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门的基本解释
佛教以观诸法之“空”为入道之道,故称“空”。一切都来自因缘,没有固定的自我,虚无缥缈,不真实,这就是所谓的“空”。如《大智慧论》卷二十所述,进入涅槃之城有三门:空门、无相门、无功门。“空门”的内容有很多,比如我空、法空、有为空、无为空等。《大君经》说“十六空”,大智慧论说“十八空”。天台宗把“空门”列为“四法”之一,即有门,空门,也有空门,也有非空门。在佛教中,“空”的本质和“有”的现象是统一的。“空门”在佛教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因为它指的是佛教。比如魏的诗《叹白发》里说:“你一生有多少伤心事,不要卖给空门。”也指佛寺。比如郁达夫的《西游记》和《西游记天目》:“我们都有点不开心,忘了归来。我们要向天目山传说中最年长的王子赵明的父亲学习,准备放弃我们的身体。”昭明太子的父亲梁武帝曾三次在同泰寺出家。佛寺叫“空门”,佛寺里的和尚也叫“空门”。如《石石爻仙》卷中说:“僧入涅槃府,经此门(空门),故名空门。”诗中“空门”也指荒废的门。如唐含桃《葛炎行》诗:“雄剑托尘盒,空门只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