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中学的历史发展
倡议发起的一所中学;倡议发起的一所中学。
私立武汉中学位于武昌。是几个有革命目的的人发起的中学。我是创始人之一。1919年春,我到上海找鄂西革命军孙中山先生,认识了我的朋友郭恩昌(号。梅轩),他也是一名国民党员。
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计划在巴黎召开会议,商定与德国的和约;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建立了俄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中国北洋军阀和南方革命军(其实大部分都是军阀)混战了几年,也没结束。北方和南方在上海实现了和平。大多数国民党积极分子从各省各地区来到上海。上海多个省区的积极分子在各自的省区组织了善后协会,湖北善后协会也组织起来了。我和郭恩昌被推选主持会议,所以我们每天都和上海的国民党分子接触。
李最近从日本帝国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回到中国。他的地址离湖北善后协会很近,所以经常和上海的侨民聊天,比如党员詹大北、查广佛。李有许多关于俄国革命的日文书籍。借了他们之后,我渐渐明白,俄国革命中列宁党的宗旨和工作方法,与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有很大的不同。
巴黎和会召开了,这是一次列强瓜分战利品的会议。中国虽然站在战胜国一边,但实际上却处于被惩罚国的地位。国内南北和谈一开始就遇到了不可逾越的暗礁,不会有结果。
办报纸和学校
不久,五四运动爆发了。在这种形势下,张、詹、李估计中国还是要革命的,要推翻外国列强,要除掉军阀,要建立民主制度(当然当时还不知道新民主主义),要唤醒民众。国民党进行军事政变的旧的革命方法已经行不通了。应该改成能唤醒群众,接近群众的方法。在讨论中,我们得出一个结论,目前能做的就是办一份报纸,办一所学校。
我在上海的时候,办报比较容易,就拟定了办报的宗旨和章程。当时我认识的一个孝感人愿意出资。詹打算到闽粤革命军那里去筹报经费,我和张在深秋回到武汉开始筹备报纸。我和我以前的投资人谈过,但他退出了。詹筹钱,后来就成了饼画。
办学的提议引起了共鸣。
报纸没有完成,但我们办学的提议引起了共鸣。因为当时高中毕业的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所以私立学校更容易聘请到老师;民办大学和中专在资金、设备、师资等方面都很难办。武汉的公立和私立中学都不多,很容易招到学生。因此,张和我想从一所中学开始,然后在扩展。
回到武昌,我们住在武昌巡道岭的湖北省教育会。已经住在那里的是罗田江文博,我的普通同学;红安倪继端,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毕业生,与张是同乡。勉丁三、汉川李健三、汉口刘知如,家住武昌,都是张两湖的师范学生,在日本时与我、张是同班同学。除了在湖北省教育厅做巡视员的刘定三,这些人都没有找到工作。
初步问题
我和张谈了和他们办学的事,他们都很同意。在讨论中,大家都倾向于办一所民办中学,逐渐将办中学这件事具体化。当时认为办一所民办中学有五个前提条件:
(一)学校场地、校舍;
(2)开办费和经费问题;
(三)董事长;
(4)教师和工作人员的问题;
(5)前四个问题解决后,还有一个立案问题。
关于校址和校舍问题。我们已经知道,湖北教育会西北角有一栋房子,房子的门在汉三工街南胡同,曾经有一所学校。有三间教室,一间大办公室,一个风雨飘摇的操场,几个院子,两排房间,供学生住宿。教室里还剩下一些椅子。房子里住着我一个穷同学。只要我想办法让他搬出去住,房子有点破旧,前两年还能修能加。
关于开办费和经费问题。因为校舍基本都是现成的,开办费不多,所以我们商量着从创办人那里筹集;这笔资金只是立案时用于核对,我和张会想办法的。当时,我的一个普通同学,蒲大同,刚从两广大元帅府回国,路过武昌。他听说我们有办私立中学的计划,找我商量。他听了计划后极力称赞,愿意列为创始人,并介绍自己的同乡刘觉民为创始人。雷愿意支付120元开办费。
这样,学校的创建者就有我、郭恩昌、刘定三、李健三、刘知如、倪继端、蒋等。,而雷大同和刘觉民加到了9人。除雷捐赠120元外,张、、三人还各捐赠了开办费。
二十元。我和张找到了在汉口大蔡家巷开合泰正山货银行的老乡张平杰,开了一张2万元存款的条子,当即报了湖北省教育厅备案。开办费和资金问题顺利解决。雷还劝说住在韩松宫街房子里的学生搬走,校舍问题就解决了。关于董事长和董事会。学校的创始人是学校董事会的董事。来自竹溪的湖北省议员郭兆明当选为湖北师范学校董事长。郭是郭恩昌、刘定三、李健三、刘知如的老师,湖北著名教育家,全国党员。有了郭的名声,学校立案的阻力会小一些。郭因工作太忙未能参加董事会,老乡崔被选为董事,由于增加了郭和崔,董事由9人变为11人。
关于职教师资问题。董事会决定将学校命名为民办武汉中学,选举刘觉民为校长。当时,刘是私立中文大学的教授,老老实实地教书,没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也不嫉妒。聘任倪继端为教务主任,蒋为总务主任。所有的教训都是导演们分享的。刘觉民教修养,我教语文,李健三和蒋教历史,倪继端教英语,刘知如和崔教数学,刘还教图画。陈潭秋教英语,曾玉存教地理,熊连成教图画,其他学校老师教手工艺、音乐、体操。职业教师的人员配备非常整齐。
在备案问题上,校董会依据民办中学章程申请备案,湖北省教育厅批准一所民办武汉中学备案。创始人的启动费用已经陆续上交。我当时没钱,就脱了皮袍当了典当,来弥补我应该承担的启动费用。江负责总务,负责组织经费、校舍维修、购置学校家具及办公用文具纸张等。所有这些都是在1919年冬季至日和1920年1月期间完成的。
私立武汉的特色
私立武汉中学于1920年春招收两个班的学生,开始按章教学。私立武汉中学有什么特点?
