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平凯简历。

2006年6月9日,5438+0,1,在人民大会堂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欧阳平凯领导的科研项目“反应-分离耦合技术及其在手性化合物的酶促合成中的应用”获得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首次为生化加工的产业化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也是组合合成在液相反应领域应用的成功范例和重大突破。同时,该项目首次实现了生化催化过程技术的重大进展,也是有机酸和氨基酸行业的重大突破。不仅解决了生化工程中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还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L-苹果酸、L-丙氨酸等一系列国内新工艺。生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产生经济效益过亿元。

梳理欧阳平凯的人生履历不难发现,他从小就表现出为家庭和国家学习知识的远大志向。绝不向命运低头,矢志前行;勇挑重任,报效国家。

“唯楚有才,在思举足轻重”。湘潭欧阳家族自古就是文豪欧阳修的后裔,尊儒好学,享有盛誉。1945 8月16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第二天,一个欧阳小家庭诞生了,于是他的父母给它取名为“平开”。受家学影响,欧阳平凯从小就才华横溢。他4岁入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朝气蓬勃,才华横溢。无论什么活动,他都积极主动,不甘落后。

然而,一家八口在1957幸福地生活着,当他的父亲被打到了右边,他突然去世了。面对生活的风暴,欧阳平凯这颗小树苗在风暴中挺立。他和他还在读二年级的哥哥选择了辍学,帮助体弱多病的母亲维持家庭生计。苦难往往是强者的磨炼。欧阳平凯一边做短期工作,一边自学,从懵懂到自立自强,锲而不舍。

彩虹总是在暴风雨后出现。休学后,欧阳平凯终于重返校园。在初中和高中,他在数学、物理和化学方面表现出很高的天赋。65438-0963,以湖南高考优异成绩进入清华大学,在化工系学习化学工程。在校期间,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成为班上第一个发展起来的成员,并初步展现了他作为班长和学习委员的组织能力。

“当这一天到来的时候,你将不得不在你的心上下功夫,在你的筋骨上下功夫……”1968毕业之际,清华化工系高材生欧阳平凯被分配到河北石家庄一家企业当工人。经过10年的基层历练,他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1978第二次进入清华,成为文革后第一批研究生之一。他的硕士论文《换热网络的优化组合》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他以全a成为那个时代第一个清华化工系的研究生。

1981年,为了解决夫妻两地分居,欧阳平凯离开母校,到南京化工学院(南京工业大学的前身)工作。两年后,当他顺利通过外语考试,准备出国攻读化学工程博士学位时,学院和石军院士找到了他:“学校要开设生化工程专业,这方面的人才极其匮乏,准备派你出国学习生物技术。”从化工转到生化,无异于退出了要占领的“阵地”,强攻另一个形势不明的“战略高地”。欧阳平凯犹豫了一下,但他很快打消了顾虑:“我是在党的关怀、教育和培养下长大的。党和国家的需要是我的追求,学校的需要是我的需要。在困难面前退缩不是我的性格。我敢于创新才能成功。教育科技工作者要去做别人做不了的事,我应该无条件服从组织的安排。”

38岁的欧阳平凯任重道远。他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学习生物技术。在国外,他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和一个公共学者的良知,在生物化学这一前沿交叉学科领域积极求知,全面摸清其发展脉络,掌握其最新发展动向。他的项目“气升式生物反应器传热研究”给他的导师Moo Young教授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虽然导师希望他留下来,但他在深造后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人要讲精神。”这是欧阳平凯常说的。带着这种精神,1987年,他回国后,从零开始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生物化学专业。这是一次他和他的同事们永远不会忘记的创业之旅。当时国内没有生化专业,更没有这方面的导师和人才,也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另外,当时南京化工学院经费严重不足,实验室破旧过时,师资力量不足。面对贫穷贫困的现实,欧阳平凯作为学科带头人,充分依靠团队力量,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克服重重困难。他一边带着几十个学生亲自授课,一边每天坚持在实验室工作12小时以上。没有课本,他组织同事一起写;没有资金,他到处跑找科研合作单位。终于在南京化工学院建立了一个像样的生化专业。

在建立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制药专业的同时,欧阳平凯还对比国内外生物化学发展现状,提出了以工程化和产业化为主要方向的“工业生物技术”概念,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工业生物技术研究院,后来发展成为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出治疗心血管疾病、肝病、糖尿病的1,6-二磷酸果糖(EDP)。这个产品不仅仅是国产的。在创业过程中,欧阳平凯凭借突出的科研成果和多篇高水平论文,晋升为当时最年轻的副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博士生导师,并当选“全国模范教师”,成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和“863”领域专家。他主持的生物分离项目获得国家精品课程。

