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与西部大开发的相关信息。

修建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初做出的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对加快青藏省区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该铁路于2006年7月1日9时通车。

青藏铁路自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814km,1979铺筑,1984投入运营。在建的格尔木至拉萨段起于青海省格尔木市,沿青藏公路南下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全长1142 km,其中格尔木至南山口既有线新建1112km,改建32 km。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着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的严峻挑战。这项工程艰巨、要求高、难度大。

青藏铁路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建设。当年投资11.8亿元,完成格尔木至南山口既有线改造,南山口至王琨路基基本成型,冻土试验段开工,取得了第一次胜利。2002年投资53.2亿元;格尔木至王琨线下主体工程完工,王琨至楚玛尔河线下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楚玛尔河至布强格线下主体工程完工80%以上;6月29日开始铺轨,年底顺利到达昆仑山。今年是青藏铁路建设的全面年,全年计划投资56亿元。截至7月底,总投资23.9亿元,总开工88.9亿元。目前,唐古拉山北部冻土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采取措施,铺轨架梁向高原腹地挺进,唐古拉过岭段、唐南段等重点工程已经开工,全面会战达到高潮。

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地球世界屋脊”之称,是中国江河源头。在这种原始、独特、脆弱、敏感的地理生态环境下修建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铁路。穿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的路段960公里,在冻土区延续550多公里。青藏铁路建设中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是青藏铁路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青藏铁路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朱镕基同志要求,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的精神,爱护青藏生态环境,保护好青藏一草一木。为搞好青藏铁路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指明了方向。

中广网北京2007年5月2日消息青藏铁路建设部1告诉记者,在青藏铁路全体参建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青藏铁路所有车站和辅助轨道已经铺设完毕。至此,青藏铁路全线铺轨。

据新华社报道,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正线1142公里轨道去年全面铺轨。青藏铁路是中国西部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项目于2001年6月开工建设,将于今年7月1日试运行。

青藏铁路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铁路。铁路沿线年平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空气中的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一半。铁路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路段960公里,其中最高点穿越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为了青藏铁路早日开通,青藏铁路沿线的数万名建设者放弃了节假日和其他休息时间,正忙于青藏铁路的建设。

专家表示,青藏铁路的开通将进一步加快西藏和青海两省的经济发展,“出国比进藏容易”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铁路运输将大大降低进出西藏的客货运输成本。

“天路”的开通,让“世界屋脊”不远了。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于6月5438+0日开始试运行。这条铁路的开通将改变270万西藏居民的生活方式,包括他们的烹饪方法。

在西藏自治区当雄县一个牧民的帐篷前,16岁的藏族姑娘群桑卓玛笑着对记者说:“火车一过,我们家就可以不用牛粪做饭了。”

在辽阔的青藏高原,寒冷的冬天占据了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在漫长的八个月里,由于煤炭资源匮乏,牛粪是高原牧民的主要燃料。然而,长期大量焚烧牛粪剥夺了草原理想的肥料。

青藏铁路开通后,进出西藏的物资将有75%由铁路承担,改变了过去公路运输距离长、运费高、损耗大的缺点。

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的世界屋脊,以海拔高、空气稀薄、含氧量低、紫外线强、常年积雪、气候复杂而闻名。美国现代火车旅行家保罗·泰勒在《在中国旅行》一书中写道:“有了昆仑山,铁路永远到不了拉萨。”

经过四年的努力,克服了许多罕见的科技难题,青藏铁路于去年竣工,并将于今年7月1日投入试运行。因为穿越了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这条铁路也被称为“天路”。

在世代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民看来,这条神奇的铁路不仅能把高原上稀缺的煤炭运进来,还能把皮运出去。也许有一天,世代放牧的牧民可以坐火车去看外面,他们与世界的距离会缩短。

52岁的藏族人索科是拉萨一家小饭馆的老板。他说:“铁路通车后,我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我的妻子坐火车去首都北京旅游——从家里出发的私人一日游,然后去更多的地方看看!”

旅游专家认为,青藏铁路将成为商机无限的“黄金旅游线”。

青藏铁路建设指挥部指挥长黄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青藏铁路的开通将连接丝绸之路和布达拉宫,成为中国西部新的黄金旅游热线。如今,青海、四川、云南等省区已与西藏就联合开发旅游进行了磋商。

索科说:“当世界各地的游客进来时,我的小餐馆会更加繁荣!”

