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对大学生的影响

在国内高校的BBS上,关于金融危机影响今年就业形势的话题和帖子都列在了近期热点。金融、经济、国际贸易等专业的部分毕业生。纷纷表示这两年换了春风后的无奈和感慨。被学生认为毕业后能进投行,年薪几十万的“牛人”在今年的校园BBS中也不多见。今年回顾自己曾经晒过的很多网上优惠的“荣耀”时,关注者也会提醒楼主“醒醒吧”。

上世纪90年代,诞生于华尔街投行鼎盛时期的金融工程专业吸引了大批国内学生。其中,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纽约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斯坦福大学因其良好的声誉和优秀的就业率,吸引了大批优秀学生放弃国内名校的全额奖学金。

在华尔街和各大投行的光环下,“矿工”这个新词应运而生。所谓“矿工”,就是在投行从事量化分析的人,可以说是精英中的精英。然而,这个冬天,当国内的应届毕业生为一份工作抢人头的时候,大洋彼岸的中国“矿工”们也遭遇了职业寒冬。

65438+2月是美国研究生的毕业季。以纽约大学为例。金融专业的31学生中,仍有21没有找到工作,连面试都很少。

位于华尔街中心的纽约大学,因为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人脉,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0%到65,438+000%,几乎每个人都能持有几个各大投行的offer。正因为如此,该校金融专业的报名人数从刚刚100人攀升至1000人。有很多北大、清华、复旦、交大的顶尖学者和学者。刚刚获得斯坦福大学金融工程硕士学位的小R,暑期在高盛实习。出色的实习经历和一流学校的学位仍然没能给小R带来工作机会。到目前为止,小R还在四处投简历。如果在往年,小R的经历完全可以让他稳坐钓鱼台。

即将毕业的学生面临着求职的危机,很多已经在华尔街的白领精英也面临着同样的命运。

从最初的雷曼兄弟破产,到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股价的持续下跌,大量裁员成为近阶段的一道风景。就连朋友之间互相讨论的话题也变成了“你的公司什么时候裁员”“你被裁员了吗?”...每个季度大量裁员都让公司员工人心惶惶,而一旦被裁,身份问题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很多供职于华尔街或各大投行、对冲基金公司的中国人头上。原本大家眼中的金饭碗突然变成了风险很大的烫手山芋。

美国日益恶化的财政状况,让很多漂洋过海的精英选择在这个时候回到祖国。一时间,各大基金公司、私募公司成为海归的首选;经常有数百人竞争一个职位。去年年底,在纽约法拉盛举办了一场大型的金融人才招聘会,无论是对参会企业还是对来自美国各地的求职者来说,这场招聘会的规模都不亚于中国任何一场招聘会。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这些大家眼中的所谓精英正在逐渐走下神坛。目前,他们期待国内金融机构能成为他们的避风港。

据统计,2007年仍有1万高校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2008年,未就业毕业生1.5万人;2009年,超过665,438+万大学生毕业。广东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33万人,历年未能找到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约为65438+万人。此外,还有约50万内地高校毕业生来广东求职。自2008年以来,全国各地的招聘会人满为患,很难找到工作。

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体制内的一些岗位长期冻结,后来者难以获得进入和参与竞争的机会。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的干部职工,一进去就进入了终身保护的“保险箱”,被淘汰、辞退的比例相对较低。这种方式至少有三个弊端:一是缺乏竞争性选拔机制,难以提高干部职工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