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居武英雄事迹介绍
唐居武烈士原名唐,字嘉州,满族旗手。吉林省双城县人。辽宁人民自卫队总司令、国军东北游击队少将,牺牲后追授陆军少将。
唐居武图片
唐居武简历
烈士唐居武是吉林省双城县人。7岁进私塾读书,16岁进城学木工。1913入伍,随新兵到达奉天。不久,他被编入冯军第27警卫旅第2营担任保护员。1921年5月,冯军扩编至10旅,成为第3旅旅长,唐聚武因作战勇猛晋升为排长。1924第二次直战期间,唐聚武升任营长。1926年春,张学良派唐居武到东北讲武堂第6步兵师深造。1929年5月,唐聚武被派往凤凰警备队,任东侧路警备队21团副团长。曾任辽宁人民自卫队总司令、辽宁省代主席。到8月,队伍扩大到37路,近20万人,与日伪军作战100余次,收复东电路14个县。辽宁人民自卫队成为东北志愿军的一支生力军。1933参加过抗日长城战争。1937七七事变后,30多位老兵赴武汉参加抗战。蒋委员长接见了他,并任命他的东北游击队中将为总司令。带100多人北上抗日,途经太行山,八路军总司令接见,并亲自上书,请求沿途冀中、冀东八路军支援唐部。年底,我到冀东栾峰,在冯润霍庄受到李运昌司令员的热情接待。乾安县县长蒋新山帮助筹集了1,000美元,购买了700双胶鞋和1,000把雨伞。四月,出冷口,一路张贴告示,挺进辽西。被两万伪军包围回到你们所谓的迁安泰山,连续打了两天两夜。1939五月18,与官兵壮烈牺牲。41岁。
赞:新华日报2月1940发表纪念唐居武将军的文章,称“唐居武将军是九一八后升起抗日旗帜的民族英雄之一”,高度赞扬了他的抗日献身精神。
2015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第327号公告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确认为在抗日战争中顽强战斗、为国捐躯的著名抗日英雄。向世界宣告它将永远存在。
唐居武的人生经历
汤居武,誓死抗日。
唐居武,满族,1899年出生于林双城一个农民家庭。18岁去东北军,东北乌江学堂毕业。此后,他一直在东北军服役。九一八事变后,在张学良的支持下,成立了辽宁人民抗日救国军,任总司令。为了抗日,我们打了白山和黑水。10月,1
1932 10,汤居武领导的辽宁人民抗日救世军失败。唐居武避开敌人追击,一路杀向北京。虽然救世军失败,唐居武心情沉重,但他抗日的决心和意志不变。在北京见到张学良后,他报告了救世军八个月来的战斗和战败情况。张学良还调拨了一批武器给唐居武,装备了撤到热河的几千人抗日救国。165438+10月,部队改编为东北抗日果敢家园,唐聚武任第三军团总司令。1933年2月,日军入侵热河,唐居武率部参加热河抗战。热河失陷和塘沽协定签订后,唐聚武的兵力减少,很多人被迫离队,转移到关中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家乡,还有一部分转移到长城继续参加抗战。唐居武也被迫辞去军职,在北京生活。但他执着于抗日,执着于回乡。
在北平期间,唐聚武以“东北人民抗日会”的名义,加入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抗日总同盟,与东北各抗日义勇军领袖50人聚会,誓要为抗战中牺牲的东北父老、兄弟儿女、战友报仇,一起回老家去!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唐居武联系了分散在关隘的20名东北志愿军,获得了国民政府授予的“东北游击队”称号。唐居武被任命为“东北抗日游击队司令”。被授予中将军衔。但蒋介石没有给唐一兵一卒,一枪一弹。唐居武对此并不气馁。只要他能再次抗日,回到家乡,他就会感到激动。1938年7月,唐居武率武汉代表团北上抗日。
唐聚武率部从河南泗水渡过黄河,潜入敌占区,越过日军重兵防守的平汉线,进入太行山。在太行山区,看到我们八路军精神饱满,纪律严明,青年踊跃参军,妇女积极拥护,唐居武深受感动。艰苦曲折的斗争实践使唐居武认识到,要向* * *和八路军学习,与这样的军队合作。于是他主动找到当时在根据地的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同志,请求帮助。朱总司令热情鼓励唐聚武挺进东北抗日的决心,并亲自给邓华等在冀东工作的同志写了介绍信,请他们补充和帮助唐聚武。之后,唐聚武率部进入冀中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吕正操部帮助补充人员和武器,形成了名副其实的东北游击队,近百人。
9月,唐聚武率团到冀东宝坻县,立即召集分散在冀东各地的国民党军队,在宝坻县新安镇招募了两个地方抗日武装,兵力300余人。在宝坻地区,他多次率部抗击小股日军。
5438年6月+10月,部队东进至玉田县,多次与小股日军作战。年底,部队进入冯润、滦县、迁安交界处的伯特山,与冀东八路军第四纵队支队取得联系。后来,唐聚武受到了冀东军区李运昌等同志的热情接待。当时,冀东地区的抗日战争正处于低潮。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李运昌还要求部队向东北游击队唐居武提供食品和鞋袜支援。春节期间,给唐j的五部送去了猪肉、大米、白面等一些慰问品。
冀东战争期间,唐居武非常重视军队的思想教育,直到抗日战争结束。他多次要求八路军干部为部队作形势报告,要求八路军教授《松花江上》、《大刀向字头砍》等抗战歌曲,以鼓舞士气。在向冀东转移的过程中,唐剧第五部与八路军相处融洽,相互配合。
1939年5月,日军对冀东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扫荡”,形势十分险恶。冀东八路军被分割,主力转移到长城和冯润县。八路军还建议唐剧第五师离开游击区腹地,转移到边缘地区,瓦解其隐蔽活动。但唐居武担心部队分散后难以集结。八路军决定留下李香芝留守人员配合唐炬的第五部坚持就地斗争。
由于日军的严密围困和“扫荡”,唐居武的先头部队在太平山地区坚持了七八天,兵力严重减少。17年5月的夜晚,唐居武得知3000多名日伪军要来搜山。考虑到李香芝生病,队内有伤员,不宜贸然突破,主张分散隐蔽。征得李香芝的同意,唐居武带领几个人去了马蹄山峡谷。第二天早上,唐居武从长城外领兵来到柳沟峪村。突然,他发现大批日军来了,于是把部队拉到村后的平台山上抵抗。由于敌众我寡,加上日本飞机的轰炸,游击队损失很大。不幸的是,唐居武在一次突围中腰部中弹,但他仍坚持指挥部队突围,共击毙日伪军10余人,带领部队冲出包围圈。当他到达南边的一座小山时,他被敌人的外围部队包围了。在激烈的战斗中,他再次被击中头部。在生命垂危之际,他召集身边的人说:“万一不幸,这支抗日队伍不要分散,要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向东北前进。”这是唐居武对人们说的最后一句话。由于伤势严重,唐居武壮烈牺牲,时年40岁。
唐居武牺牲后,国民党重庆政府、冀中军区、东北抗日救国会华北分会、渝东北同乡分别为唐居武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国民政府追认他为陆军上将,冯玉祥、孙克将军和东北的李杜、莫德辉、刘尚清分别为他题了挽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