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本田|郑恒、袁晓华交接倒计时

这将是一次毫无悬念的人事变动。

八九个月后,郑恒被提升,袁晓华接替了郑恒。这是广汽本田四年前写的一个“剧本”。在“整个价值体系驱动企业发展”的思想下,单个高管的能力和价值已经变得微不足道。就像郑恒在任期间无法解决所有问题一样,拥有与郑恒几乎相同履历的袁晓华也依然不知所措。

接班人已经确定了。

广汽本田的未来早已成定局。郑恒即将进入晋级前的“垃圾时间”。

20年来,广汽本田的高层变动非常有规律。2008年7月,傅守杰接替出任广汽本田(当时的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其常务副总经理一职由时任副总经理的姚接任。

5年后的2013年7月,姚调任广汽集团,时任广汽本田副总经理的升任常务副总经理。

唯一的变量出现在2014。由于广汽和本田共同成立了讴歌销售事业部,时任广汽本田副总经理的何先庆被调到这个部门负责讴歌国内项目。取而代之的是从广汽丰田副总经理职位上调任的郑恒,他在2016年6月接替于君,成为广汽本田在中国的一把手。

几乎在郑恒升职的同时,袁晓华被调离广汽传祺副总经理一职。根据广汽本田多年来的默契晋升规律,广汽本田现任副总经理早就预设好了未来。

据业内人士透露,沿袭广汽本田历届高管变动基本都发生在年中的传统,袁晓华有望在2021年中正式履新,郑恒将更进一步到集团层面。

这里的风景很独特。

郑恒的立即晋升不仅取决于他在广州标致、广州本田和广汽丰田的30年职业生涯,还取决于他重返广汽本田。广汽本田近几年的市场表现也是对郑恒的有力背书。

官方数据显示,2017,接手广汽本田的第一个完整自然年度,郑恒带领广汽本田超额完成目标,年增长率10.8%,相比乘用车行业微增2.36%。

2018和2019年,乘用车行业连续下滑2.6%和9.6%,而广汽本田实现了5.1%和4%的逆势增长。

受乘用车市场下行压力和疫情影响,2020年前三季度乘用车市场整体销量下滑65,438+02.4%。这次广汽本田虽然也未能幸免,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27%。但是,在第三季度29.7%的增长下,郑恒没有必要为广汽本田2020年的整体业绩不遗余力。

本田之外,无寸功。

按照广汽本田车型的销售趋势,郑恒甚至可以提前卸下2021上半年的业绩压力,和袁晓华一起等待那一天的到来。

金不全红,玉稍有瑕疵。在整个任期内,郑恒对讴歌品牌和广汽本田的电气化战略贡献甚微。

与常务副总经理失之交臂的何先庆,也不再是第二业务总部的负责人。原负责广汽本田上海分公司的廖振宇和詹,现已承担起讴歌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全部责任。

遗憾的是,这两位在媒体视线之外的高管,没能在郑恒的带领下带领讴歌品牌复兴。相反,讴歌品牌在被广汽本田吸收后,就像坐过山车一样,时而高速增长,时而急剧下滑。

乘联会数据显示,广汽讴歌10-8月销量6655辆,同比下降19.8%,与豪华车市场整体8.3%的增长相差甚远。按照目前的销量趋势,广汽讴歌2020年的销量很有可能达到1万辆。这意味着在2019年销量短暂攀升至14786之后,讴歌将再次上演2018年暴跌42%的画面。

郑恒在剩余任期内无法改变的是广汽本田新能源业务的困境。

或许是本田的混动系统表现太过突出,广汽本田的新能源业务一直被卡住。在发现“合资自主”之路不适合广汽本田之后,郑恒在2018调整了概念品牌作为广汽本田的“遗留包袱”。

但是,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这款打着广汽本田电动化旗号的概念VE-1,从诞生到201811,只产生了三个阶段的销量。分别是2019车型,2020车型上市期间的两个月,以及2020年5月超600辆的莫名其妙的表现。

作为第一事业部的负责人,袁晓华现阶段的权限范围仅限于本田品牌。然而,在不久的将来,于君管理广汽本田的遗留问题将是郑恒未能解决后袁晓华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