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的《抑郁的十年:当代年轻人怎么了》?
原来她不是奶奶,而是一个自称抑郁症十年的女孩。
但是,用抑郁症洗白是很恶心的,无形中把刀砍向了真正的抑郁症患者。
为什么这么说?阿智虎对主说:
和其他自称抑郁症以博取同情的人一样,她正在把抑郁症在污名化的道路上越推越远。"
让那些应该被关注的患者遭受更多的歧视和嘲讽。当他们最终鼓起勇气说出真相时,他们得到的是:
“我平时看起来很开朗,怎么会抑郁呢?”
“年轻,什么抑郁症!”
殊不知,正是这短短的几个字,正把他们推向深渊,无路可逃。
你感受不到痛苦,可以不在乎,但请不要拿抑郁当挡箭牌。
多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有轻度或重度抑郁症。
我不禁感慨,当代年轻人怎么了,为什么会走向抑郁?
知乎上有个问题:“社会在进步,但为什么年轻人的压力越来越大?”?甚至抑郁?"
不少网友反驳:“谁跟你说社会进步了?”
的确,进步的生产力是劳动力。近年来,中国的劳动力达到了一个高峰。
但是可利用的资源并没有增加多少,有些行业甚至在走下坡路。
早在今年年中,就有网友总结:“2019年,要么失业,要么正在失业的路上。”
“男,30岁,北京坐标。9月因项目失败从国企离职,6月165438+10月15最后入职,中间面试近50分。”
“92年,一个已婚女,失业近12个月,很迷茫,害怕hr会因为我打算生孩子而拒绝。”
“97年,坐标北京,失业两次。年初失业,找了两个月又找到了新工作,实习半年也没找到正式工作。我还在发简历,我很焦虑,家人朋友也很焦虑。”
不管什么时候失业,都不容易。年底的时候,我因为不想接受调动,要么被辞退,要么辞职。
即使没有失业,焦虑感也紧紧围绕着当代年轻人。
根据《第一财经周刊》发布的城市居民压力报告:
30.24%的受访者一天感受到几次压力,43.3%的人认为自己承受的压力对自己来说太大。
工作强度大是精神紧张的原因之一。
除去工作和睡眠,中国人每天的平均休闲时间是2.27小时。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的居民每天休闲时间较少,分别为1.94、2.04、2.14、2.25小时。
北上广深人均休闲时间的压缩也归因于皮星戴月通勤时间长,加班多。
此外,房租或房贷也是当代年轻人焦虑的来源之一。
调查数据报告显示,72.1%在城市打拼的年轻人,需要将超过四分之一的月薪用于房租或房贷。
有17.2%的年轻人将月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于房租/房贷,9.5%的年轻人需要将月收入的一半或更多用于房租/房贷。
攒不下钱,懒得社交,脱单难,脱发,亚健康等一系列问题。,都融为一体,形成恶性循环。
难以承受的压力,抑郁症也可能悄悄找上你。
面对压力,逃离北上广深成为当代年轻人考虑的范畴。
但是大部分刚毕业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回老家工作。
因为大城市有梦想,想改变下一代的生活。因为不敢面对,怕家乡人笑话。
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后,在外面一次次碰壁,只是因为不想回老家,只是怕听到一句“没出息”。
所以,年轻的时候想打架也没关系,哪怕失败。这样就算回去也不会后悔没在大城市打过仗。
最好能做出点成绩,穿着衣服回国。
所以返乡发展的原因基本就是这两个——不是成功就是失败。
这两种隐居方式深深影响了每一代年轻人,不管是好是坏。
好就是好,积极向上,有动力,有干劲;
不好就是不好,太注重名利,甚至成为面子的奴隶。
一位读者曾写信给作者连岳,说他“毕业时只有学士学位,却没有一技之长”。毕业后北漂,给几家优秀企业投简历。最后,他感叹道:“如果我去做服务员,我怎么跟父母交代?”
追求尊严是人的本能。
我们无法认清现实,却又把服务员这个正当行业误认为是一种耻辱或者“无法解释”,这就是面子造成的压力。
如果你一直看不到,放不下,你迟早会成为要面对的奴隶。
一个不做面子的奴隶,更能拥抱自由。
李,一个曾经被质疑的90后女人,现在被称为“东方美食生活方式”。
爷爷去世后,她辍学外出打工8年。后来奶奶生病了,不想留下遗憾,毅然回到乡下生活。
她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包括后来的视频被人说“假的,肯定是假的”,她都不理会。
她把生活的美倾注到食物中,不断用心灵创造美。
做竹沙发,她从选竹开始,一步一步切割组装;油炸花生将由花生的种植制成。......
她沉浸在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里,享受每一步的快乐。
正是这种美好的交流,吸引了浮躁社会的大多数。她一次只处理一件事的生活方式与喧闹空间里的年轻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大城市打拼的人,一天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很累。
所以当我们看到她沉浸在做一件“小事”的时候,我们也觉得心安。“看来我是暂时脱离了正常的生活,放下浮躁,在乡下游荡……”(ps。更多关于李的故事,敬请期待明天的推文)
我不希望你马上远离北上广,但我希望你能像李一样积极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如果找不到,可以自己创建。
学会无视别人的讥讽,尝试有压力的朋友。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压力。但是从小到大,我们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教育,学会了很多技能,却没有学会如何应对压力。
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有限的,但压力似乎无处不在,挥之不去。
既然压力这么受欢迎,我们能不能试着和它相处,把它变成动力?
《自控力》的作者凯利·马格纳格在另一本书《自控力:与压力交朋友》中提到:我们不应该对抗压力,而应该接受它,并与它交朋友。
当我们能把压力当朋友的时候,压力就不会困扰你了。
能做些什么?
创建一个关于压力的笔记本。
买个笔记本,写下情绪和压力。每天20分钟左右,没人打扰,如实记录。你也可以写下你对压力来源及其影响的看法。写完了,可以撕掉,也可以保密。
保留的作用是进行对比和反思,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如果连续写三天,压力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当你感到有压力时,你可以和你的朋友谈谈。
然而,研究表明,当人们写作时,他们会使用更多的情感词汇来表达自己。不是每个人都想一直听我们的。
此外,还有一些常规的解压方法:
第一,培养减压的爱好
工作之余培养一个爱好。当我们全神贯注于一个爱好的时候,我们会不太关注或者没有时间去顾及其他可能会让人烦恼的事情。
好的爱好不仅能转移注意力,还能填补生活的空白。
第二,不要做手机的奴隶。
比如和家人朋友吃饭的时候,把手机收起来;和孩子做作业或玩游戏时放下手机;
比如睡前半小时,不要看手机。
第三,充足的睡眠
从睡眠环境到就寝仪式,打造属于自己的睡眠模式。比如室内温度要控制在17度左右,室内避免使用白炽灯,使用柔和的灯光。
第四,保持锻炼的习惯
最后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定期锻炼。
尤其是出了事,去慢跑可以迅速转移注意力,暂时放下抑郁。
有压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了压力不知道怎么缓解,还会导致过度自责和焦虑。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工作上的一点小错误而受挫,开始否定自己,误以为大家都会记住你的错误。
这些都是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其实没多少人在乎你做错了什么。
过分关注别人的想法,无异于主动被奴役。
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