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是什么来历?

赵(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2年)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是战国七雄之一。

国君嬴姓赵,是商朝名臣费廉的次子,原为赵侯。至赵福六世选其父,生其叔,至赵夙,赵夙之孙,之子。

赵帅跟随重耳逃亡十九年,重耳回到晋文公,赵帅被任命为国民政府。赵死后,其子为继承人;赵盾死了,他的儿子朔斯。

朔子之子,晋国(公元前546年)大清,赵武川,赵,赵,赵阳,即(公元前565438年+公元前08年-公元前458年)和(公元前457年-公元前425年)的人。

赵烈侯六年(前403年),韩、赵、魏分晋,周威烈王开始封赵烈侯赵为侯。赵武灵王(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99年)称王,迁王,公元前222年死于秦。

赵国全境东北与东湖、燕接壤,东与中山国、齐国接壤,南与魏国、魏国、汉国接壤,北与娄烦、胡林接壤,西与朝鲜、魏国接壤。建都于晋阳(今太原),前425年迁都中牟(今鹤壁),前386年迁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

扩展数据:

赵国历史事件:

1,胡夫骑射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登基的时候,赵正处于国家衰落时期,连中山这样的周边小国也经常来侵略。在与一些大国的战争中,赵经常战败,将领被俘,城市被占领。

赵眼看着自己被别的国家吞并。特别是赵,东北邻东湖,北邻匈奴,西北邻和娄烦。这些部落是游牧民族,擅长骑马和射箭。他们经常带着骑兵入侵赵国边境。

赵武灵王看到胡人在军事服饰上有一些特殊的优势:穿窄袖短袄,生活和狩猎更方便;作战使用骑兵和弓箭,比中原的战车和长矛更灵活。

他对对手说:“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来如鸟,去如弦。今天,这是一支快速反应部队。这样的部队驰骋在战场上,没有理由打不赢。”

对赵国强大有着远大抱负的武陵王,对胡人骑兵的优越性有着真切的体会。他认为这是强兵通过骑射来改装军队的方式,于是他慢慢地对将军楼说,如果我们的国家被强大的敌人包围了,我们该怎么办?“我想成为胡夫。”

因此,为了充实,赵武灵王提出了在邯郸城“穿胡服”和“学骑射”的主张,决心利用胡人的优势来弥补中原的不足。

由于的推行,赵建立了一支以骑兵为主体的军队,其在战争中的作用立即显示出其威力。次年,赵国攻打入侵赵国已久的中山,直到(今河北获鹿县北)。

又西攻,到达榆中(今内蒙古河套东北岸),在此“征伐千里”,王为赵献良马求和。赵武灵王要求戴迪的代表赵谷负责占领的胡地,并向大陆提供骑兵。

赵武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05年),三军攻中山,攻取中山丹丘、华阳、李在、石阡、丰隆、东原。王献、钟山4城,请媾和,赵军停止进攻。

赵武灵王决心灭中山。二十三年、二十六年又攻中山。赵惠王三年(公元前296年),终于灭中山,将中山王迁至浮石(今陕西省绥德县东南)。

在加紧进攻中山的同时,赵还打击北方的匈奴侵略者,“北奔燕代之地”。西至胡林、娄烦,到达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

可以说骑射改革后,赵国成为当时除秦国外国力最强的国家。

2.长平之战

长平战役从1955年4月在周赧王开始,到1955年9月在周赧王结束(从周赧王到周赧王,从周赧王开始到1955年9月)。

秦率军在长平(今山西晋城高平市西北)与赵军交战。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占领昌平。此役,赵军被斩首,阵亡约45万。

这场战役是秦国和赵国之间的战略决战。由于连年战乱,秦国粮草消耗严重,战场上的相持对其不利。再加上廉颇打仗无懈可击,所以用了双面间谍。

因为赵王初战失利,见无利可图,便与秦讲和,不准他出战。年轻的赵王想要进攻,但廉颇坚持不住,拒绝听从赵的命令。再加上秦国的勾心斗角,抛弃了大名鼎鼎的廉颇,用赵括代替廉颇。

赵括按照王召的意图,改变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和追赶方式,更换将领,组织进攻。秦国看到了机会,偷偷把统帅换成了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成的弱点,白起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出阵地,然后分割包围歼灭,最终取得战争胜利的作战方针。

赵之战被大大削弱,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转折点,所以秦国统一只是时间问题(见《战国历史分期》)。这场战争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规模歼灭战。

百度百科-赵国

百度百科-胡夫骑射

百度百科-长平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