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赞我》结尾手机上写了什么?

老阳发给小顾的短信上写着:我父亲的生命见证了一个奇迹。他说他做了好事应该受到表扬。杨红旗。

如果你不明白,看看下面就全明白了0。

黄建新的《请赞我》和贝贝的原著《请赞我》只是在主要情节上有相似之处。由于原著人物身份的改变,新角色的加入,很多细节的精心设置等因素,《请赞我》比原著更加犀利大气。如果原著讲的是一个坚持传统理想,被现实打败后彻底道德沦丧的人,那么《赞美我》就把对社会浮夸的批判扩展到了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被人诟病的原著结局实际上和之前的北北结局形成了一个并排的开放式结局,就像金基德在《撒马利亚的女孩》结尾所做的那样。怎么选是观众自己的事。

一个原本不太复杂的故事,如何改编,如何设置悬念,非常考验编剧的功力。黄建新,签了黄鑫和一帆,把米易的身份从研究生变成了刑警;把杨红旗这个狡猾单纯如农民却有城市痞子习气的角色,改成木讷老实的魏凡式民工;谭薇,一个有着许多男人人性弱点的配角(其实谭薇也可以看作是古国歌阴暗面的化身,用两人的对话和互动来反映古国歌的内心冲突);加入了时期饰演的派出所等看似无足轻重的角色;补充细节如欧阳华的香奈儿香水,外面下着雨的谎言等等;经过这些过程,黄建新成功地将《北北》原著改编成一个充满黄特色的荒诞故事,冷眼旁观社会妖魔鬼怪的现状。

在这部电影里,大部分人都是骗子,出于不同的原因和目的,少数老实人似乎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更可悲的是,这些老实人因为看到了太多的谎言,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怀疑,就像古国歌对女友米易抓犯人充满了怀疑。后来,这部电影用一个囚犯被逮捕和审问的镜头证实了米易的话是真的。但我不知道,古国歌对突然来求表扬的杨红旗还是抱着同样的态度——不信任,但他没想到,看似简单的调查过程,却让他陷入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道德陷阱。

在求证救人事件真实性的过程中,欧阳华先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和工作不受影响撒了谎,然后在面对面的对峙中压倒了杨红旗,后来又企图用古国歌了结此事。甚至在尝试之后(这一段的台词被剪辑的不合理,其实就是“同学叫我报警”之后的那句“但是我怕他被抓到没人管他爸”应该保留),他还不忘在米易和古国歌之间制造一些矛盾。但最终由于西区惯犯的落网和招供,香奈儿香水和巷子里的一场追车,足以说明欧阳华并不像她说的那么简单,但毕竟她的前途因为古国歌和米易的验证过程而毁于一旦,而她又坚持消息的真实性,这自然不是古国歌想做的。

为了证明自己真的救了人,为了给身患肺癌的父亲一个交代,杨红旗想尽办法证明自己,但他也清楚这个证明对欧阳华意味着什么,所以他一直在孝与德之间挣扎,所以他一直避免见到欧阳华,但欧阳华在那个雨夜赤裸的身体对他这个年近38岁还没有结婚的人来说,是一个致命的诱惑。所以后来会有他观察米易的目光凝聚在他裸露的小腿上的一幕。如果他打不过自己,那么他父亲去世后,他可能会做他对欧阳华说的事。一个勇敢的人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不信任和冷遇后堕落成了强奸犯,而此时他却得到了想要却没有得到的赞美。这不是莫大的讽刺吗?但黄建新显然不想以残忍和反差结束,于是安排了村支书的微笑、葬礼仪式等一系列不合理的细节,为第二个结局“杨胜利没死,带着儿子去了北京”做铺垫。这样的结局,杨红旗自然没有为了报复而强奸欧阳华,因为他自己为了村里的利益,默许了村支书的谎言,还参加了一个假的葬礼。村支书自然会告诉他,这一切都是为了村里的利益,自然可以得到村里的表彰证书。于是杨红旗得到了村里和报社的双赞,村里免费打开了知名度。杨胜利的老人心情很好,因为他的儿子受到了表扬,他的病情也有所好转。大家看似皆大欢喜,但古国歌无法理解他做了什么让一个诚实勇敢的骗子,他依然无法原谅自己。

影片中其他看似不起眼的配角也从不同侧面展现了社会的奇特现状。夸张和谎言成了时尚,而诚实和传统成了笑话。村支书决定说谎,因为他知道说谎可以给村子和村民带来更大的利益,得到上级的表扬,所以这种谎言不得不说;期间扮演的警察决定撒谎,因为如果芬香发生恶性治安事件,派出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标兵单位的表扬就泡汤了;这些人都是为了得到表扬而撒谎,而杨红旗这个唯一一个说真话而要求表扬的人,也被指责为不被信任,这充分体现了现代社会因道德沦丧而“不敢相信别人”的悲哀。巩汉林的杂货店老板也是个有趣的人。他不会为了帮助别人而说真话或假话,因为这是明哲保身的绝好方法,但一提到他的雨衣,他的记忆力就糟透了。但是,后来他说起巷子里发生的事,就乱问一气。事实上,他可以大胆想象,那晚即使听到呼救声,他也不会出去,因为安全第一是他的基本原则。回过头来看主编,文革时期像“亩产十万斤”这样报道新闻的人,哪怕他每天读四书五经,也只是把文革那种浮夸的文风换了个形式,展现在现在。至于那些可以麻木践踏自己报纸的记者,他们之所以可以对自己的报纸如此不敬,是因为他们知道上面说的都是一文不值,全是谎言。和这些人生活在一起却无法摆脱他们的影响,是古国歌感到窒息和无助,直至最终选择逃离的重要原因。至于欧阳华的挑衅导致他和米易之间的隔阂,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