据西藏社科院、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预测,2010年西藏旅游人数预计将达到528.24万人,旅游业直接收入将达到58亿元。2005年,西藏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8万人次,旅游收入1.93亿元。

黄还告诉记者,青藏铁路公司计划开通豪华旅游专列,途经青海湖、昆仑山、可可西里、三江源、藏北草原、布达拉宫等世界著名景点。

为了帮助游客应对可能出现的高原反应,车厢内会有专门的供氧设备。建成后,青藏铁路还将采用红外监控系统,做到高原地区无人值守,全天通车。

此外,该公司还将启动垃圾收集系统和垃圾收集列车,将沿途产生的生活垃圾运往拉萨或格尔木进行处理。

青藏铁路东起青海省西宁市,西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近2000公里。开通后,一般区段列车时速将达到120km,格尔木至拉萨旅行时间不超过12小时。

2006年7月青藏铁路的试运行提供了两套供氧模式。

2006年4月23日,据青藏铁路公司介绍,2006年7月1日投入试运行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列车,将为旅客提供弥散供氧和氧气面罩供氧两种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列车内缺氧。

青藏铁路公司副总经理马宝成表示,根据青藏铁路沿线缺氧的情况,青藏铁路公司将尽最大努力在列车车厢内营造舒适的“内环境”。列车内有两套供氧方式,一种是分散保障方式,类似于“中央空调”,在平原地区会使整个车厢的含氧量达到80%以上;另一套供氧方法是在乘客座位旁设置氧气面罩。如果乘客感觉车厢内还有缺氧,可以摘下氧气面罩,直接吸氧。

此外,运营后的每辆列车都将配备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以便在车上采取紧急措施。

首趟进藏旅客列车“青1”于2006年7月1日上午9时从青海格尔木火车站出发,前往西藏自治区拉萨。这是开往拉萨的第一列旅客列车,标志着青藏铁路开始通车。

高原“天路”于2006年7月1日通车,这是一个注定被写入历史的日子。这一天,西藏没有旅客列车的历史被改写。1日,青藏铁路庆典“青1”和“藏2”分别从格尔木和拉萨出发,列车首次登上青藏铁路。2日零时,青藏铁路拉萨至兰州方向“藏2号”旅客列车经过13小时01分钟的行程,安全抵达格尔木。这标志着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开通。

2日零时31分,格尔木开往拉萨的“青1”次列车安全抵达拉萨。从1、11: 05到拉萨,“青1”次列车沿途经过45个车站,历时13小时26分。

进藏、出藏列车相继启动。

1 7:20,格尔木火车站。数百名持有首趟进藏旅客列车——“青1”车票的旅客开始陆续登上列车。8点半,乘客基本上车。9点,门关上了。允许新华社、中央电视台12名记者登上第一班进藏列车进行实时报道。

1 11:05,列车“青1”随着一声长鸣,向拉萨出发。

7分钟后——11012:00,拉萨至兰州的藏铁“藏2号”旅客列车也缓缓启动,离开拉萨火车站站台1,车上有700多名旅客。

看着火车鸣笛缓缓远去的藏北那曲牧民嘎扬说:“从骑马、坐车到坐火车,我们祖先几千年的梦想,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从来没有实现过!”

高原风景很美。

1日12: 40,首趟列车“青1”进藏通过昆仑山隧道。13: 20,路过清水河大桥。记者在现场看到,清水河大桥周围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很难一眼看到桥的尽头。列车到达时,可可西里保护区管理局索南大街保护站的文嘎、嘎玛等几名巡山队员对列车进行了关注。

此后,“青1”次列车经过了玉珠峰、不冻泉、楚玛河、五道梁、日阿其曲、脱脱河、通天河、盐市坪、布强格等车站...就像一条长龙穿越辽阔的高原,打破了古老荒原的宁静。

火车一直向南行驶。有时下雨,有时下雪,有时窗外出现彩虹。人们真正体验到了青藏高原“十里不同天”的天气。雪山一望无际,高原上独特的风景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占据”了很多数码相机存储卡的存储空间。

