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广场简介
清顺治八年(1651),重修为“天安门坊”,意为“受命于天”、“保平安、治百姓”。它有汉白玉的须弥山基座,高大华美的墙台,两层重檐建筑,东西九间,南北五间,象征皇权“九五”。高33.7米,有36扇朱洪龄花,60根直插云霄的柱子,镀金的“双龙印章”五彩织锦,天花板上有龙纹藻井,还有一个450公斤的八角宫灯和16个各重350公斤的六角形宫灯组成的捧月捧星图案,使整个大厅庄严宏伟。门前开的金水河,枕着满满的流水,架起七座精致的汉白玉小桥。桥面微微拱起,桥身如彩虹,构成一条优美的曲线。桥南东西两侧,白玉石华表耸立,云绕龙盘,十分雄伟。皇宫广场前是封闭状态,文武百官下马,普通百姓不得入内。他们一看,就犯了“刺探宫门”的重罪,杀无赦。明清500年间,天安门广场是新皇帝登基、皇后册封、向世人颁发圣旨的地方。也是皇帝金殿传下来的地方,也是皇帝去太庙的必经之路。对于普通人来说,那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禁地。直到辛亥革命(1911),皇宫广场两侧紧闭的大门自然倒塌,东西长安街成为交通畅通的主干道。此后,中国革命史上的五四运动、一二·二九运动、开国大典、五四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冰表都以此为舞台,在这里上演过辉煌。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天安门广场成为伟大祖国的象征,新扩建的天安门广场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宏伟的人民广场。天安门广场是地球上宏伟的建筑,是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也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形象体现:最突出的桥面中间雕刻着龙头,只有皇帝才能通过,被称为“御桥”;左右各有两座雕刻有莲花柱头的桥面,只有王子才能通过,被称为“王巩桥”。两边只有三品以上的文武大臣才能通过,称为“品级桥”;最远处的普通浮雕石桥是四级以下官员和士兵离开的桥,被称为“龚升桥”。
自6月1987 11日起,天安门广场正式向中外游客开放。在此之前,很少有普通人能像今天这样近距离接触天安门广场,欣赏她雄壮的身姿,还能像当年的乡下一样,自由地扶着栏杆,俯瞰广场壮丽的全景。因此,自开放以来,它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爬楼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