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尧的简历是西川
魏尧:用逻辑取胜
2007-10-8来源:中国证券报。
国泰君安是一个多产的地方,有知名的行业研究员。其中两个是首席研究员,都很有名:一个是李智贤,另一个是魏尧。
这个“科长”其实相当于研究所的副所长。由于他们的资历、影响力和多年来坚持不懈的研究,有人戏称他们为“铁杆”研究者。然而,第一次见面的人会惊讶地发现,久闻其名的魏尧,原来只是一个年仅30岁、为人谦和的高瘦青年。
生在牛市,长在熊市。
30岁的魏尧很年轻,充满朝气,但对于一个在业内干了六七年的首席研究员来说,他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老革命”。魏尧的研究重点是电力和其他公共事业。受其领先的研究逻辑和研究报告的影响,并作为SASAC和多家上市公司的顾问,在电力行业和上市公司中具有很高的认可度和认可度,经常被业内新研究员视为“带头大哥”。
目前国泰君安研究所有80多人,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入职不到3年,超过5年的不到40%。魏尧认为自己是上一轮牛市的产物。
2000年行情好的时候,股市继续涨到2000点,券商大规模扩充研究员数量,没有限制行业门槛。在清华学了七年物理的魏尧,2001年底进入国泰君安开始做分析师。“当时各种学历背景的毕业生都进入了这个行业。”然而,当魏尧进入这个行业时,人们并没有做太多深入的研究,公司对研究的重视程度也低得多。另外,后来持续的熊市,对很多证券行业的人来说,都是一段难熬的日子。然而,魏尧没有浪费他的时间。从2002年开始的这些年里,魏尧平均每周产生约1.5份报告,每年超过70份,是业内最大的工作量。曾经一年写了14篇关于华能国际的调研报告。残酷的熊市也培养了国泰君安研究所一大批坚信价值投资的研究员。
直到后来,价值投资的理念被市场认可和验证,研究从“幌子”变成了“枪口”。在证券公司的链条中,几乎所有的业务都与研究有关。从经纪业务、投行并购、自营业务到投资业务、内部管理,都需要研究。国泰君安公司领导对研究院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国泰君安超过一半的营业部老总都是从研究所走出去的。用公司总裁的话说,“只有专业人士才能吃。”
魏尧说,牛市是一个好的阶段,也是研究人员最大的快乐。“大象可以在牛市里跳舞。对于一个想当指挥的人来说,如果面对的是冬眠的熊,哪怕动作再漂亮,也没有成就感。”在感谢牛市的同时,魏尧仍然是理性的。他说,分析师应该是市场上最理性的人,即使当所有人都在享受泡沫的时候。
“以前我们国泰君安研究所很难受,因为老研究员多,经历了很多风风雨雨。很多事件当时被认为很重要,但把时间线拉长后,其实都是小波澜。”魏尧还承认,年长的研究人员不太敏感,而大牌研究人员相对谨慎。一个高级研究员虽然人脉广,经验丰富,但可能过于保守,放过了一些市场机会,被客户投诉,所以压力也很大。有投资经理嘲笑他们:你们都是熊市出来的,浑身都是熊毛,身上的毛也不多。“如果我们落后于市场,我们必须改变它。另外,如果市场过于不理性,我们肯定会回避。让客户持续理性赚钱,客户也能理解。指挥大象虽然很有成就感,但是大象发疯也很可怕,可能会被踩死。你不能和大象一起发疯。”
从小黑马到大白马
目前魏尧的研究覆盖了电力行业的16家公司,其中大公司13家,处于指标股的位置。说起经典,魏尧很开心:“比如华能国际,有人评价说是我的最爱。”魏尧写了很多关于这家被打上魏尧烙印的公司的报道。每一次市场评价的上升都与魏尧直接相关,每一次下跌都可能伴随着对魏尧的一些判断。
电力是一个大产业。几年前,它的市场地位几乎相当于银行股。这个行业出了很多优秀的分析师,也出了很多优秀的投资经理。比如有南方、易方达、摩根士丹利等基金经理。谁是电力行业的研究人员...这个行业的稳定增长带来很多机会,魏尧觉得大家心态都比较稳定。
魏尧说,“我是一个典型的规避风险的人,性格比较保守,这与我所研究的行业的特点不谋而合。公共事业完全是防御性的。”魏尧只会在对公司有特别了解的情况下才会推荐给客户,客户也会慢慢熟悉他的性格,接受他审慎的研究态度和丰富的研究经验。