第一,学生的报名费和学费比当时武昌私立中学低,比其他学校低六分之一,比其他学校低三分之一。
第二,职业教师工资低或无薪。教师工资比其他学校低一半,工作人员只能满足伙食费。几位董事的工资不够。刘觉民是校长,教修身。我教语文,李健教历史,刘志如教数学和绘画。每个班都有班主任指导班会。比如陈潭秋同志除了教英语,还担任一年级B班老师。
第七,帮助学生课后阅读报刊,促进学生关注当前国际国内问题,包括俄国革命。
第八,更便于迎接五四运动带来的新思潮,激发学生的革命思想。
第九,武汉中学生对学校从来不大惊小怪,这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学校中是很少见的现象。学校从未开除过学生。
第十,学生思想进步,学习成绩更好。
这些特征,如初一到初七,在开学时就表现出来了;第八到第十,是开学后逐渐显示的。1920年秋,武汉中学建校已有一个学期。湖北共产主义研究小组由我、陈潭秋、郭恩昌(几个月后他退出了)组织,社会主义革命思想的传播在武汉中学很少受到阻碍。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当时的SY)也是由湖北武汉中学生发展组织的。这与武汉中学教学的第八个特点有着非常显著的关系。
武汉中学第一批学生于1923年毕业,1924年4名学生考入国立武昌师范大学(原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大学)。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招生非常严格,经常有湖北的高中毕业生一年都没考上一个学校。武汉中学第一期录取了4名学生,证明学生的学业非常优秀。
董事会董事
因为我是校董事会董事,给A班和B班教语文,很多时间在学校,很多时间和学生在一起。我像一个名义上的工作人员一样参与学校的各种事务,职业老师和学生都很尊重我。
陈潭秋同志是b班班主任,住校,也和学生住在一起。我和陈二在武汉中学的学生中影响最大。私立武汉中学创办时,虽有具有革命思想的人,但其中一部分人只是对现状不满或不满,并不是为了革命而办学。学生的思想动态比较复杂。只是参加了中国* * *,我和陈潭秋同志有意识地研究俄国革命,以武汉中学为基地进行宣传组织工作,在学生中陆续组织党团支部,带领学生接近工农。
党团在武汉中学开展组织工作,同时在武汉各学校、工厂找到一些人脉,建立了一些组织。我和陈潭秋在武汉中学被党团组织,带领学生办平民夜校和扫盲班。寒暑假我们回家做农村调查,接近农民,帮他们读书整理,有的后来发展成农民协会。1922年,党和青年团的工作在武汉日益发展。党从武汉中学抽调陈潭秋同志专门从事党务工作。那一年,武汉中学因原校舍不足,在武昌武胜门找到彭阳公祠,将彭阳公祠改建为学校二部,可容纳四个班的学生住宿和讲学。我当时没有招工作人员,所以名义上不想去二部和学生呆在一起。后来我从麻城请来了王子碧做主管。彭阳公祠北面不远处有几家纺织厂,是武昌纺织工人的聚集地。第二所学校在这里,为学生接近工人创造了条件。
探访员工家属
学校党组组织学生走访工人家庭,组织晚自习教育工人子女,与工人联欢。这样,党和共青团就很容易在这个纺织工人根据地建立工人运动据点。有一次去鄂西参加一个短期的革命军事活动,为了筹集两个拓展基金,筹集了六七百元,两个房子的建设如期顺利完成。1925年春,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在各地进行,我被党调离学校,专门从事国民党工作。秋天,汉口创办了一份小报《楚光日报》。我是经理,万希言同志是总编辑。这份报纸是在1926年春天出版的,它完全是在党的指导下出版的。私立武汉中学于1920年开始招生和教学。到1923年春,已经招收了八个班,是去年冬天的前两个班。经过四年的学习,它已经毕业了。之后每年毕业两个班招收两个新生。这所学校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八个班级的数量。直到1928年,来自广西的国民党军阀攻占武汉,占领湖北,武汉中学才停办。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武汉中学大部分师生同情并加入了国民党,许多学生加入了共青团。因此,在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时期,他们积极参加革命工作。
革命深入,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后,武汉中学师生产生了分化。他们大部分追随国民党,一部分追随蒋介石。* * *委员、共青团员、国民党左派继续革命,这些革命同志大多死于土地革命。
武汉中学的老师中有陈潭秋同志的弟弟陈林吟,他是北京大学英语班毕业的。当他去学校教英语时,陈潭秋同志已经离开了学校。他过去是自由主义者。他只是想找份工作,赚点钱来还债。后来,在一个暑假,我带领一批学生去农村工作,了解农民的真实生活。他认识到,中国的农民不革命就翻不了身,农民革命必须在工人阶级的领导下组织起来。他入党了,并为党承担了农业运动的工作。八一南昌起义后,随军南下,途中患病,病逝于瑞金。
在武汉中学的开办中起了很好作用的小文员张培新,出生在红安,贫农,略有文化,做过商店学徒,1920年春在武汉中学担任送信员和敲钟员。其实武汉中学开办的时候,除了两个兼职主管,没有文件和会计,只用了张培新和另一个打杂的。所以裴鑫也做一些文书会计的工作,比如编一个学生花名册,经营杂费等等。他聪明好学,进步很快,能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学生关系很好。后来学校提拔他做会计。中共中央迁到汉口后,他被调到中央,他也离开了武汉中学。1927年冬,他主持了我党的一个印刷机关。这个机构被破坏了,裴欣被国民党逮捕并杀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