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帮商会的规模

渗透福建和广东

江油商人,利用地缘优势,也活跃于福建和广东。福建、广东也有地方商帮,但他们的贸易重心在海上,省内山区基本都是江西商人的活动范围。明代学者王世茂发现福建建阳、邵武、长汀等地居民的口音与江西相似,这原本与大量商人在江西的活动和归化有关。以盛产武夷茶的建宁府为例。几乎所有的茶农和茶商都是江西人。每年早春二月,数十万江西人来到这里,“筐里装满山,担着路”,或做茶叶生意,或给茶商打工。金溪商人王珊,主要在福建经商。擅长制墨的商人傅也将墨制品运往福建销售。明末清初,建昌朱后裔和富商为躲避清兵劫掠,纷纷逃往福建。一大批药学同仁走上了“系红头绳出门,缠丝线归来”的道路(指明清时期年轻人用红头绳扎头发,老年人在裤子里系丝线,余少晓离家当学徒,老板回乡),“福建吃药饭”代代相传,福建归化者不计其数。

广东各大城市,广州佛山,江西商人也“众多”。广东潮州、惠州等地棉纺业所需的棉花,约有一半是江西商人从饶州、南昌等地运来的。吉安布商在广州、佛山等地设立了“月庄”。临川有个叫戴衡的商人。有亲戚借给他六千两银子在广东做生意,几年不还。戴衡亲自到广东讨债,把追回的钱全部买下,雇船带回。船到赣州漳江口,税务官以为是货船,登船收税。结果全是字画。其实,戴衡是个老谋深算的书商。他可以用追回的钱买书来逃避关税。连州、高州等地有大量关于江西商人放母钱的记载。江西的典当行在广东也很活跃。他们“坐收金钱债务,坐收利润,收债务,贱买贵卖。”而且手法巧妙,经常被当地农民在水稻开花季节抛利息债,让农民用新谷做质押。等到收米的时候,商人们已经到了,都运走了。江西还有很多商人靠在广东和江西卖盐发财:广东一直是著名的产盐区。唐朝以前,由于大玉岭的抵抗,江西省只能吃淮盐。而淮盐产地离江西特别是赣南较远,又是上游,所以运量有限,价格极高。再加上长途运输过程中日晒雨淋,盐丁被骗掺沙,使江西食盐贵而贫,百姓苦而轻食。大余岭路拓宽后,来自大余、赣县、南康的江油商人越过梅岭到广东贩盐,唐代以前江西独家消费淮盐的格局被打破。

再远一点,在广西的桂林、柳州、周迅、太平、镇安等地,也活跃着来自江西的盐商、茶商、木材商、药材商。尤其是梧州,地处左右江交汇的主要区域,百货商店林立,风帆众多。清初,其繁荣程度几乎与汉口、湘潭比肩,江西商人在此开设的生意也不少。隆兴二年(1164),广西贺州知府秦说:“江西、吉、泉道、贺州、靖江等地居民,经常往来等地贩卖货物,其中不少人造兵器,越界贩卖货物。”知县所知道的,不仅仅是江西、吉尔吉斯斯坦商人在广西做生意,甚至把生意做到了国界。嘉定七年二月(1214),广西转运判官陈孔硕说:“广州郡征收贩牛税已久。最近,由于曹琛的邀请,我停了下来。而江西、吉尔吉斯斯坦的人,每次遇到农夫,都相约到南方去卖牛,这叫‘冬’,开始的时候,还会买一些土包子。”由来已久的卖布买牛贸易,不仅满足了两广人民的需要,也有利于赣州、吉安等地纺织业和种植业的发展。

长三角

东北的江苏、浙江、安徽三省。江西商人频繁往来于江浙皖之间,经赣江,渡九江以东,或经玉山到达浙江,主要从事贩卖,即把江西产的大米、大豆、瓷器、夏布、纸张、木材、烟叶、桐油、茶油、靛蓝运往江浙皖,把三省盛产的盐、丝、棉织品销往江西。当时江苏省会南京主要依靠江西和湖广的粮食供应。江西的商人“年年到”,把大米卖给南京人,又从南京人那里买回布匹。除南京外,江南许多城镇缺粮,江西商人活跃在金华、杭州、宁波、绍兴、衢州、湖州、兖州、台州等地。从事食盐生意的江西商人一般都是富商,他们的食盐从广信府贵溪运到饶州府各县。

江苏扬州是江淮百货的集散地,商家摩肩接踵。根据万历对扬州的记载,扬州的徽商最多,其次是陕商、晋商、江油商。正如《太平广记》所说,江西盛产木材,而扬州海滨遍地,木材短缺。如果把江西的优材运到扬州,可以获得数倍的收益。其实,除了木材,江西沿长江运往扬州的货物还有浮梁的茶叶、河口的竹编、南丰的蜜桔、广昌的白莲、南安的盐水鸭、都昌的银鱼、安福的火腿、余江县的木雕、吉安的樟木盒、景德镇的瓷器、太和巫山的乌骨鸡等等。到了明清时期,两地贸易更加频繁,盐商在物流中起主导作用。民国时,人们在《从菊泪》中写到一个在淮河、淮上做盐商的江西商人:“他姓余,是江西有名的堂兄,号称与盐同游的之友。”晚清扬州八大盐商中,江西商人占了三个,分别是周福久、肖运普、廖克庭。

江北的盱眙、泗州,江南的南京、苏州、杭州、衢州等。,也有许多江西商人在这里开店或贩卖人口。冯梦龙在《醒世》中说,江西智者在苏州开了一家木店,张的《杜烈新书》开篇也说“江西庆陈之人,常到南京承恩寺前三山街卖马”。虽然是小说家的说法,但反映出江西有很多人在苏州、南京从事工商业。白居易的诗《盐商之妻》也讲了一个扬州小姑娘嫁给了江西一个大盐商。从此,她“不为农蚕所作”,“青阔金阔,腕肥银窄。叫前苍头接着骂丫环”,过着奢华的生活。《宋创虞梦》第二卷说,安徽庐阳“毒品甚多,江油、江南商贾云集。“安徽唐德宗九华山花城寺维修,江西商人捐了很多钱。药材丰富的山区成为江西清江毒贩的重要进货点。浙江山区盛产苎麻、靛蓝、竹纸,江西商人经常深入山区采购。

在北京。

元代江西商人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包括幽燕关山、八闽粤、荆楚、四川等地。江西著名的、南昌、朱万初、清江、潘云谷等都曾向京城卖墨。贵溪的倪文宝和鄱阳的童某也做毛笔,他们做的笔也远销北京。

明代张寒《松窗之梦》说:“今京师货物云集,有一半产于东南,故各种技艺之人,多为东南人,以江油为伴,其次为浙(江)、南(南),其次为闽粤。”靖江的商人很多,有瓷商、茶商、纸商、布商、书商、药材商。江西书商中,福州人居多。北京故宫、圆明园、颐和园等中国古建筑的设计者和建造者是江西的雷氏家族。

据统计,明代北京约有41社,其中江西有14社,占34%,居各省之首。明代江西在北京的会馆最晚出现在永乐。乾隆《浮梁县志》说:“(在本县)有两个史静会馆。(1)北京正阳门外的东河,南向北;先是右边是明朝永乐地方官金宗勋修建的,并称之为‘浮梁会馆’。”其他包括程楠会馆和广丰会馆,建于嘉靖中期。这些会馆有相当一部分是商人修建的,或者是学者和商人联合建立的。清朝光绪年间,北京的会馆有387个,江西有51个,占12%,虽然比例比明朝少,但仍为各省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