SDIC动力是魏尧创造的发现价值的完美案例。2004年初,当st公司重组时,魏尧开始推荐它。目前公司基本属于市场公认的一线白马公司。当然,价值发现的过程通常是:一开始大家对他的推荐表示怀疑,然后出现分歧,然后大家认同他。现在,魏尧认为有必要淡出对公司的研究,因为在大家观点同质化的情况下,研究的边际效益比较低,需要新的投资机会。“看着它从小黑马变成大白马,这个过程还是很过瘾的。”魏尧说。
后来在宝新能源和金山的挖掘过程中,魏尧认为他们改变了研究思路,看向了行业。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过去电力是大公司,信奉“唯生论”,国有核心大公司本来就是好公司。而金山股份和宝新能源这两家有民营背景的上市公司,从市场上抢了一小部分份额。他们市场化的体制机制、项目优化能力、敏锐的市场眼光、出色的成本控制、对资本市场资源的良好利用,成就了公司快速超常规的发展,也让魏尧对行业有了不一样的理解。“电力行业不同于其他公司,波动相对较小,收益稳定。更具决定性的因素在前端。如果前端部分解决了,后端就不会有大的压力。”他说,“电力公司的调查不需要爬到锅炉里去看,因为电力公司是规范的。”当时有其他研究者推荐,但魏尧的分析逻辑和方法显然更被市场接受。自他推荐以来,宝新能源股价表现惊人,一年内涨了10倍。
在2006年至今的牛市中,长江电力、华能国际、深能、广控、粤电等龙头公司的推荐都相当成功,股价表现的大节奏也与魏尧的推荐相当吻合。
有了这些故事,魏尧自己也从这个行业最初级的研究员发展到了最高级。入行时,他说自己什么都不知道。看着很多学长,他觉得他们高不可攀。在过去的几年里,随着证券行业的变化和卖方研究的不断进步,魏尧抓住了许多机会。大概是在入行的第三年,做到了行业第一,并一直保持至今。
坚持行业变革
魏尧的职业经历也伴随着他所研究的电力行业的变化。
从创业之初一直到2002年,电力行业都处于不景气状态。通过对行业内一些常规指标的持续跟踪分析,魏尧发现电力行业和发电公司的指标都在逐渐变好,于是从2003年开始,他主动指出电力行业的拐点正在临近。后来持续近两年的电荒验证了这一判断,电力行业也成为当时当地牛市的“五朵金花”之一,其中华能、长电、SDIC电力表现相当不错。
2004年后,煤价飙升,成本压力加大,大量新机组投产,使得机组利用率下降,行业一度陷入动荡,2005年一季度甚至全行业亏损。然而,通过对行业核心要素的仔细分析和计算,魏尧指出,行业波动的低点好于普遍预期,行业将在2006年后再次回升。然而,这种观点遭到了一些质疑。即使在行业利润率再次提高后的一年内,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行业过度悲观。2006年下半年,魏尧异常强烈地推荐了电力行业,指出该行业股价的表现完全忽略了行业景气度超预期的显著反弹,并在年底撰写了题为《景气复苏与资产注入,与区域强者共舞》的研究报告,全面而预见性地阐述了该行业的大量投资机会,被称为2007年电力股市的“纲领性”报告。加上一系列的行业和公司报告,2007年初,电力股也赶上了牛市,走出了抢眼的行情。
因此,魏尧认为“最高级的推荐当然重要,有时更需要反思。如果发现自己是对的,就需要更多的坚持。”
魏尧的研究不仅要覆盖电力行业本身,还要关注上游的煤炭和电力设备以及下游的一些高能耗行业。这是一个纵轴,除了横向研究。对于每个省份和地区,如果供求成本发生变化,不仅要咨询企业,还要直接问电厂。“相对而言,电力上市公司的研究并不具有决定性,但可以起到验证的作用。此外,还需要定期访问NDRC等部门。”
与其他竞争性行业不同,魏尧强调,电力行业最难的不是通过调研等手段发掘优秀企业,而是从公开的信息中把握大的发展趋势。比如,过去对电力行业的分析都是基于“起源论”。后来在2004年,他逐渐确立了分析的三要素:电价、煤价、机组利用率。他从这三个指标中观察行业的变化,预测企业利润的变化和行业景气的趋势,从而形成了电力行业的基本分析逻辑。“三要素”分析一度成为未来电力行业研究者的分析方法。
魏尧的经验是,相对于结果,买方的基金经理通常更喜欢严谨的逻辑。老研究者有逻辑优势,新研究者可能觉得信息量大最重要。相对而言,魏尧认为卖方研究员的信息优势并不明显,强调的是理性分析和屌丝。
