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学术论文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全文转载,第10期,2010;街道邻里政治的动员路径与双重维度——以社区居委会为中心的分析,发表于《浙江社会科学》(CSSCI)第4期,2010,约14000字,独立作者;
它被收录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的数据库中。从“公民参与”到“大众参与”——转型期城市社区参与的范式转换与实践逻辑,发表于《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约14000字,第二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2008年第4期转载;
摘自《新华文摘》2008年第10期《论据》;
摘自山西日报(2008-07-21)C1的论点;
摘自鹰潭日报(2008-06-10)A3版《论元》论辩;转型期城市基层社区社会资本的重建,发表于东南学术(CSSCI,中文核心),2006年第5期,约12000字,第二作者;城市基层社区的社会资本:伦理塑造与转型重建,发表于《重庆社会科学》(CSSCI加长版),2006年第6期,约12000字,第二作者;
摘自《新华文摘》2006年第16期《论据》;制度变迁与社区公共产品生产——从单位制到社区制,发表于《城市发展研究》(CSSCI,中文核心),2006年第5期,约14000字,第二作者;《老年群体与社区护理》,发表于《广西社会科学》(中文核心),2006年第4期,65438字+00000,第二作者;(2)慈善、公益与公民社会想象《解开中国慈善的道德枷锁——从“慈悲心”到“公共责任”的价值跃迁》,《中州学刊》(CSSCI),2013,第10期,独立作者;回归国家责任——资源动员与大众参与慈善的新传统,发表于《深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第5期,2010,约12000字,独立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工作全文转载,第1号,2011;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文摘转载,第1号,2011;慈善资源动员与权力边界意识:国家视角,发表于CSSCI第4期,2010,约14000字,独立作者;从“中国经验”到“中国模式”——慈善救助的文化逻辑、经验局限与发展趋势,发表于CSSCI,第2期,2010,约12000字,独立作者;反思与展望——中国社会慈善救助六十年发展,发表于CSSCI,2009年第12期,约12000字,独立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信息中心社会工作转载5号2010;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文摘转载,第2期,2010;
入选《吉林大学第二届博士学术论坛论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2015;慈善事业的发展不能迷信“公民社会”,发表于《中国社会报》,2010 12 10,3000字左右,独立作者;《以制度创新突破慈善发展瓶颈》,发表于《中国社会报》2010九月10,3000字左右,独立作者;《构建中国慈善发展模式的三个结合点》,发表于中国社会报,2010,3000字左右,独立作者;从“崇公抑私”到“重公轻私”——中国公私观念转型视野下的公民精神培育,发表于CSSCI(2009年第2期),约12000字,第二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全文转载,2009年第7期;
《当代社会科学视野》转载(约1200字),2009年第6期;
摘自羊城晚报(2009-06-14)A08版《学界百家争鸣》;
获吉林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三)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一个中心三个主义——重新开始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发表于《中州学术期刊》(CSSCI)第3期,2011,约12000字,独立作者;《和而不同:中国社会工作的实践差异与经验》,发表于《中州学刊》(CSSCI),第6期,2010,约12000字,独立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报刊信息中心社会工作全文转载,第3期,2011;(四)其他研究成果《制度化稳定与情境化维权——国有工会在工人劳动保护中的角色冲突》获吉林大学博士学术论坛一等奖,入选《吉林大学第四届博士学术论坛论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2065438+2002年5月,8000字左右,独立作者;两岸环境风险与社会斗争对比分析——台湾省反核运动、吉化投毒、厦门大连反PX事件调查研究,入选2011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研究成果集,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约16000字。生活方式失范:社会结构与个体行动互构中的犯罪研究,发表于《犯罪与生活方式》(the 1季),张旭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约13000字,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