火车创造了铁路史上的新纪录

离开西藏的“西藏2号”列车也是一路“过境”,直奔北方。

1,14: 51,经过310多公里,列车经过藏北重镇那曲火车站。

1,17: 35,“西藏2号”旅客列车缓缓通过海拔5068米的唐古拉站。这是客运列车第一次通过世界上最高的火车站。

1,17: 38,列车以84公里的时速顺利穿越海拔5072米的世界铁路最高点。车上700多人有幸成为第一批通过世界铁路最高点,乘坐客运列车到达世界最高火车站的乘客。

藏族游客扎巴旺达说:“火车能穿过唐古拉这个连动物都难以生存的地方,真是个奇迹。”乘客周军深有感触地说:“我站在世界铁路的最高点,感到无比自豪。”

1日18: 05,进藏首趟列车“青1”和出藏首趟列车“藏2”在布强格站顺利通过。人们欢呼雀跃,因为这意味着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经历了一次旅客列车的全面检查。

西藏不再没有铁路和火车。

“擦肩而过”后,两列火车在被检查的铁路上奔向各自的目的地。

1,19: 31,出藏的“西藏2号”旅客列车风驰电掣,顺利通过长江源头第一桥——沱沱河长江源头大桥和沱沱河站。20时23分,列车到达风火山隧道。20时46分,列车通过丘马尔河站。21: 45,到达清水河大桥。22点20分,我们通过了昆仑山隧道,这是世界上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

21,18,列车“青1”经过那曲站,穿越藏北高原,直奔拉萨。在拉萨市,礼炮响起,烟花绽放,人们在等火车...

青藏铁路的开通结束了西藏自治区没有铁路和火车的历史。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表示,这必将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有力支撑,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青藏铁路是最好的

■世界上海拔最高、路线最长的铁路。

青藏铁路起于青海省西宁市,止于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

正在建设中的青藏铁路二期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18公里,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杰拉段起于青海西部柴达木盆地的新兴工业城市格尔木,经那赤台、昆仑山、五道梁、脱脱河、盐市坪,穿越唐古拉山,再经藏北高原的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一路南至拉萨。它将穿越550多公里的永久冻土,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最高的轨道将穿越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口。这条钢动脉总投资2621亿元,计划2006年铺通,2007年7月1日全线建成通车。

高耸的山峰,白雪覆盖的地区,广阔的戈壁...古老而神秘的青藏高原,千百年来一直沉默而孤独。虽然辽阔、美丽、富饶,但过去由于经济、社会、自然条件的限制,交通拥堵、物流不畅,高原人民只能长期坚持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直到1949年,西藏只有1公里的人行道可供汽车行驶,水上交通工具只有索桥、牛皮船和独木舟。

为了促进高原地区的经济发展,早在20世纪50年代,党和国家就下大力气研究解决西藏的铁路建设问题。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经过1958开工、1960停建、1974改建,于1984建成通车。

世界上没有一条铁路能给人这样的震撼和兴奋。在青藏高原这个除了月亮之外最神秘的地方,一条举世闻名的钢铁巨龙蜿蜒前行,它将突破生命禁区,穿越戈壁昆仑,飞越裂谷...它用不争的事实告诉世人,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冻土隧道——风火山隧道。

风火山隧道位于海拔5010米的风火山上,全长1338米,轨面标高4905米,均位于高原多年冻土层。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穿越多年冻土区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被誉为“世界最高隧道”。

来到风火山隧道,首先被隧道口前的巨幅对联所吸引:“乘白云轻抚蓝天斗雪缚黑龙,踏清风邀明月穿世界最高隧道”。多风多火山地区气候环境极其恶劣,年平均气温零下7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40摄氏度左右,严寒缺氧。

来自陕西咸阳中铁二十局的300多名建设者参加了这场打通风火山隧道的攻坚战。为了解决高原缺氧问题,他们建造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氧气站。隧道施工时,在隧道内进行弥散供氧,增加隧道内氧气含量,从根本上解决了高原施工缺氧问题。同时,中铁二十局还为每个宿舍配备了吸氧设备,并提供了抗缺氧药物,确保每个员工都能获得足够的氧气。由于科学的措施,青藏铁路建成了。虽然这里的施工条件最差,但工人高原反应的发生率却是全线最低的。

2001 10 18,霍峰隧道打响了第一枪,造成的弃土触目惊心。这些弃土的土壤含量约为15%至20%,隧道的地质结构主要为含土冰层、饱和冻土、原始冰川、裂隙冰、砂岩、泥岩和沉积物互层。风火山隧道被列为青藏铁路第一个重点工程,被誉为“田字一号工程”。

