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学历并不能说明他的知识水平~

在《中国青年报》的会议室里,有一场北大、清华等高校30名应届毕业生与惠普、西门子、NEC等5家跨国公司HR经理的对话。

“世界500强公司不喜欢前10的学生,而是喜欢前三四十的学生,对吧?”

安若鹏(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系本科生):我参加过一些外企的面试,发现很多世界500强的公司不喜欢招前十(10)的学生,而往往喜欢招中间三十(前30)或者中间四十(前40)的学生。是这样吗?

谢克海(西门子人事经理):我想你误会了。任何跨国公司都愿意招最优秀的学生,没有人专门招二流人才。因为如果产品是一流的,就必须有一流的管理者和一流的员工来保证。只是你的前十名可能不是我们想的那样。

西门子招聘,没有笔试,没有心理测试,只有面试。但是,我们所有的面试官都经过了严格的培训,非常清楚每个职位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西门子有全球人力资源题库,一小时面试,前5分钟测什么,后10分钟测什么,非常严格,最后有结论。

我们从知识、经验、能力三个角度来考察大学生。知识主要看三个方面:技术知识、业务知识、市场知识;经验取决于四个方面:项目管理经验、领导经验、专业经验、跨文化经验;我们还有17能力的考察,这里就不赘述了。

李奇(中央财经大学会计系研究生):我有个同学毕业后去了外企工作。如果我现在去那家公司,肯定是他的下属,工资比他低。我告诉他,“我不相信你在学校支持我……”

张春娣(NEC人力资源办公室副主任):过去,你在学校比那个同学学习好,你可能是他的领导,但这几年发生了变化。他一直在公司工作,积累了很多经验,可能会有进步...

李奇:我有进步,而且我一直在学习!

张春娣:按照你的逻辑,你曾经是他的领导,所以你必须再次成为他的领导?

孙燕梅(美国礼来亚洲有限公司公关经理):你能解释一下这个吗:这里有跑道。你的朋友可能不如你,但他已经跑了。这个时候你要上跑道,那么起跑的时候自然会落在他后面...

一个学生:他现在在跑步,你在热身。如果你跑,你会跑在他前面,你的加速度比他大...

孙燕梅:不一定。他的加速度可能比你快。

谢克海:大家不要有一个误解,认为读书一定比工作中的学习多很多。什么是学习?书本的学习只是一方面,另一种学习是观察和实践。比如你的朋友在公司,身边有优秀的员工。通过观察,他学到了很多东西。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你两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经历,和他这几年的观察经历相比,他的产出比你好。

李奇:如果我们之间的差距很小,我可能会很快赶上,但现在有可能我们之间的差距很大,我们可能无法赶上。

谢克海:关键是你的能力和素质。就看你有没有潜力了。有潜力当然能赶上,当然有时候也要看机会。

李奇:可能就像谢老师说的,三年前公司有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是三年后我回来的时候,机会已经没有了...

谢克海:我不认同这是我的看法。

张春娣:机会真的很重要,但机会永远不会只有一次。

葛永基(惠普人力资源运营总监):教育可能很重要。你学历高,可以进公司,但是进来之后,更重要的是看你的表现。再高的学历,如果不表现出来,也不会有合适的位置。

谢克海:我完全同意葛老师的观点。我曾经在公司做过一个小研究,把西门子所有的高层放在一起,看看他现在的职位和他的学历或者海外留学经历有什么关系。事实证明这并不重要。

张春娣:我们公司的人事部曾经招聘一名医生。他的知识水平和外语水平很高,但沟通能力很差。结果申请期过了,我们让他走了。相反,另一个人事经理,没上过大学但很努力,现在是这家公司的人事部主管。

李奇:事实上,我的同学现在很不平衡。他说:“我还是不相信。我上学的时候,同学比你我还惨。留学两年,现在他回来拿的工资比我还多。”国外学历真的比国内学历香吗?

谢克海:各有各的优势。他有文化和语言优势。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有潜力的人,通过你的学习和观察,你可以做得很好。

葛永基:为什么看重国外学历?MBA也是外国的。比中国的好吗?国内的MBA教授大多没有实践经验,也没有市场观念,往往最多是把课堂上听过的例子逐字逐句地拿来用。而国外的MBA教授,很多都是在公司工作过,教学前进行研究。MBA是体验教育,是思想的激荡。不同的经验互相交流,从而产生很多新的想法,很多新的观点。所以有些外企会更看重国外的学历。

王(三井物产事业副总经理):现在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做部门经理,年薪相当于20个甚至30个中国员工工资的总和。为了降低这种运营成本,很多外企都有扩大聘用本地人员比例的倾向,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在我们公司,我们已经开始逐步将日本人的重要职位转移给中国的员工。

“都说外企很重视挖掘员工潜力,但是为什么招聘的时候对专业限制非常严格?”

李得件(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研究生):我想加入一家外企,因为我很看重它给我选择和锻炼的机会,这样我就能找到一个合适的职位。为什么大部分外企招聘时对行业或专业有严格限制?

葛永基:招聘是根据公司的经营情况和实际承受能力来确定的。一般每个职位都有严格的定义:什么是职责,什么是“必须”(候选人必须具备的条件),什么是“想要”(候选人具备的最好品质)。一般人事部门会先把完全不合适的简历去掉,然后由不同部门的经理适当筛选(这个时候must很重要),最后安排面试。

李得件:我学的是电子工程,但我认为我的沟通技巧非常好。我相信我能做好营销,我真的想做。但是面试我的公司看了一眼我的简历就放在一边了。其实这个时候我也没决定往哪个方向发展,但是公司已经把我筛选掉了。

葛永基:你没有达到它的必须,当然是筛选出来的。

孙艳梅:应该说是公司选择你,你选择公司的双向选择。个人不能把被筛选的原因完全归咎于公司,也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一个有经验的营销经理肯定比你更了解情况。你说你的沟通能力很好,想去市场部工作。这只是从你个人的角度来说。考虑问题的时候不要太局限。你没有做过,你也没有真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