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对音乐诗的首次发现
2008年7月,由清华校友捐赠,一批战国竹简(简称“清华竹简”)从国外抢救回来,进入清华大学。据初步统计,“清华竹简”有2100枚,占了很大比例,竹简上一般都有文字。“清华竹简”形制多样,最长46厘米,最短10厘米。简牍上的墨迹书法字来自不同的书法家,风格各异,大部分是成品。在几枚竹简上,还有一行红色的格子“朱”字样。据测定,“清华竹简”的年代约为公元前305 30年,相当于战国中期。经鉴定,65,438+065,438+0李、邱希贵等权威专家认为“这些战国竹简是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物,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前所未有的重大发现,将对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等诸多学科产生深远影响”。经清理浏览,初步确认战国竹简2388枚,性质为书,多与历史有关,竹简中有《尚书》和编年史书。自2009年3月起,清华大学开始对《清华竹简》进行初步解读,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这一次,周武王的音乐诗《重见天日》无疑具有重大的历史和学术价值。
据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教授介绍,新发现的周武王时代音乐诗竹简有14册。简牍中记载在商末八年(征服商朝前)征服齐(李)后回到周都,在文王宗庙举行了“饮酒至”的仪式——有、之弟周公、之弟毕、(同辈,身份不详)和辛嘉。赋诗的作者被称为武王和周公。商朝时,秦国是离商都朝戈不远的一个小国。宋朝以前,人们总以为是砍毛的时候了。宋朝以后对这个问题有争论,有吴王伐毛的说法。对于这两种说法,没有人获得足够的证据。
读了清华竹简中的一首周武王的音乐诗,我们找到了“武王伐焦论”的证据。简牍中记载在征服国家8年后回到周都,在宗庙举行“饮酒至”仪式,参加的有、周公、、、辛嘉、左、等人。在仪式上,他喝了酒,写了诗。已知作者有武王和周公。
李学勤说,这些竹简既有史料价值,也有文学意义。特别是秦以后,所有的乐府诗都已经失传了,这就更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