样的抵抗,他们永远也到不了南京(《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189-190页)。青州人一直把这两块石碑视为中国近代史的珍贵史料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其他珍宝
青州博物馆收藏的精美文物难以描述,如距今7000年的北新文化遗存、岳石文化郝家庄类型的典型器物、苏布屯商墓出土的大量青铜器,尤其是大型“雅畴”铜钹。又如北齐临淮王像、北魏五年(公元524年)鲁像、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的像,都是国家一级文物。还有明末著名画家董其昌的书画长卷,他是万历年间的一位学者,也是官方礼部的一位部长。清代著名书法家何题写条幅“钱”,林则徐记载清末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此外,一对比故宫前石狮还要大的明代石狮,一对比颐和园前铁鹤还要高的铁鹤,也被称为“中国一绝”。
馆内“青州简史展”采用通史展,脉络清晰。《原始社会》重点介绍了奇妙的古代陶器制品。《奴隶社会》以苏布屯墓葬为重点,突出了殷商时期青铜器的精美独特系列。《封建社会》重点介绍南北朝佛教全盛时期的石刻珍品、红衣军起义遗迹、明代赵状元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重点讲述了镇江战役中青州兵驻满营的英雄壮举,受到革命导师恩格斯的赞扬。展览集实物、照片、模型、图表、文字、解说于一体,并配以灯光、声音等特效,让观众感受历史,赏心悦目。青州博物馆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近654.38+0.5万人次。
青釉双鱼壶:高27厘米。这个锅的形状是两条连体鲤鱼相拥在一起。通体施青釉,釉色凝重,眼饰黄褐色,造型奇妙,形象生动,感觉是走出来的。
梅子紫封葡萄图:纸,由6轴组成,每轴纵向179 cm,横向47.8 cm。图片正上方是李子峰的诗:昨日中秋月圆双圆,海南富母睡不着。珍珠一夜无人问津,挂在谁的纸上。题记:丁酉在桂林草堂所绘,大和尚应慧琳所雅,七殿主李子峰所封。全图朱印:李画,芭蕉窗,李紫印,景衡印。李景衡、子峰、李的绘画、印章等。图中从左下方画出了葡萄的老茎,藤蔓缠绕错落有致,枝头挂满了无数的葡萄,随性自然,生机盎然。远远望去的画面,犹如蛟龙蛰雷,从天而降。以均匀通透的水墨画技法,使画面达到了动人的气势和生动的表现力,尤其是老藤笔苍劲有力,含蓄有力,脉脉相连。这幅画采用西方光照构图原理,枝叶绘制清晰,仿佛在光线下,使人感受到一种与自然不同的境界。
苏布屯出土商代铜轴:长7厘米。出土于青州苏布屯。正面饰有突出的饕餮纹(即人脸纹)。
商青铜车饰:21.4厘米长。出土于青州苏布屯。上面装饰着饕餮的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