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经历怎么写?
我的大学也在吉林大学,学的是历史。本人就读于1964,属于“五年级”大学生。我本来应该是1969毕业的,但是由于文革扰乱了正常的教育秩序,全国现在的大学生全部延期到1970以65级毕业。毕业后留在历史系任教。1970下半年,学校从中文系、历史系、经济系、法律系、哲学系抽调部分教师到伊通县办文科短训班。作为青年教师之一,我参与了这项工作。这个班招收的学生是县属单位和公社的基层干部。主要学习内容是毛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等几部哲学著作和几部马列主义著作。虽然我在大学里上过哲学课,但是这些原著我看的很少。这一次,在教学过程中,我跟着老老师,边教边学。经历了两节课的完整教学过程,学到了很多知识。其中,印象最深的是《矛盾论》中对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的简单分析,在我日后解决教学和科研中的各种问题时不时提醒我、启发我,让我觉得那段时间过得有趣,终身受益。
考古学导论
1972,我回学校了。当时历史系正在筹建考古专业,专业教师短缺。系里安排我去考古教研室,决定送我和另一个老师去北大深造。我深造的方向是魏晋南北朝隋唐考古,导师是苏白先生。得知这个消息后我很开心,因为我六年只学了两年,现在又开始了新的学习,而且是名师,机会难得。1973开学不久,我到了北大。和苏白老师见面后,他给我做了一个深造的计划。一是跟随北大72级考古学生听课,参与田野发掘实践。第二,我按照苏老师的安排学习整理了专门的资料。从此,直到1975的暑假,我在北大度过了两年半的时间,系统学习了中国考古学的基础课程和专业技术课程,并参加了一次完整的田野考古实习。实习是在湖北盘龙城发掘商代遗址。指导老师是余先生和湖北考古队队长先生。我是第一个和测绘老师一起进工地的。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和学习如何使用小型平板仪器。在布铺的过程中,于老师告诉我怎么编号。我负责的勘探队位于城墙上,但遗迹现象不太清楚,发掘区旁边有一条沟刚好穿过城墙。一场雨后偶然发现了沟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