为确保施工质量,中铁二十局投资5200多万元购置了国内一流的隧道施工设备,实现了隧道内有轨运输,在隧道内修建了高压蒸汽锅炉、加热站和保温降温系统,解决了隧道内混凝土施工温控等一系列问题。2002年6月65438+10月65438+9月,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冻土隧道——霍峰隧道通过。

■昆仑山隧道,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

海拔4648米的昆仑山隧道口6月下雪。这里常年寒冷缺氧,含氧量只有内陆平原的一半,最低温度达到零下30摄氏度。

战斗在这里的青藏铁路建设者们,冒着青藏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修建了世界上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冻土地区隧道施工比平原地区困难得多。每年夏天,隧道内的温度都会上升,有时会达到7摄氏度左右。在这种温度下,冻土容易融化,隧道内有时会落下冰渣,给施工带来很大困难。为了预防和减少冻土病害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昆仑山隧道的建设是平原地区的两倍。平原地区隧道施工只需要在锚喷支护后加一层混凝土,而冻土地区隧道施工需要设置两层防水层和一块保温板,起到防水保温作用,最后衬一层混凝土。这相当于给隧道穿上了防水保暖的衣服,有效解决了冻土隧道的施工难题。

为了保证施工工人的身心健康,中铁五局四公司规定了四小时倒班作业制度,每天为隧道内的工人提供充足的氧气,并定期检查隧道内的空气质量。昆仑山隧道入口处,一条黄色的通风管道像缎带一样贯穿隧道,源源不断地将新鲜空气从隧道外送入隧道,保证了隧道施工中的氧气含量。他们还在隧道口设立了急救中心,在施工现场设立了高压氧舱,员工宿舍也配备了氧气瓶。同时,每季度对员工进行一次身体检查,感觉不适者立即送往格尔木治疗。

昆仑山隧道于2002年9月25日竣工。

■唐古拉站,世界上最高的火车站。

今年6月29日,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沿线最高的火车站——唐古拉站破土动工,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火车站。

唐古拉站位于海拔5068米的唐古拉山口多年冻土区,占地面积约7.7万平方米,设计为三车道公路。唐古拉站建成后,将主要满足列车换乘的需要。该站由十八局下属的第六项目部修建。根据该站的地理位置和地质特点,工程设计采用片石通风路基。这种设计可以保持冻土温度相对稳定,从而减少对冻土的扰动,达到有效保护冻土的目的。

唐古拉站于2004年8月竣工,届时它将成为李倩-青藏线上的一个主要景点。

■中国最大的高原铁路架桥基地——青藏铁路南山口架桥基地。

从青藏铁路格尔木段起点格尔木市往南约30公里,你就来到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高原普架基地——海拔3050米的青藏铁路南山口普架基地。

青藏铁路南山口铺架基地规模之大、技术含量之高,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名列第一。青藏铁路修建之初,这里还是黄沙飞舞,人迹罕至,一片荒凉。自200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建设的号角吹响以来,中铁一局500多名职工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与缺氧、风沙、宿营作斗争,打响了一场人与自然、铁路建设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攻坚战,克服重重困难,为青藏铁路的开工举起了“领跑”的大旗。

去年3月开始机器设备安装调试,4月开始钉钉生产线试生产。郭秀春说,南山口架桥基地承担着青藏铁路南山口至安多段的铺轨架桥任务。青藏铁路经过“世界屋脊”,寒冷、缺氧、低压,加上坡度大、温差大、沙尘暴多、雷电多等不利因素,给施工运输带来很大困难。目前国产铺轨机、架桥机、内燃机车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上功率降低近一半,一般最大坡度适应性为千分之十二。而且由于缺氧,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废气,造成环境污染。然而,青藏铁路最大设计坡度为20 ‰,恶劣的气候条件和特殊的地理环境成为铁路铺轨的“拦路虎”。为此,中铁一局调集了具有丰富铺轨架桥经验的专家,对国产铺轨架桥机械和内燃机车进行了改造,提出了研制补氧增压设备、改造机械和机车车辆设备、预防严寒、沙尘暴和雷电等一系列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措施。改造后,铺轨架桥机和内燃机车工作在22/1000斜坡上,动力性能良好,设备运行正常,环境污染小。这一科研成果填补了国内高原架桥技术的空白,为青藏铁路架桥提供了装备保障。

