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和艺术教育是什么关系?
分析:
中国美术教育面临的问题,一直是一个难解的谜。自20世纪80年代现代主义艺术广泛流行以来,艺术教育的传统受到了冲击,新的艺术生活被艺术教育打破了。艺术教育与艺术评价标准的断裂也非常明显。人们在教学中习以为常的东西,在学生接受的艺术话语中,在艺术展览和评价的机制中,都成了相当次要的东西。曾经在教学方法上卓有成效,评价标准完全统一的传统艺术培训体系,已经面临现实艺术生活的挑战。
十几年来,这个困惑一直是美术教育中未解决的问题。一方面,美术院校的入学考试标准还是传统的,美术院校的教学也有一定的传统。随着美术学院的扩大,这一传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这种传统的东西在艺术现实中的市场也在萎缩,从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从架子到装置、行为艺术的转移和变化,使得艺术界的运作变得极其多元化。这种多样化根本很难成为统一的标准。所以,学生在升学考试和大学教学中接触到的一切,只是现实艺术生活中极小的一部分,属于一个小社群,属于一个“特殊”的准则。而且很多其他不同的选项都差点错过了。学生将不可避免地面对一个完全“脱节”的环境。一方面,他所学的只是真正艺术市场的一小部分,完全不足以支撑如此大量的学生就业和艺术生产。学生在学习中所认为的市场的整体和统一标准,实际上只是市场中很小且不断缩小的一部分。比如我们在教学中一直支持的“写实”绘画,在教学中仍然是主流,但在艺术运作中只是在国家支持的几个展览和奖项的有限空间里有一定的主导地位,这样学生学习写实绘画是不可能找到合适的艺术市场的。与此同时,学生们可能会发现,还有另一个极其复杂多样的艺术展览和评价机制,一个以架上现代派或后现代绘画为中心的市场,一个以装置、行为艺术等新材料为中心的市场也存在并活跃着。在这里,标准模糊不清,评价机制灵活多样,其流行趋势和价值判断往往被一个庞大的全球前卫艺术市场所主导。这里的微妙在于如何进行操作,在学院的教学中很难得到相应的回应。所以我们经常发现美院的学习只是给了艺术家一个就业证或者市场准入证,说明他有资格在这里工作。在美院的学习只是艺术家简历中很关键的一部分。没有这种学习经历,人们是不可能把任何一个个体当成艺术家的。随着当代艺术的标准已经完全多元化,“什么都行”似乎成了艺术的标准,人们很难区分一个艺术家和一个令人费解的个体之间的区别。于是,美院的资质就变得特别值钱了。上美院可以说是一个艺术家区别于骗子和胡思乱想的人的重要分水岭,但他的艺术作品与在美院的学习无关。无论是表现方式还是操作方式都与学院完全“脱节”,尤其是现成的装置和行为艺术,很难在学院找到任何存在的理由和依据。我们面临的情况极具讽刺意味:一方面,美院的资格对艺术家来说具有前所未有的意义。过去的艺术家可以用统一的艺术标准来评价他们自己的表现。美院的资质没有今天这么重要。很多文化宫、文化馆都可以培养画家。今天的艺术家只有去美院才能证明自己。另一方面,美院的教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艺术家毫无意义。那些老师教的东西对学生面对的艺术生活几乎没有实际意义和价值。这说明美院的学习对于艺术家来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更不重要。这似乎就是美院局势的戏剧性。
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艺术全球化和市场化的新形势决定的,在中国经典的计划经济艺术体制中,国家对艺术进行了全面的扶持和管理,有统一的审美标准、教学方法、展览安排和批评机制,艺术的一切生产要素都由国家分配。一个以美术学院为教学单位,以地方画院、美协为“高端”制作单位,以地方文化馆、艺术团体、文化艺术单位中的“艺术家”为基层“低端”制作单位和群众团体的完整艺术制作体系一直在运行。但从80年代开始,尤其是90年代的“后新时期”,新世纪之后一直到现在。这种基于国家的传统“现代”艺术生产机制,正面临着另一个巨大的艺术全球市场的冲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具有现实主义基础的传统画家在全球市场取得了成功,如陈逸飞在海外的成功以及杨飞云和朝戈在国内外市场的成功。但写实绘画的全球化只是局部的,国际市场不可能吸收中国巨大的写实绘画生产能力。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国家逐渐退出艺术市场,基层的“低端”文化中心和美术馆不断萎缩,这使得国内写实绘画市场萎缩。只有一些“高端”的机构还在活动,而美院还在培养学生,甚至招生更多。显然,这种“高端”无法支撑大量美院毕业生在写实绘画方面的持续培养。然而,一个新的全球市场和中国民间市场已经在这里活跃起来。这个以先锋派为艺术理念,以装置和行为艺术以及一些先锋派的架上绘画为表现形式的艺术体系,在生产和消费中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一方面,国际展览层出不穷,以威尼斯双年展为中心的国际展览体系相当重视新兴前卫艺术在中国的起源。另一方面,这种全球体系促进了中国民间资本的进入,先锋艺术在中国的展览也相当活跃。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大都市提升“国际大都市”的文化形象,与国际接轨,倡导前卫艺术,成为地方国际公关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上海、广州等大都市也出现了地方政府推动的前卫艺术展览,几乎绕开或改造了原有的计划经济国家艺术体系。大量艺术家的就业机会出现在先锋艺术领域,先锋艺术几乎不可能有统一的标准。这是美院学历的重要性和教学的无足轻重之间矛盾的关键。
因此,如何在美术学院的教学和发展中进行必要的探索,以适应当前艺术生产的格局,是一个关键问题。这里有许多挑战。关键是我们不能只把艺术当成一门纯粹的艺术,它也是一个庞大的文化产业。如何在全球化和市场化中找到美院新的“定位”,应该是思考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