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莱士背后的男人:个个长袖善舞。

血液制品龙头上海莱士近期备受资本市场关注。

更是连续十个跌停迎来拟343亿元收购外资GDS;相比巅峰时期的6543.8+020多亿,几千亿市值化为乌有。

为什么,还要从这家上市公司背后站着的男人说起。

两个实际控制人

郑跃文,出生于6月,1962,现任柯睿集团董事长、柯睿天成董事长、上海莱士董事。

黄琪(黄凯),出生于2007年7月,1944,美国公民,现任莱士中国有限公司董事

自2008年上海莱士上市以来,公司控股股东从未发生变化。至于上述两位控制者,真正的创始人是越南裔美国人——黄凯。

早期在雅培实验室与血液制品相关的工作经历为黄凯日后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20世纪80年代,黄凯决定成立自己的血浆公司——稀有抗体抗原供应公司,并开始收购血浆中心。到1985,他在全美有11个血浆中心。

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黄凯开始了其国际扩张。

1987期间,受污染的蛤蜊导致中国甲肝暴发。借此机会,黄凯进入了中国。当时不允许外企持有中国50%的股份,于是黄凯与上海血液中心合作1987。后来,1992年,黄凯从郑跃文引进柯睿天成,筹建上海莱士。

经过几年的持续增长,上海莱士于2008年在深交所上市。

黄凯在血液制品行业拥有先进的技术,而另一名实控人郑跃文是资本市场的元老,也是上海莱士市值的创始人。

据有关人员介绍,虽然柯睿天成和莱士中国在股权上几乎势均力敌,但掌握上市公司命运的是郑跃文。

郑跃文在2013引入市值管理团队。

千亿市值背后

“老板找了专门的团队管理市值,6543.8+000亿的市值确实达到了6543.8+000亿以上。”这是上海莱士内部员工的一句话。

而这些背后的推手,有三个人不得不提——吴旭、林、曾令山。

林和曾令山分别于2012和12成为集团的第二和第三大股东(5个月后,上海莱士开始上演一系列并购)。

工商资料进一步核实显示,林、曾令山、吴旭关系密切,共同控制多家企业。

天眼查资料显示,林在海南新温泉酒店有限公司担任监事,公司投资了一家名为海口新温泉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的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曾令山。再看海南新温泉酒店的上层股东,分别是海南旭龙集团有限公司和海南吴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吴旭石是海南旭龙集团的董事长和法人代表。

在林、曾出现后,吴旭也空降到系,接替的管理层角色,成为天成的法人代表和董事长。

说到这个“吴旭”,他也是个有故事的人。

在2000年至2005年的a股市场上,四达高科(现称“杜挚股”)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2000年4月,这只股票从3元/股迅速涨到17元/股,然后在近5年的高位“横盘”,2005年6月30日又突然暴跌回3元/股。

根据当年媒体的报道,吴旭被认为是当时这只股票的幕后操作者。除了Startech,其操盘手还包括佛山兴化(000658)、四环生物(000518)、九江化纤(000650)。吴旭甚至一度控制了福成证券、泰阳证券等金融机构。

此后,吴旭因大熊市隐退,于2012年底再次踏入a股资本市场。

打造千亿“莱士”

郑跃文为其搭台,吴旭唱戏,可以说是“非常精彩”。

登陆资本市场后的前五年,上海莱士“风平浪静”,市值从2008年的48亿元攀升至2065.438+02年末的6654.38亿元。这个表现并不惊艳。

吴旭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

2013年7月,上海莱士发起收购邦和药业。

邦和药业的体量相当于上海莱士的1/3左右。无疑,收购邦和药业对上海莱士的市场份额意义重大。

吴旭采用了跨桥收购的方法。一是柯睿天成以现金方式将其持有的邦和药业31.17%股权从标的控股股东(付建平、肖向阳)处转让。然后引入第三方新疆华建以现金方式从邦和小股东处接收365,438+0.83%的股份。前两步交易完成后,邦和药业的股东结构已由原来的“1大N小”(傅建平46.53%,肖向阳21.64%,九鼎等小股东31.83%)变为柯睿天成、新疆华健、傅建平(各占365438)几乎平行的结构,最终上海莱士购买了邦和100%的股份

跨桥收购是因为当时上市公司现金短缺而采取的。如果采用大比例增发,将无法满足邦和药业众多小股东的现金需求,也必然会稀释大股东柯睿天成的股权。

2013,65438 2月,在重组利好刺激下,上海莱士股价稳中有升,达到历史新高7.8元/股(复权前),比年初1.9元/股翻了两番,市值从2013年初的80亿元一举攀升至200亿元。

收购完成后,吴旭开始计划在几个月内吞并同道生物。此次,吴旭浮出水面,成为上海莱士拟收购的同程生物实体的法人代表。

这次收购,上海莱士不再像上次那么吃紧。前一次收购的成功,让上市公司股价大涨。上海莱士股东在股价高点质押现金,然后投资制造a股“血王”。

2014,14月初,桐庐生物贸易获得证监会通过,14年2月20日,双方完成交割。上海莱士股价在同生物并购的利好刺激下再度启动,从2014年初的7元/股(复权前)翻倍至年末的14元/股。这意味着其市值在完成邦和药业之间的交易时已经翻倍至400亿元。

血液制品企业的稀缺性和产品的刚需属性不断推高重组中的上海莱士市值。

即使面对2015的股灾,上海莱士的股价依然坚挺。

粗略算来,上海莱士市值从2012年2月的60多亿飙升至2015年5月的120亿,暴涨了15倍以上。

吴旭和郑

有一个弟弟——郑,网上关于他的信息很少,但却多次出现在富春环保罚单上。当然,股神上海莱士也在其中。

虽然投资富春环保是高层接盘,但吴旭团队还是上演了一出大戏。

2065438+2005年6月,就在大盘见顶之前,上市公司和郑在二级市场以富春环保起家,高位接盘。对于当时的股灾,谁都无能为力,能做的就是如何减少损失。

三个月后,吴旭等人预测市场将见底,于是再次去找富春环保,从2000万股开始,大幅拉低了富春环保股票的平均成本,然后在每次股价阶段性上涨时卖出。神奇的是,每一笔交易的点位都精准到了高位出货。这里可能与吴旭等人的团队运作有关。最终,郑也在2017年初股价处于高位时出逃。此后富春环保股价崩盘,从2017到现在。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3月4日,郑突然开始买入上海莱士300股,第二天,郑再次卖出这些股票。至于是什么故事,我们不得而知。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4月份,上海莱士发布了重组的利好消息。从此刻结束的内幕交易来看,也许郑有一个不担心的兄弟。

你怪谁呢?

毋庸置疑,当时执掌的吴旭等人将上海莱士的市值管理到了教科书般的水平,股票交易的收益也确实提振了公司业绩。然而,这些轻松的好处也导致了今天“无休止地下跌”的后果。

相比市值仅为654.38+08亿的天坛生物,上海莱士的血液制品收入为2065.438+096.5438+05亿,而天坛生物血液制品为654.38+056.5438+03亿。这也说明,在曾超市值千亿的上海莱士,主营收入相比之下少得可怜。

专注炒股,忽略主业。

毫无疑问,如此滑溜溜的股市的推手,也是将上市公司推向危机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