自去年6月29日青藏铁路开始铺轨以来,中铁一局以每天铺轨3000米、架桥3.5孔的速度,不断将钢铁大道推向拉萨。他们创下了每天铺轨6575米、架桥6.5孔的纪录,基本相当于平原地区铺轨架桥的速度,并保证了安全和质量。

■青藏铁路最长的“以桥代路”工程——清水河大桥。

清水河大桥位于可可西里海拔4500多米的无人区,全长11.7公里。它是青藏铁路上最长的“以桥代路”桥梁,也是整个青藏铁路建设的关键控制性工程。

清水河特大型铁路桥像一道美丽的“彩虹”,飞驰在平均海拔4600多米的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这里可可西里高寒缺氧,植被稀疏,生态脆弱。同时,地处高原冻土区,冻土厚度达20多米,含冰量高,给青藏铁路的建设增加了不少难度。为了解决高原冻土地区的施工难题,保护自然保护区,青藏铁路勘测设计的专家们采取了“以桥代路”的措施。

清水河地区季节温差明显,夏季最高气温可达38摄氏度,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摄氏度。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冻土区会出现热溶湖、地下河、冻胀等现象。除了地表可见的热熔湖泊、池塘,夏季气温升高,冻土融化,地下20米至30米之间会形成一条暗河;冬天,热熔湖和地下河会因气温骤降而形成突出地表的冻球。冻土问题处理不好,铁路就会变成凹凸不平的搓板路,给运营留下隐患。由于天气条件恶劣,个别桥墩因天气寒冷出现龟纹。为了保证桥墩的质量,中铁十二局总部炸了三个这样的桥墩。

去年10月29日10,清水河大桥主体工程完工。在龙形桥下,桥墩间有1300多个桥洞,供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自由迁徙。现在,铁路轨道已经铺设成功,并通过这座桥。在神秘而美丽的可可西里无人区,清水河铁路桥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青藏铁路第一高桥——三岔河大桥

从昆仑山北缘的那赤台走15公里,一座雄伟的大桥拔地而起,犹如巨人的手臂托起飞驰的火车。这座桥是青藏铁路沿线最高的桥——三岔河桥。三岔河大桥全长690.19米,桥面距谷底54.1米。是青藏铁路最高的铁路桥。它有20个墩,其中17为圆形薄壁空心墩,墩体顶壁最薄处只有30厘米。

三岔河大桥位于海拔3800多米的高山峡谷中。这里冲积地层形成的峡谷就像一把锋利的斧头将一座高山从中劈开,三岔河大桥的两端悬在陡峭的悬崖之上。

中铁十四局三公司承担了三岔河大桥的建设任务。在内地,建造一座类似规模的桥梁,正常施工期需时两年。但这座桥是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的重点控制性工程,承担着前方铺轨架梁的运料任务,所以大桥建设的控制工期只有一年。为了保证新闻的完成,他们不得不抓紧时间,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1、2月份当地气温低至零下30摄氏度,桥墩混凝土浇筑必须首先解决保温问题。经过反复实验,他们采用了模板内隔汽、模板外灶、模板外盖被子、篷布等方法,在冰的世界里营造了一个相对温暖的环境。

经过建设者的顽强拼搏,三岔河大桥于2001年8月22日开工建设,去年8月30日如期竣工。

■长江源头第一座铁路桥——长江源大桥

站在“长江源头”环保纪念碑前,我看到一个码头静静地矗立在江中。清澈的水在码头周围向下游流动。这是长江源头的第一座桥——长江源桥。

长江源大桥长1389.6米,共42孔,跨越约1300米的宽阔河床。桥址所在的脱脱流域是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腹部的一条大河融带,具有冻土和融带的双重特征,给施工带来一定的难度。自2001,11 10月24日开工以来,长江源大桥建设进展非常顺利。主体工程于去年9月25日竣工,比要求日期提前了300多天。目前全桥钻孔桩已通过无损检测,合格率达到100%。

在长江源头的建设中,最受关注的是环境保护。中铁三局采取了各种措施来保护这里的环境不受污染。钻孔灌注桩施工中产生的泥浆应进行二次沉淀处理,严禁将未沉淀的泥浆直接排入河道。沉淀池分离出的水用于路基施工和路面洒水。其他废料、废渣等也应集中弃入施工弃土场进行平整。至于爱护当地植被,不惊扰野生动物,是所有员工遵循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