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谎心理学
伊恩·莱斯利是心理学家、专栏作家、记者和广告从业者。他曾写过《成为总统》,深刻揭示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入主白宫时的戏剧性情绪和反应。他专门研究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表现。
关于这本书
说谎心理学揭示了人们说谎背后的心理机制,帮助人们理解他们的行为。这本书在广受好评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自身行为的深入思考。这本书曾被BBC广播4台评为“本周最佳书籍”,被《每日邮报》誉为“一气呵成,引人入胜”。《说谎心理学》用许多案例、实验和总结来帮助人们学会识破谎言。
核心内容
核心内容分为三部分:一、什么是说谎;二、人为什么要撒谎?第三,如何辨别谎言。
首先,什么是撒谎
欺骗不同于痛苦。欺骗可能会用到语气、表情或者道具,而撒谎就是用语言编造一些不存在的东西,这是基于语言的能力。
情况
杰瑞·安德鲁斯,美国最伟大最古怪的魔术师,一生都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在他的魔术生涯中,他从不说谎。虽然他看起来像其他魔术师一样,用欺骗的方式表演魔术,但他表演的时候不会说谎,这使得他的表演非常有趣。比如他经常说“我会一遍又一遍的不停剪卡,这样你就不会知道我做了什么。”因为他经常指出眼睛可能失明的地方,这使得安德鲁斯的表演非常困难,但也正因为如此,观众会觉得他的表演更加神奇。
撒谎是主观的。也就是说,如果说话人认为自己说的是真话,即使他错了,也不代表他在说谎;但如果他明知自己说错了,还假装自己说的是真的,那就是谎言。
所以,演员、剧作家、小说家不是在说谎,也不是在作弊,因为规则是事先知道的。
情况
美国演员马龙·白兰度(Marlon Brando)拍过一个关于表演教学的视频,以撒谎为生。在现有的场景中,白兰度将自己的演技传授给了年轻的莱昂纳多和西恩潘。白兰度对他们说:“你们要学会欺骗别人,让观众相信你们的所作所为。表现得像个谎言。”
说谎不一定是说错话或说假话,而是意图欺骗。
情况
19世纪中叶,美国巡回马戏团的老板菲尼亚斯·巴纳姆(phineas barnum)在美国博物馆开了一个展览,展览内容是各种畸形人和动物怪胎。展览很受欢迎,但也带来了麻烦。观众在每个展品前停留很长时间,不肯离开,这使得博物馆非常拥挤,每天出售的门票也变得特别有限。巴纳姆决定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他把出口标志上的字改了一下,客流量大大提高了。巴纳姆改的这个词,在英语中既有出口的意思,也有某种奇怪的生物的意思。观众理所当然地认为前面还有更精彩的展览,却被误导带出了博物馆。
二、人为什么要撒谎?
首先,在古代环境中,动物可以通过欺骗获得利益;其次,很多物种把欺骗作为生存的必要手段,甚至进化到了欺骗。
情况
比如东方猪鼻蛇受到威胁时,会把腹部向上翻,让身体发出臭味,让舌头从嘴里滑出。它的行动都是为了装死;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附近的拟态章鱼类似于《章鱼》中的变色龙。它可以伪装成至少15种不同的海洋生物,只是为了欺骗猎物或者躲避天敌。
对于人类来说,欺骗也是生存的必要手段。但是,人类比其他物种复杂得多,人类面临的困境也复杂得多。当我们生存的必需品从食物变成了金钱,我们的威胁从一头巨兽变成了失业,当要解决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最便捷的方式就是撒谎。比如,为了得到一份工作,我们会夸大自己的能力,甚至在简历上撒谎。只要我们的谎言不被揭穿,似乎只需要简单的几句话,马上就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很多时候,成年人撒谎是为了获得眼前的利益。
情况
贝尔实验室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重量级实验室,从这里诞生了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从65438年到0998年,一位名叫舍恩的年轻德国科学家加入了贝尔实验室。三年间,在《科学》《自然》等世界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通常,一个科学家一年发表一两篇重要论文是很有成效的。因此,舍恩的成就是惊人的,他已经成为无数科学家追求的对象。
2002年,舍恩的丑闻被曝光。为了追求学术高产和快速成功,他在三篇不相关的论文中使用了完全相同的图表,分别被普林斯顿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发现。科学神童成为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伪造者。
不仅对别人,人有时候也会对自己撒谎。人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不受控制地欺骗自己。
情况
瑞典的两位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让一名年轻的女助理拿着一份问卷接近公园里的年轻男性,并让他们填写问卷。写完后,女助理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了他们。研究人员想统计结果:事后有多少人打电话给她,约她出去。后来,研究人员改变了调查地点,这次是在一个人造峡谷的吊桥上,同一个女助手邀请路过的年轻男子参与调查。结果吊桥上65%的男性打电话预约女助理,而公园里只有30%的男性打电话。
我们也为别人撒谎。
情况
16世纪的人文主义思想家蒙田用想象的力量写了一个故事。一个女人相信她吞下了面包上的一根针,然后生病了。她的医生不相信她,但她无法摆脱她的疾病。一天,医生给她开了催吐剂,偷偷在她的呕吐物里扎了一根针,她康复了。
三、如何识别谎言
有两个学派的理论告诉我们如何识别谎言:一个是锁定在说谎者的面部表情;另一派认为线索在于骗子的语言。
情况
朴茨茅斯大学的一位教授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叫做“素描测试”。实验中,365,438+0名警察被分配参与同一个任务,即找一个代理人连接然后回来描述连接的场景,代理人对警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一半的警察被要求说实话,另一半被要求保密,即作弊。教授在实验结果中发现,说谎者会参考自己去过的其他地方,尽可能用各种细节丰富画面,并刻意减少对代理人的描述;说真话的人倾向于更多地描述代理人,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代理人是场景的中心。
与我们固有的认知不同,总是怀疑别人的人比愿意相信别人的人更容易被欺骗。
情况
多伦多大学的两位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找到了一组实验对象。在他们参与实验之前,他们被标准化来判断他们是高信任者还是低信任者。信任度高的人容易信任别人,信任度低的人不容易信任别人。接下来,他们召集另一组学生进行模拟面试,要求其中一些人说实话,而另一些人在几个关键问题上撒谎。最后,他们让受试者观看这些学生的视频,并要求他们找出谁在面试中撒谎了。结果表明,高信任者的表现远远好于低信任者。
线条
1.狩猎时,人类会利用环境隐藏自己,但尽量不发出声音,给猎物一种没有危险的错觉。这是人类最早的欺骗。
2.孩子的谎言通常是自私而简单的,目的是为了掩饰自己的错误,以避免受到惩罚。
我们的行为受到复杂心理的影响,但我们很难意识到内心的运作。
4.人会被潜意识驱使,产生应激反应,对自己撒谎,给自己找合理的借口,摆脱掉。
医生会对病人撒谎,但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欺骗,而是为了替病人考虑,减轻对方的精神负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善意的谎言”。
撰稿:梁静馨
脑图:摩西
转述:余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