从演员的表现来说,王这个老演员可以说是中规中矩,但是从剧情来说,他确实老了一点。一个会因为陷入道德陷阱而痛苦无助,甚至辞职离开的人,大概不会是这个年纪的老人;魏凡的表现绝对是一个亮点。无论是他平时的结巴,着急时流利的语调,还是木讷的表情,他的表演都非常优美。缺点是作为一个农民工,他的营养确实有点过剩。就算陈豪洗尽铅华,也摆脱不了万人迷的本来面目,但古老的国歌和结尾的痛苦与愤怒的混合表演还不错。如果她是这部剧里的花瓶,那她真的很委屈;至于托儿所,绝对是本片最大的惊喜。还好赵薇没被允许玩米易。虽然她更符合《贝贝》中米易的原著形象——一个喜欢酸的小女人,但我更喜欢可爱健康大大咧咧版的米易,一个智力无与伦比的刑警。在古国歌里和她分手,绝对是以后会后悔一辈子的事情,呵呵。

虽然音乐不是本片的重点,民谣歌手小河的歌也不能算是广为传唱的流行音乐,但还是在一些场景中烘托了气氛。比如古国歌第一次遇见杨胜利,音乐在某个时代的歌曲中有一种独特的朝圣心情,画面配上主席的画像,墙上的红色奖状,夕阳下红被子下的骨瘦如柴的老人(文革中的劳动模范)。这些红色的画面与整个看起来蓝灰色的南京相比,充满了象征意义。也许,老劳模杨胜利“不自量力”捐款给他人,教育儿子“被表扬”的想法,在这个价值观多元的社会,显得格格不入,甚至可笑。但是他真的很真诚的坚持自己的想法,这样的人值得尊重,最终他康复了。也可以看作是黄建新对某个时代“精神是决定一切的力量”的善意嘲讽。对于这样的人来说,去北京不仅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次虔诚的朝圣,是对自身价值的一次全面肯定或者干脆叫“赞”。

最后部分对一些细节做了有限的解释,仅供大家参考,代表个人观点。

1,米易关于追捕逃犯过程的故事被古国歌认为不靠谱,而这段话也一度被认为是黄建新对某类电影的嘲讽,但后来看到犯人在被审讯,其实是第一次暗示“说真话的人往往不可信”,为杨红旗事件做了铺垫。

2.杨红旗的“肉包子和幸福”理论,被认为是社会下层仇富心理的反映。其实他是委屈的,因为这个心理活动本来就是古国歌,结尾一句是“同事没被杨红旗纠缠而我被纠缠,所以他们比我幸福。”

3.欧阳华去了一会儿游泳池,换好衣服后用了香奈儿香水。这说明她把香水放在随身包里了。作为学生,她可以随意使用如此昂贵的香水。难怪米易说欧阳华直觉有问题。这是因为她怀疑自己的个人生活和道德。

4.看谭薇拍的照片,古国歌的表现就看几眼的表现,说明老顾其实对欧阳华这样的女生并没有“美”的幻想,但能拒绝选择的不仅仅是他对米易的爱,还有他个人的道德底线在起作用。

5.欧阳华来到古国歌家的一场戏,感觉因为台词的开头和结尾,有些场景被剪掉了。因为台词对原著的忠诚,所以没有理由把表达欧阳华性格的台词“但我怕他被抓,没人管他爸”去掉。

6.欧阳华示范地对米易笑了笑。自然是对之前对质时查出“犯罪嫌疑人”破绽的一种报复,使得米易毅然决然地找出了惯犯是谁,并去学校找欧阳华核实情况。自然,这是女人对女人的报复,合情合理,却造成了古国歌的离去。

7.根据官方声明,杨胜利的葬礼存在许多缺陷,如“葬礼在山坡上,但不在家”,“只有村干部,没有村民参加葬礼”。但我并没有发现所谓的“烧抄奖”,村支书的笑容在人群中确实显得突兀,而杨红旗背离古国歌更多的是愧疚(因为很可能是他第一次撒谎)和对逼他撒谎的村干部的愤怒。而且桌子用红蜡烛真的很奇怪。另外,奖项不应该被埋没,而应该被烧掉,因为按照农村的说法,不烧的东西是到不了地府的(但如果杨胜利真的被烧了,会有人拼命),而杨红旗作为独生子,没有遵守农村的规矩,但这些东西不会被古国歌和总编辑注意到。

8.最后,杨胜利对着古老的国歌微笑时并没有愧疚,因为他只有他乡遇故知的喜悦和被儿子夸奖的骄傲;杨红旗的笑容憨厚中带着羞愧,因为他终于从老实人滑向了骗子。为了避免在古国歌中暴露整件事,他尽快离开,然后给古国歌发了短信,但这其实是失败的,因为根据杨红旗的自行车被城管收走的时间段来看,这个人似乎不识字。他发短信有点困难,发一个字“我”估计需要拼音。

强烈要求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