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六中学校简介
一、梅塘小学至梅塘公社中学(1956~1978)
在这一阶段,它经历了主导、创造、分权和重组四个时期。
下一期1956,梅塘完全小学办的初中班,是涟源六中的雏形。当年招收三个班,110学生,其中8人是教职员工,吴丹树是校长。从6月1957,郭是负责人。
1958年9月,梅塘初级中学更名为“涟源市第六初级中学”,郭继任校长。当时条件艰苦,一切如日中天。建校时期学校新建了两个教室,共计12和16教师宿舍,勉强解决了教学和师生住宿问题。
从65438年到0966年文革开始,学校因革命停课,学校基本瘫痪。
1969年,涟源县革委会作出决定,将县办的14中学除一、二、四外,分配给25个公社。学校将部分教师分配到古塘公社办班,其余教师设备下放至古耜公社办学,命名为古耜公社中学。分权期间,学校每年有10个班,教职工30人。为改善教学条件,学校新建了6间教室、10间教师宿舍、1672立方米砌体的教学楼,并修建了长330米、宽1米、高2米的围墙。学校领导组织全体师生勤工俭学,把学校后面的27亩荒地开垦出来,变成梯田,建起了农场。农场年收入近3000元。因此,学校多次被评为区县、地市级勤工俭学先进单位,省内外多家单位前来参观学习。
1970年春,古耜公社中学开始招收高中生。
1971上半年,古耜公社分为古耜公社和梅塘公社。因为学校设在梅塘公社,所以改名为梅塘公社中学。初中生和高中生一起招的。教龄四年(初中两年,高中两年),每年10个班。改制期间,学校新建了一栋三层36间的男生宿舍。
十年文革,以阶级斗争为纲,革命批判开路,停课闹革命,鼓动学生造反教师,文化素质下降,造成一批教师冤假错案。
截至1978年底,梅塘公社中学已办初中班51个,毕业生约2800人,高中班10个,毕业生约400人。这些学生遍布祖国各地,有些甚至远赴海外,在外国发展。63届毕业生刘新权,现任空军研究所政委,63届毕业生吴福成。现任湖南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教授。第65届毕业生熊江平被北京大学录取。现为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级编辑。周立群,第78届毕业生,考入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毕业于犹他州立大学,1997博士,现为美国三级科学家。他的名字被列在各界人士的名单上
2.搬迁前从古耜区到涟源六中学习(1979 ~1993)。
1979年,县里开始整顿中等教育,确定了区办高中、社区办初中的原则,另选校址,新建梅塘中学办初中。正是在165438年10月,梅塘公社中学更名为古耜区中学,只招收高中生,成为一所普通高中。1979 10涟源县委任命刘为校长兼支部书记,为副书记兼副校长,刘建科为副校长兼教育局长。学校非常重视教育教学质量。那一年,吴小秧参加了涟源县语文和数学竞赛,获得了全县第三名。85人参加高考,大专、中专人数达到38人。
1981年1月,刘建科,副校长,调入县教育局,后任涟源县人民政府县长。
1982 10,古耜区中学更名为涟源县第六中学。梁松涛、毛耀祥出席涟源县教育战线第一代会议。
1984年8月,吴胜初调离涟源四中任校长兼支部书记,邓振林任副校长。当时学校新建了校门和接待室。9月10,第一个教师节,区委书记毛祥华代表古耜区委向学校表示祝贺,并颁发了“为人师表,无荣焉”的高级牌匾。这件事极大地鼓舞了全校师生。当年高考53人,被评为县高考先进单位。
10月,学校兰佩文学学会成立。职代会通过了涟源六中暂行管理条例,对学校的教学和后勤管理做出了明确规定。
1987年4月县改市,165438年10月学校更名为“涟源六中”。当年3月,学校颁布教师考核细则,鼓励教师通过自学、函授等方式提高学历,加强专业学习。教师吴建平参加全省自学考试,电影文学单科获得娄底市第一名,区教委通报。当年高考23人发起,学校被评为市高考先进单位。
1988学校改善师生用水条件,与地矿局418队签订打井协议,在校园内打了一口井。将原有的10教师宿舍改为女生宿舍,并修建了男女生浴室,极大地改变了学生的居住条件。在那年的高考中,吴良庚、毛耀祥、戴润和三位老师荣立市人民政府三等功。
1989,原兰佩书院及旧食堂拆除,新礼堂及学生食堂后勤办公楼开工。市人民政府授予、吴良庚、廖三等功。
1990年,礼堂和学生食堂建成,极大地改变了学生的生活状况。教研改革取得丰硕成果。刘老师的论文《论中学化学中的美育》在中南地区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上获奖,老师在第七届全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花园奖”。毛耀祥作为市人大代表率先发言。、邓、、荣立市人民政府三等功。
1991,毛耀祥任校长,吴建国、谢国光任副校长。毛耀祥担任校长后,带领学校领导班子改变山区办学条件差、生源差、教学质量差的局面,采取上台阶、大胆使用青年教师、培养青年教师等措施。当年,吴国平老师获得娄底区物理精品课程竞赛一等奖。邱、吴永前、刘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
1992学校响应上级号召,在全校教职工中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8月,谢国光调任涟源一中,吴建平调任市团委副书记,吴建国调任涟源市总工会任副主席。9月,王秋成为前副总统。吴立人获市人民政府嘉奖。这一年恰逢湘中机械厂搬迁到娄底。学校向涟源市人民政府报告,申请将学校搬迁至湘中机械厂校区,以改变学校交通、供水、住宿条件差的状况。此时校园面积只有28亩,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
