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颂》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郭沫若(1892 ~ 1978),四川省乐山县沙湾镇人。他的原名是郭开真,本名是唐定,本名是鲍文,本名是吴尚,笔名是莫若。郭沫若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家。
语文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著名革命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现代文学三大奠基人之一,中国新诗的奠基人,继鲁迅之后公认的革命文化领袖。9月27日(1892 165438+10月16),光绪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镇。早年就读于家塾,1906就读于嘉定书院,1914年春赴日留学,先学医,后学文学。这期间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1965438+2009年9月开始发表新诗。1921年,他和郁达夫、程等组织“创造社”。同年8月,出版第一本诗集《女神》。“皖南事变”后,他写了《屈原》、《虎符》等六部历史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各国行政、科学、文化的领导人,同时坚持文学创作,出版了《蔡文姬》、《武则天》等历史剧和其他诗歌作品。《羊的悲哀》是他的第一部小说。1965438+写于2008年初夏的《死亡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1919五四运动爆发时,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夏社,投身新文化运动,著有《凤凰涅槃》、《大地》、《我的母亲》、《炉中的煤》等诗歌。代表作《女神》打破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反映了五四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史上新的诗风。1921年6月,他和程、郁达夫等人组织创作社,编辑《创作季刊》。65438-0923,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刊》和《创造日》。1923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倡导无产阶级文学。1926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从1924到1927,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英》、《卓文君》。1944年,郭沫若歌颂明末女军事家秦良玉的《秦良玉颂》。郭沫若的其他重要著作有《金文两周考辨》、《金文考辨》、《甲骨文全集》等,在学术界引起轰动。一生著作有《郭沫若文集》(卷17)《郭沫若全集》。他一生的主要文学作品有:《诗之女神》、《星空》、《宝瓶》、《千猫》、《复辟》、《弦集》、《战集》等。散文《我的童年》《反正前后》《十年创作》《北伐之路》《沸汤集》等。如《三个叛逆的女人》、《屈原》、《虎符》、《唐棣之花》、《高建礼》、《蔡文姬》、《武则天》、《南冠草》等。还有《莫若诗选》和歌德《浮士德》的翻译。《郭沫若全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78年6月,郭沫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编辑此段落的写作背景
戏剧剧照屈原(1943)重庆话剧团
屈原写于1942 65438+十月,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陷,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悍然发动“皖南事变”。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郭沫若义愤填膺,创作了历史剧《屈原》,以批判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表现现实世界中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叛国的尖锐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屈原》在国民党统治中心重庆上演,影响很大。尤其是《雷电颂》场景中的独白,引起了很多爱国人士的共鸣。每次演出都被观众雷鸣般的掌声淹没了。该剧最终被国民党当局禁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