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介绍一下曹魏的都督制度?
关于魏晋南朝的都督制度,陈的《论魏晋南朝都督制度》(北师大学报,第4期,1986)将其分为形成、确立、发展、衰落四个阶段。建安时期,为控制地方豪强武装而产生。它正式成立于魏文帝黄初元年。西晋八王之乱使其畸形发展。由单纯统治军队的武将转变为统治军民的地方长官,军政合一,优于国家。由中央控制地方豪强的工具转化为反对中央集权的地方政治势力的代表,南朝进入衰落阶段。薛的《魏晋时期都督制度的建立与职能转变》(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第4期,1992)认为,西晋统一后,都督的职能由御敌的预备队转变为朝廷控制地方的工具。由于都督在全国各地的建立,正式为都督地区演变为国家之上的行政区域做好了准备,在西晋末彻底演变为地方割据势力。姚念慈、邱居里的《金代都督制度演变述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1988)认为,西晋初期,通过调整辖区、设置军师、限制其人事、财政和调度权力等措施,加强了都督的权力,从而有助于巩固政权和国家统一。但与此同时,都督又有亲兵和官员的特权,这正在侵蚀都督制度。八王之乱彻底颠覆了地方巡抚制度的性质,成为反对中央的地方割据势力。张《西晋永嘉、建兴年间都督国军事制度探讨》(史料集2001第1号)认为,永嘉、建兴年间,怀帝为挽救岌岌可危的西晋政权,在全国重要地区设置了驻防区,但或因都督地区本身的衰弱,或因两者兼而有之。
北朝的都督制度,其总控变形和跑台制度。张卓的《北朝都督制度》(北朝研究,第1989号,第1号)认为,北魏的都督制度始于道武帝拓跋珪,确立于吴泰皇帝拓跋焘,完善于孝文帝袁弘、宣武帝袁科,与孝明帝徐苑失衡。东魏北齐的统帅体系极其混乱。齐后武平二年,丞相祖聪曾试图调整,但以失败告终。北朝总统制——论周隋军府的建立(0990年下半年出版,北朝研究65438)认为,西魏北周隋总统制是北魏总督府制度的延续和修改,最早出现在总督府制度极其混乱的西魏,北周元年正月建立总统制。皇帝在位九年,全国统一,隋朝的总政遍布大江南北,总控达到顶峰。隋朝杨迪大业期间,废除了总统制和爵制,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实行了近400年的都督(总经理)军区制度。盖金伟、王《北周制度研究》(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对文献进行了认真梳理,对北周的原因、分布、类型、地位、选官、部属、职位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勾勒出其结构和特点。严耕望《隋代总督府考》(中国年谱第6版)在杨守敬《隋书地理考》和岑《向求实》的基础上,对隋代六十四个总督府的设置、管理区域、现地及前身进行了详细考证。牟发松《北朝地方官化考辨》(文史33辑)认为,北朝地方官化发端于十六国时期,颜倩、侯衍留守龙城、侯衍继兴台标志着北朝地方官化的初步进展。北魏初叶、中山台的设立,继承和发展了它们向地方机构过渡的趋势。从刘真起义到雍熙三年魏分东西十年间,台制发展迅速,地方官僚化进程基本完成。北齐时期,平台完全成熟,定型为最高级别的地方机构。平台基本覆盖全国,管辖权相对稳定,行政长官管辖国务秘书处,权威得到法律认可;《东魏北齐地方台》(魏晋南北朝史料第9辑,10)通过对东魏北齐设置的八个台的形成、布局、地位的具体考察,进一步论证了北齐台的制度化和地方化。金和的《北魏委员会机构及主要官员考察》(沧州师专学报2002年第1期)认为,北魏委员会的任务比较简单,比较专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