最终,道路的蓝色光芒会硕果累累,枝繁叶茂。他成了参天大树,成了解开生命奥秘的人,成了生命科学的冠军。曾经名不见经传的生化教研室,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点和硕士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学院,人均科研经费50万元/年,建立了江苏省重点学科和一流的国家重点学科。锐意创新“只要我们勇于创新,锐意改革,抓住机遇,就完全有可能实现学校的超常规发展。”1994,欧阳平凯在走上原化工学院领导岗位后激情澎湃地说。他率先提出学校的发展要着眼于两个“钱”(学科前沿和办学经费)和两个“才”(师资和办学财力)。在上级部门基本没有投入,学校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要“有所作为”。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经过10年的苦心经营和10年的努力,欧阳平凯及其带领的团队成员和广大师生,终于把南京工业大学建成了江苏省内一流的大学:拥有3名院士、4名国家“973”工程首席科学家和2名“863”领域专家,拥有一个国家工程中心和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主管国家“973”计划项目。

欧阳平凯在担任校长之初,就做出了一系列关于generate的智慧火花。首先,他摒弃了“等什么重要”的旧观念,突破了学校发展的“瓶颈”,大胆决策,创建了新江浦校区。10年期间,将占地3400多亩的荒山建成了一个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处处有景、月月有花的生态型、花园式、数字化校园,被誉为“江苏省最美校园”之一。

创建了一批筑巢引凤的平台。以位于校内新模范路丁家桥20万平方米的南京科技广场为载体,整合科技资源,全面向社会开放,引导企业在校内设立技术中心。通过学校的资源管理来“蓄水”,让一批企业在水中“养鱼”,真正实现创新资源的“无缝对接”,避免“研发成果藏在闺房里难以转化”的弊端,实现校企双赢。目前,全球化工企业100强中的大力士、江苏钟丹集团等50家国内外企业在大厦设立了R&D中心。

打造南方理工大学-南京高新区“海内外领军人才的载体”。这些领军人才的加盟,不仅将直接充实和提升南工大的科研和教学实力,也将有效提升高新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已有两批17领军人才入驻。他们大多是“海归”,来自哈佛、普林斯顿、普渡等国际名校或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的国家实验室,在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引导教师创新创业。形成实验室“育”和产业园“育”的科技创新模式,实现科学研究与科技产业互动,育种与养殖有机结合。“一园三区、领军人才、跨江发展”的格局已获省级大学科技园授牌,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也顺利通过认证。

此外,南工(南京工业大学2014将学校简称由“南工大”改为“南工大”)也加强了与地方政府和大企业的合作。仅2008年就先后与无锡市人民政府、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宿迁市人民政府、沙钢集团、远东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或教授与企业对接研发,或下企业订单。依托南方理工大学成立的首个科技创新协会,整合优质社会资源,推进政产学研合作。

开辟绿色通道,鼓励教授成立学科公司。南工大规定,科技成果70%的股份归完成人所有,剩余资金80%的股份归教师所有。这一举措调动了科技人员转化成果的积极性,于是在南工大的科技创新平台上,教授创办的学科型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实现了各方共赢。一批学科型公司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后,为学校教学软硬件条件的改善提供了无可比拟的帮助。学校所有的公司都成了南工大学生实践和从事知识向实践转化的基地。教师将科研实践过程和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吸引更多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这样南工大的学生更早接触到科学前沿,更早受到创新、卓越、创业的环境影响。

一流的科研团队和产学研转型的成功,也推动了一系列学科、实验室和精品课程的建设。南工大现拥有1个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培育点,8个省级重点学科。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生化工程技术中心等国家级研究平台。

在关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同时,欧阳平凯及其领导成员深刻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在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相统一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教学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形成了教学质量监控闭环体系,全面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该校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成为江苏省第一所通过ISO9001体系认证的高校,并于2007年获得“江苏省质量奖”。

谈及南京工业大学就任校长后取得的非凡成就,欧阳平凯表情淡然,但谈及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思路与规划,欧阳平凯略显激动:“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求支撑,以贡献求发展,努力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是我和南工大全体成年人最大的任务。”2008年2月30日,65438,欧阳平凯当选为江苏省科协第七届委员会主席。他在讲话中表示,将与各位副主席和全体委员一起,团结动员全省300多万科技工作者,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普及科学技术,大力加强决策咨询,大力弘扬优良传统,为江苏科学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作为我国“化学工程与生物技术”交叉领域的重要学科代表之一,欧阳平凯说:“作为一名新主席和老科协,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他说,自2004年担任省科协副主席以来,他个人感受到,科技团体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在即将到来的2008年,全省科协工作迎难而上,创新发展。在举办青年科学家年会、打造系列高端科技报告、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实施兴农富民工程、参与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支援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等方面大有作为,社会影响巨大。

欧阳平凯说,江苏是经济和科技大省,科技和人才一直是支撑江苏发展的优势。目前,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接近50%。江苏的科技和人才优势能否进一步转化为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是科协组织的重大责任。长期以来,江苏省科协工作基础良好,一直处于全国第一方阵。在任期内,他将与省科协的同事们一起,同舟共济,为圆满完成这个委员会绘制的蓝图而努力。

2009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新世纪以来最严峻的挑战。对此,欧阳平凯表示,江苏省科协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全省科技工作者更好地参与新江苏建设搭建平台,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服务,肩负起科普的社会责任,努力为江苏“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