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的主要论点

2000年以来主要论文:1。《韩国海岛旅游札记》,《海岛文化》(韩国)第18卷,2000年2月;2.病态的现代文明与东方人文传统,国立木浦海洋大学学报(韩国)第8卷,2000年;3.《环黄海的形成与中韩关系》(第一作者),《高层管理者教材》(韩国)第6卷,2000年;4.《黄海圈的形成与发展》(第二作者),《区域发展研究》(韩国)第65438卷+02,2000;5.韩国群山港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与环黄海时代的展望(第一作者),国际海运学院学报&;韩国港口,第13卷,2000年;6.葡萄牙人东来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及其当代启示,澳门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论文,澳门,1999.03,《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第2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7.东方海洋城市的历史表征与现代转型,海洋城市国际会议,香港中文大学,香港,2001-03;8.“天后”文化与中国海洋文化,13国际民俗政治协会,澳大利亚墨尔本,2001-07;9.《天后宫》中的海上民间故事&;中国和世界的行为,2000年以后的海洋历史:海洋和海岸,海洋历史和遗产国际会议,澳大利亚珀斯,2002-07;10.中国海洋文化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第3期,2001;11.中国海洋文化研究的现状、规划与课题,东亚海岛海洋文化研究现状与问题国际研讨会,韩国木浦,2001.8;12.黄河三角洲旅游文化的发展与特征,黄河三角洲文化战略研究,山东地图出版社2001 13。16世纪后半叶的澳门模式:亚洲接受西方海洋文化的个案研究。14.环黄海圈海洋社会的文化传承载体与族群链接媒介,徐福《东亚国际文化交流研讨会》,济州岛研究(韩国)第21卷,2002年8月;15.《海洋文化特征与社会发展模式选择》,海大法学评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16。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海洋环境,《海岛文化》(韩国)第20卷,2002年;17.中国港口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国际海事学院学报。韩国港口,第14-16卷,2003年;18.海事民间禁忌:中国民事海事活动安全法,海大法学评论,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 19。《海洋文化艺术遗产的抢救与保护》,《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20.《中国环渤海地区民间信仰调查》,《东亚岛屿海洋文化研讨会论文集》(韩国),2003年;21.中国渤海湾的民俗文化结构及其环境变迁,《海岛文化》(韩国)2004年第23卷;22.环渤海地区民间海神信仰的历史与现状,《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第6期;23.戚继光与中国海洋历史文化遗产,《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24.《2003-2004年青岛文化及文化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青岛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25.中国海洋文化遗产亟待保护,《海洋世界》2005年第9期;26.《唐下渤海与“登州入高丽渤海路”》,登州古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27.隋唐时期东北亚海上交通的历史环境研究,韩国首尔:张宝浩国际研讨会,2005-03;28.《东北亚黄海周边“中外秩序”的历史渊源》,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2005年,《多元化视角下的中外关系史研究》,延边大学出版社,2007年;29.中国舟山群岛嵊泗县的寺庙与海洋信仰,中国舟山群岛民俗文化国际研讨会,2005-07;《岛屿文化》(韩国)2006年第26卷;30.中国北部沿海的妈祖文化遗产:历史过程与空间辐射,台北:2005妈祖文化研讨会,2005-09;31.妈祖信仰北传的海上航线与网络空间,台北:北台湾与海洋文化研讨会,2005-12;32.《中国海洋社区》,牛津海洋历史百科全书,美国牛津大学出版社,2006年;33.坎顿海港,牛津海洋历史百科全书,牛津大学出版社,美国,2006年;34.从韩国釜山琅琊米遗址的发现看山东半岛及东北亚的早期海上移民:东北亚移民历史文化国际研讨会,2005-11;中国研究(朝鲜)2006年第2卷;35.从龙王到“民族”海洋女神——中国历代海洋信仰(第一作者),《海洋世界》2006年第2期;36.《中国北方妈祖文化遗产:历史进程与空间辐射》,《妈祖文化学术论文集》,该报2006年出版;37.殊途同归:海峡两岸妈祖文化交流与文化产业发展,海峡两岸妈祖文化论坛,上海,2006年6月5438+10月;38.《中国海洋文化史及其基层社会》,东亚岛屿文化,作家出版社,2006年;39.《海洋世纪背景下的海洋文化与综合国力竞争》,《海洋世纪与中国海洋发展战略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年;40.《环渤海民俗信仰》(韩国),《中国渤海湾海洋民俗》,韩国民俗博物馆(出版社),2006年;41.北宋蓬莱及登州港古船的发现,第一作者,蓬莱古船国际研讨会,蓬莱,2006年8月22-24日;42.《从蓬莱3号古船附着的海洋生物看邓谷港环境变迁》第一作者,蓬莱古船国际研讨会,2006年8月22-24日;43.元初的海上交通与胶莱运河——世界最早海洋运河工程的发掘与运营(1280-1294),第十届中国海洋史研讨会,台北,2006年8月27-29日;44.《崂山沙子口历史文化资源论》,《崂山研究》第1辑,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年;45.《唐代昆嵛山兀颜姓院碑及相关问题》,《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46.环黄海文化圈的历史发展与现代建构——关于环黄海文化圈海上交通历史遗产的研究思路(鲁译日文),《日本东亚研究年度报告》,第2卷,2007年3月;47.《隋唐时期沿海港口与东北亚的海上交流》,《古代中韩海上交流》,辽宁民族出版社,2007年;48.《舟山群岛嵊泗列岛的信仰与民俗》,《海岛文化》(韩国)第29卷,2007年6月;49.《青岛城市发展的文化定位研究》,《青岛文化建设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50.《中国海洋文化遗产现状与国家政策》(英文),亚太政府间海洋政策论坛,韩国,2007年;51.《中国海洋文化的早期历史与地理格局》,《浙江海洋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地理》,人大复印,2008年第2期;52.东北亚海洋历史文化遗产的现状与政策思考,第一作者,《韩国地方行政学报》第4卷第2期,2007年;53.中国海洋文化模式的历史优势与当代选择,中国海洋报,2008-03-21;54.关于中国海洋遗产的状况和管理,第六届世界考古学大会,WAC-6,都柏林大学学院,都柏林,2008年6月29日至7月4日;55.国家立法和国家行动:中国海洋遗产的治理,第三届国际水下考古大会,IKUWA3,伦敦大学学院,伦敦,2008年7月9-12;56.中国海洋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韩国木浦大学岛屿文化研究所25周年国际研讨会,2008-10;57.《和平的海洋:中国海洋文化发展的历史特征与道路选择》,《中国海洋文化论文集》,海洋出版社,2008-08;58.海峡两岸妈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民间文化基础,2008海峡两岸海洋文化论坛,厦门,2008-11-08;59.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海洋文化优势,2008上海海洋论坛,2008-11-29;60.历史时期东亚跨海交流的港口网络与移民——以唐代山东半岛新罗人口为中心,2008海洋文化研讨会,台湾省海洋大学,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