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傅抱石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傅抱石:(1904-1965)江西新余人,早年留学日本,主攻东方美术史,由于长期观察真山真水,绘画深刻,构图新颖,善用浓墨、渲染等手法,融合水、墨、色,达到了瑰丽的效果。它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独树一帜,对解放后的山水画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的人物画强烈而生动。解放前中央大学艺术教授。解放后,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出版有《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研究》、《中国山水画人物技法》、《中国画论》、《石涛山年谱》、《罗马尼亚速写》、《捷克速写》、《东北速写》、《浙江速写》等。他还擅长篆刻,有“印谱”。代表作品有《江山如此多娇》(与合作)、《兰亭集势》、《两为道》、《九歌图-香夫人》、《江南春色》、《江山图待慎重》等。1965年在南京逝世,享年62岁。
傅抱石出生于1904。他的原名是芮林,宝石寨的主人。傅抱石在艺术上主张创新,他的艺术创作在山水画上取得了最大的成功。他的人物画受顾恺之、陈老莲的影响很大,但又能以独特的方式加以改造和运用。他作品中的人物大多取材于古代文学名著,用笔洗练,讲究神韵,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效果。人物以形求神,刻意表现内心气质。虽然迷茫粗糙,但是矜持安静。傅抱石先生的人物画线条极其简练,在轮廓中强调速度、压力、面积的变化,有别于传统的跟着乐谱走的画法。他还将山水画的技法融入到自己的人物画中,改变了清代以来的人物画风格,表现出独特的个性。
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长生、芮林,江西新余人。这个年轻人很穷。11岁在瓷器店当学徒,自学书法、篆刻、绘画。1925写了《中国画起源概述》。1926,毕业于省第一师范学院艺术系,留校任教。1929年撰写《中国绘画变迁史大纲》,1933年在徐悲鸿的帮助下赴日本留学。1934在东京举办个展。1935回国,任教于中央大学艺术系。抗日战争期间,定居重庆,继续在中央大学任教。1946移居南京,1952在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任教授。1957中国画院院长。他擅长山水画和人物画。他早年师从古人,特别推崇石涛。在日本逗留期间,我学习了日本绘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我融入了日本的绘画技法。受四川雄伟景色的启发,我进行了艺术上的改变,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方法——抱石。风格独特,开创了现代金陵画派的全新风格,擅长书法篆刻,是一代开派的大师级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