1993,邓当选为市人大代表。在参加市人大会议期间,他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六中搬迁的议案,得到了代表们的支持,并经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六中搬迁进入实施阶段。当年高考21人。学校被评为市级考试先进单位、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先进单位、高考先进单位。吴立人受到人民政府表彰。
三、涟源六中搬迁后的校址(1994 ~现在)
1994年,涟源六中高考招生30人,超过了除涟源一中、中外其他市属中学招生总数。高考升学率在娄底地区排名第一,获得市高考“优秀奖”。六中在涟源乃至娄底声名鹊起。娄底晚报以《青山崛起的神话》为题报道了高考的非凡胜利。吴立人被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会授予“中小学外语教师花园奖”,受到人民政府表彰。
当年,涟源市人民政府成立了涟源六中搬迁指挥部,由常务副市长张百明挂帅,负责涟源六中整体搬迁工作。10搬迁于6月13日(农历重阳节)正式开始。经过精心组织,全校师生日夜奋战,仅用两天时间就圆满完成了搬迁工作。学校的整体搬迁为涟源六中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从此涟源六中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校园面积广阔,占地103亩,交通便利。位于安平镇城区,生活用水方便,所有师生均有自来水。1994是涟源六中发展史上最不平凡的一年。
1995年2月,毛耀祥校长调任涟源市教研室主任,邱接任校长,段绍跳任支部书记,邓任副校长。学校实行“五表五查五落实”管理制度,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学研究实验。那年暑假,教学区建了厕所,下学期,实验楼装修完毕。5438+00年6月,省实验检查组来校视察,我校成为全市第一个仪器实验和电化教育先进单位。学校组织铜管乐队和校篮球队,经常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6月,11,职工男篮获得市首届园丁杯亚军。那年高考,我校在线人数全市第二,被评为高考、考试、常规管理先进单位。很多兄弟学校都来取经。
1996暑假期间,修建西村围墙800余米,新建西村校门和门卫室。到目前为止,所有西边的村庄都被关闭了。10月8日165438,具有现代气势的学校正门及配套用房建设开工,总建筑面积461平方米,造价19.8万元。该建筑由李和吴楚生特别设计,并由著名书法家吴题写校名。下期1996,涟源市高中政治素质课程竞赛在我校举行。高考人数全市第二,荣获高考先进单位。HKCEE通过率100%,学校被评为“娄底地区普通高中招生考试优秀考点”,涟源市是HKCEE先进单位。9月,吴立人被任命为副总裁。
1997经市政府批准,将分配给水利局的两处房产划拨给涟源六中用于田径场建设,并扩大了校区面积,学校田径场建设进入规划阶段。学校被评为涟源市“花园式”单位。教研改革异常活跃,尤其是语文组的“双快”作文教学实验、数学组的自学辅导法、化学组的双练计划和教法。工会组织了“创建双文明家庭”活动,年底评出十个文明家庭。9月10日,召开教师节座谈会。涟源市委副书记殷友娇、副市长刘国涛及部分乡镇书记、市长到会祝贺。当年高考76人,上线人数在全市遥遥领先。刘等同学被复旦大学、交大等全国一流重点大学录取。
1998改善西村男生住宿条件,修建内墙厕所、浴室。段韶跳进乡党委退休,邱担任乡党委书记。邓当选为市人大代表,后调任涟源四中任校长、支部书记。全校开始向英雄李有田同志学习。校长邱被评为省优秀教师。陈修武获得地区汉语精品课程竞赛一等奖。当年毕业考试综合评价进入娄底地区前8名,被授予娄底地区“十佳学校”称号。高考人数继续位居全市第二。78班的段晓红同学获得了省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二等奖。学校和四中举办娄底地区汉语年会。
1999年6月7日,田径地面破。项目地形复杂,难度罕见。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我们劈开了半座山,修了44座桥,盖了一条河,建成了一个标准的田径场,包括1个足球场,3个篮球场,6条350m环形跑道。为迎接澳门回归,学校全体师生在新田赛道举行了盛大的篝火晚会,由湖南卫视转播。当年毕业考试综合评价进入娄底市前五名,被授予娄底市“十佳学校”称号。高考突破100大关,共11人,重点本科46人。涟源市物理优质课竞赛在我校举行。在涟源市举行的“师洋市杯建筑”篮球比赛中,学校男子篮球队获得第二名。
2000年6月,教学楼破土动工。当年高考92人,600分以上4人,重点本科41。毕业考试综合评价进入前10,获得娄底市“十佳学校”称号。8月,娄底市委书记张建公来校视察。
2001年2月,原校长邱调任涟源一中副校长,吴立人接任校长。学校进行了班主任聘任制、结构工资制等一系列改革,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2001 8月21日,教学楼顺利竣工。5月办公楼建成,6月竣工165438+10月。这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学校扩大招生,高一新生12班,新生1000余人,共计2300余人。当年高考学生81人,其中600分以上12人,重点本科37人,居全市第二,毕业考试综合评定为娄底市“十佳学校”之一。102班学生颜的中篇小说《风铃草》发表在《现代中学生》杂志上。学校男子排球队获得全市教职工排球联赛第一名。学校开始申报娄底市重点中学。2001 7月16日,市教育局、安平镇政府来到六中协商,市政府批准将安平镇原湘中机械厂门前的三间厂房无偿转让给六中。2001年9月20日,市政府组织工商局、教育局、安平镇政府来到六中现场办公,拆除了教学楼前原属于工商局的窝棚,将场地划给六中免费办学,进一步扩大了校区面积。