例如,NDRC最近将陕西和内蒙古的电价调整为京津唐的电价。魏尧的评审报告没有计算哪家公司受益大,只是指出了趋势:虽然不是煤电联动,但还是有趋势意义的。东部两省调整京津唐电厂标杆电价的依据应该还是“成本推动”,相关调整的依据与年中两省强烈要求的“区域煤电联动”不无关系。所以这次电价调整应该说明电价调整的总体趋势还是比较明确的。电价调整也遵循了最优调度原则,部分新投机群体电价上调,部分低效机组电价同时下调。因此,虽然相关上市公司不能明显受益于此次调整,但未来电价调整(或第三次煤电联动)也可能采取有升有降的做法,这样即使整体电价小幅上调,行业(包括上市公司)的先进产能也能明显受益。这种对趋势的判断来自于专业和经验的结合,未来两天电力股的走势再次印证了这种判断。
投行的头脑+投资的眼光
魏尧为他的研究团队设定了三个原则:客观分析、谨慎定价和大胆推荐。首先要不带主观色彩的分析公司,在谨慎的前提下做定价预测,然后不遗余力的推荐给客户。
魏尧常说:“顶级研究员要有投行经验和投资眼光,尤其是重资产的行业,比如电力、钢铁,玩资本的游戏。如果没有投行的思维,不从公司高管和行业发展的角度去分析,就很难发现和抓住机会。”
他的另一个原则是:做分析师,先学会做人,与业内人士和各领域客户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信。有上市公司曾说:“魏尧不看好我们公司,但我还是承认他是最好的分析师。”
魏尧的研究经验是,要预测最可靠的发展趋势,一是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二是要和业内最优秀的人交流,三是要从证券行业的专业角度给公司发展建议。他认为,你应该把自己想象成你心目中的投行经理。他和公司高管沟通的基础是他也了解行业,曾经帮他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知名度和背后的投资人,更是因为大行业要把握大势。以电力公司为例,相对同质,个股差距不会像其他行业那么大。所有的基金经理也更喜欢问他对这个行业的看法。
魏尧曾与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板成为朋友,这位老板在该行业工作了一辈子,年过六旬。他还为许多公司进入资本市场建立了投融资安排和框架。他经常给各种电力公司讲行业发展和公司案例。当时,他给一些央企高管讲电力上市公司的发展理念:“股份最重要,成本优先,现金为王。”现在回过头来看,华能和长电公司的发展轨迹大体是这样的。
“当你的想法能够应用到上市公司,也就是我们的虚拟经济已经影响到实体经济之后,那就很有成就感了。”魏尧说。
值得骄傲的是,魏尧几乎抓住了这个行业所有的投资机会,行业内大多数最典型的公司、最有特色、最标新立异的公司都是他最先发现并推荐的。许多基金经理对魏尧的评价是,他既能讲事实,又能讲故事。
魏尧说,研究是在理性基础上的归纳和演绎。一个分析师不可能像教科书一样,也不一定要和泡沫扯上关系。他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但不能排斥其他不同的声音。
"国际化和标准化的研究进程将在未来席卷国内研究."魏尧说,老的研究人员可能会生存下来,而那些不能适应的人可能会被淘汰。市场会淘汰一部分人,工作会淘汰一部分人,还有一部分人会自我淘汰。现在许多研究人员和魏尧有同感,有时他们觉得自己是“脑力农民”。到了一定阶段,也算是“吃青春饭”,体力消耗很大,很辛苦。不过香港的分析师一般都能到45岁。“国内的研究道路很快就会重复国外的道路。未来买得起实力研究机构的券商一定不超过10家,5家很正常。哪些老家伙能活下来?哪些新的能抢到座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过程。”
“我一直觉得这份工作比较适合我,还没觉得自己不能进步。我还有激情,更喜欢这份工作。符合我的一些理想和性格,进步很大。一些个人的研究方向和想法可以慢慢实现。”这些就是魏尧至今没有转行的原因。他说,这几年有很多机会做其他工作,有国外顶级投行来挖,也有机会在基金公司做投研负责人。但研究不仅仅是对历史情况的归纳,更是对未来的预测和推演。研究的核心是预测未来,但这是最难的。“每年都有新事物、新问题、新成就和新痛苦,”魏尧说,这个行业的吸引力仍然很大。(
清华都在这里了,你怕什么?好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