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森林健康的主要因素

森林健康是指森林作为一个结构维持其良好的存在和更新并发挥必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的状态和能力,即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它具有四个属性:(1)自然-社会复合属性;(2)多维性;(3)非线性;(4)动态平衡特性。狭义的森林健康,沿袭了美国早期森林健康的内容,主要强调森林中是否存在病虫害和火灾威胁。另一类可称为广义的森林健康,主要针对区域和森林生态系统,要求森林资源既能满足人类的合理需求,又能维持自身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这种森林是健康的森林。在中国,这方面的研究倾向于广义的森林健康[1]。

森林健康主要包括

(1)现代森林不仅具有环境属性和资源属性,而且是现代社会的基础设施。应考虑为一个结构,即评价对象(森林)应是具体的,被评价“森林”的时空尺度和功能内涵不能随意改变。(2)森林健康的内涵具有“恢复”的含义。(3)现代健康观考虑到森林本体和社会功能的特点,强调森林功能的有限性。(4)既考虑现在的表现(状态),又考虑内在的潜力(能力)。(5)强调森林健康价值取向的特异性,即在满足自然和社会对森林功能需求的条件下,森林应处于良好状态。这也决定了现代森林管理具有很大程度的特殊性。

森林健康核心

要实现森林的最佳服务功能,就要通过对森林的科学建设和管理,按照自然过程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增强调节能力,减少火灾、森林病虫害、环境污染、人为滥砍滥伐和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使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得到及时更新,从破坏中恢复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满足多目标、多价值、多用途、多产品、多服务水平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