2002年最后一期,原子学校的教学楼被改造成女生公寓。6月8日,安平镇群贤捐赠的“腾飞”雕塑落成。8月,由原湘中厂门前的车间改造而成的可容纳2500人的现代化学生食堂交付使用。综合楼装修完成。5438年6月+10月,拆除旧学生食堂,新建两栋教师宿舍。校园多媒体教室、双向教学系统、宽带网络、监控系统投入使用。2002年4月,我校派大型现代舞《毕业歌》参加团委组织的“庆祝共青团成立80周年文艺汇演”,获一等奖。由谢慧琳作词、刘和壮作曲的校歌《可爱的六中,成功的摇篮》诞生了。2月,吴青芬、李、田泽农被任命为该校副校长。同年6月5438-10月,学生代表队参加娄底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得总成绩第二名。吴获得省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二等奖,获得省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三等奖。当年高考89人,600分以上6人,其中重点本科38人,在涟源市排名第二。学校荣获涟源市“教育系统两个文明建设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和娄底市“文明单位”称号。2002年4月,娄底市外语教学年会在该校召开。
5438年6月+2003年10月,吴勤勤从渡头塘学区调到六中担任副书记、副校长。2月,学校配备了一流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仪器实验室。19年8月,两套48套教师用房投入使用。5438年6月+10月,娄底市教育局长刘红业来校视察工作,对我校申报娄底市重点中学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我校顺利通过娄底市重点中学专家评估组验收。兰佩文学社被《中学生读书》、《花季雨季》、《小溪》评为“优秀校报”、“全国核心文学社”、“全国十大优秀文学社”。5438年6月+10月,市委、市政府来到六中,拆除了教学楼前的古耜工商所工棚,修建了围栏,建立了校园绿化区和文化长廊,学校申报“娄底市花园式单位”。
我校2001学生陈叶平(湖南师范大学学生)为救落水男孩英勇牺牲。光明日报来校采访,其突出事迹被光明日报、湖南日报等媒体讲述,在全国大中学生中产生强烈反响。陈叶平被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授予“当代杰出大学生”称号。65438年2月,吴立人校长出席全国学雷锋表彰大会。5438年6月+10月,犹他州立大学78届校友、博士周立群做了一次讲座。杨海玲和吴成杰在省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二等奖,巫耀林在娄底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一等奖。那一年,高考人数全市排名第三,学校被评为“高考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卫生单位”。
2004年,涟源省人大代表团访问学校,对学校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吴立人校长出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高中校长征文大赛”,其论文《与时俱进,突出特色,创一流》获得创新奖。2003级刘雯代表湖南参加全国才艺表演。
1994涟源六中搬迁后,投入10余万元加强校园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短短十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质量突飞猛进。10年来,为高校培养了近2000名人才。其中,刘淇、刘、吴赛成、龙吉、刘琼、吴、、等100多人升入北大、清华等一流重点大学,30多人获得博士学位。
涟源六中办学近50年,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以“团结、纪律、勤奋、创新”为校训,以“一流的设施、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管理,培养一流的人才”为宗旨,狠抓教育教学管理,不断加强素质教育。历届领导班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团结拼搏,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大胆改革,敢于创新,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把一所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农村中学建设成为校风纯正、教风严谨、学风优良的湘中名校。正如《中国教育报》对我校的报道,“辉煌成就,广阔前景”。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全校师生努力拼搏,六中的未来一定会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