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龚自珍的诗“青山满忠骨,何以死于穿靴”出自哪里?

龚自珍的诗“青山满忠骨,何以死于穿靴”出自哪里?答:“青山满是忠骨,所以他们为什么死于穿靴”并非出自龚自珍的《济海杂诗》,“青山满是忠骨”没有出处,“他们为什么死于穿靴”出自徐锡麟的《大堤》。

作品介绍

《出塞》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诗人徐锡麟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写于1906年春天。作品在艺术上继承了唐代边塞诗的风格,具有豪迈雄浑的特点。描述士兵的边疆生活。这首诗通过描写参战士兵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战斗决心和为国捐躯的革命精神。

原文

越过国境

[清]徐锡麟

军歌要唱大刀响,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有国家死亡的战场,为什么他们穿着靴子死去。

翻译

去打仗的士兵应该唱着军歌来到胜利日。

决心把满清统治者赶出山海关。

军人只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

为什么考虑把尸体运回老家?

给…作注解

①环:与“欢”谐音,古人常将其作为还乡的暗语。

②胡奴:指清朝的封建统治者。关羽:甘肃玉门关是汉代出境的主要通道。

③战场:此指平沙旷野,后指战场。古人云:“战场连胡月。”

4马哥裹身:英勇作战,战死沙场。后汉马援传:金芳的匈奴和乌桓还在北方,要自己攻打。一个人应该是一个死人,他应该穿着靴子埋葬他的耳朵。"

作品欣赏

《战场上拼血》是1906写的边塞诗。当时作者从日本归来,北上游历,考察了吉林、辽宁的情况,一路上有很多感触,所以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

前两句写的很有气势。“军歌要唱大刀响,誓灭胡奴,出玉关。”出征的士兵要唱着战歌,挥舞着大刀,要一直把清朝的统治者杀到外面。关羽,原指玉门关,这里指山海关。清政府在关外发了财,要在关外杀了他们,彻底消灭他们。这里用“环”字,表示反清斗争必胜,将士们将载歌载舞凯旋而归。最后两句极其悲壮,表达了作者的心情。“如果只为国破战场,为什么他们死的时候还穿着靴子?”作为一个军人,你想的都是为国捐躯,根本不会去想身后是什么。如果你为国捐躯,死得其所,为什么要用“他们死的时候还穿着靴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革命激情和牺牲精神,充满了英雄气概,充分发挥了他报效祖国、战死沙场的热情。写这首诗一年后,作者在安庆起义被捕,清政府要他写一份认罪书。他写了一本直书:“你可以杀了我,割了我的心,断了我的手和脚,断了我的全身,但你不能不义地杀学生。”后来他慷慨赴死,用生命实现了理想。这首诗充满了激昂的感情,慷慨悲壮的语气,豪迈的气概。最后一句“他们为什么穿着靴子死去”,表现了他刚猛赴死的英雄气概。总之,这是现代边塞诗中不可多得的好诗。

后人评价

杨慎说:这首诗引人入胜。“秦时明月”这个词很难理解。李侍候俞问,俞曰:长江云赋诗“枪为矛,月为月”。这首诗借词,寓意深刻。盖严虽然在秦时远征,没有设关,但在明月之地,仍有不逾时之意。而汉则设关把守,招人无回报期,所以赖飞只守边关,虽然在四夷之界也是格外戒备。

李煜李的说法,唐代绝句要用这种手段压制,我一开始不信,邵伯(王昌龄)集中在那些极有心机的人身上。你想一想,不明白就拿别的。有意无意的索取,这首诗难免首耳。(王世贞在《易·颜渊》卷四)

李煜选用唐代七言绝句,以王龙彪的《秦时明月,汉时风俗》为第一,与人对话,不服。音阶上,别再打“秦时明月”四字耳了。要滚,也要在王翰的《葡萄酒》和王之涣的《黄河远上》里要。(王世茂艺术园林作品集)

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二也说:七言绝句,唯有王江宁能无瑕,其次是楚光熙和崔。即使“秦时明月当汉休”,句句不精,但不高,却能作为律诗起句,套用小诗,是重疾。

石步花:《秦时明月》《黄河远起》《天山雪后》都是著名的边塞作品,立意强烈,音节高,读来令人生厌。(《义勇军石硕》)

黄木存:“秦时明月,汉时关隘”是个完美的词,无可非议。只是这句话已经穷尽了它的意义,下一句话就宣告了。大意是,秦筑长城,汉亦守之,合山明月,悲如此;万里招聘还没有回日本。几面会赢人,气氛会安静一点;然而说起来容易,却是这个月。

作者简介

徐锡麟(1873 65438+2月17-1907年7月7日),浙江绍兴殷珊东浦镇人。中国现代民主革命家。

1901年绍兴官学教师,后任副督学。1903,乡试后,排在副榜。同年,以参观大阪世博会为名赴日,在东京结识陶和龚宝全,并积极参与营救因反清而被囚禁的张等。回国后,他首先在绍兴创办书店,传播新译书报,宣传反清革命。1904加入上海光复会。1905年在绍兴创办体育会,后来又创办大同学校,规定凡在该校入学的学生都要成为光复会成员,参加军事演习训练。同年冬,我去日本学军,因眼疾未能如愿。1906回国,到安徽任军械学校副总经理,安徽巡校总经理。

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刺杀安徽巡抚恩明,率学生军起义,攻占军械所,激战4小时,失败被捕,次日慷慨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