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黄霉素?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具有很强生物毒性的化学物质,常由大米、豆类、花生等发霉谷物中的黄曲霉和其他几种霉菌产生,具有很强的致癌作用。
黄曲毒素主要有B1、B2、G1和G2四种。大米储存不当,容易发霉变黄,产生黄曲毒素。黄曲毒素与肝癌关系密切,还可引起组织失血、厌食等症状。B1是最危险的致癌物,经常在玉米、花生、棉籽和一些干果中检出。在AFT中已经发现了20多种。AFT主要污染粮、油、动植物食品,如花生、玉米、大米、小麦、豆类、坚果、肉、奶、乳制品和水产品。
扩展数据
特点:
(一)、理化特性
黄曲霉毒素B1和B2在紫外光下发出蓝色荧光;黄曲霉毒素G1和G2发出绿色荧光。黄曲霉毒素的相对分子量为312-346。不溶于水,溶于油、甲醇、丙酮、氯仿等有机溶剂,不溶于石油醚、己烷、乙醚。一般在中性溶液中稳定,但在强酸溶液中略有分解,在pH9-10的强碱溶液中分解迅速。黄曲霉毒素B1的分解温度为268℃,紫外线对低浓度黄曲霉毒素具有破坏性。
(2)、剧毒
黄曲霉毒素进入体内后对健康的危害,主要由肝细胞内质网微粒体的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代谢。黄曲霉毒素不经过代谢激活是不致癌的,替红霉素袖称为癌前病变。
百度百科-黄曲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