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县简介及详细信息
汉代丁原六年(前111),凌云属榆林郡管辖。元丰五年(前106),属交州下辖榆林郡,属曾氏郡。
三国属吴国,凌云属广州玉林郡,至今仍属曾氏郡。
金代凌云属广州玉林县曾氏县。东晋大兴元年(318),榆林群分金星、宁普两县。凌云隶属于广州市金星县曾益县。
南北朝时,宋齐时期,凌云属广州县金星郡。陈属南定州金星县。
隋朝凌云属扬州玉林郡。
唐朝贞观元年(627年),两广即现在的岭南路。开元二十一年(733),岭南路分为东路(广东)和西路(广西)。岭南西路辖桂关、雍关、荣关。而在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则位于吉米州县的窑洞里。凌云属双城州掌管吉米州,是半溪洞。
五代时凌云属永州管辖,后为南汉疆域。
宋五年(1053),设四成郡,辖利州、后唐郡、桂乐郡、龙川郡。司城府属广南西路管辖,总督府在永州。
袁,凌云县属四成州,隶属广西天舟路军民总管理处,下辖利州、唐兴州。
明朝,司城太守,直接在成宣的外交政务部工作。洪武六年(1373),州政府迁至古琦洞(今泗城镇)。四川府辖利州、成县、唐兴州。
清初为司城直隶府。顺治十五年(1658),升为司城太守。十八年,改为司城军民府、李思恩府。雍正五年(1722),回到直隶司城府。四川府辖今凌云县。司成府初无郡县。雍正八年,司城府辖西龙州、西林县,原为直隶州。乾隆五年(1740),司城府设在凌云县,故司城府辖凌云、西林两县及西龙州,现辖百色的西林、隆林、田林、凌云、乐业县五县。
民国元年(1912),根据《广西地方官暂行条例》,凌云县省废为泗市。次年,费思复职凌云郡,属天南路。十六年,广西省直隶凌云县* * *。十九年,凌云县属百色民兵区。23年3月,凌云县改为百色行政监察区。在此期间,其管辖范围包括今天的乐叶县和天峨县,田林县和百色市的部分地区。二十四年,区划调整,凌云县的管辖范围缩小。29年4月,凌云县划归第10行政监察区。31年3月,凌云县划归第五行政监察区。1949年,广西有15个区,99个县,1个市(桂林)。凌云县属于百* * *所辖的区县。
1950 65438+10月5日,凌云县解放,仍称凌云县。同年2月,广西人民省成立。1952年8月,广西人民决定将凌云县和乐叶县合并为凌乐县,县辖凌云县思成(程响)镇。同年,周莉划归田林县管辖。1953,1月后属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地区,1956年3月后属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地区,1958年3月后属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地区。1962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灵乐县,恢复凌云县和乐叶县。凌云县辖四成(程响)镇,辖程响、夏佳、凌展、沙里、罗楼、加友、于洪7个公社。1984凌云县实行体制改革,乡镇区划调整为两镇八乡(即泗城镇、罗楼镇、夏佳乡、李超乡、沙里乡、加友乡、东河乡、于洪乡、李鸿乡),设立109个村(街)委会。其中,凌展、李超、沙里、于洪和李鸿是瑶族乡。
2000年5月,加由乡改为加由镇。2002年5月,百色由地改市,凌云县隶属百色。2004年7月,凌云县实行乡镇合并,东河、李鸿两个镇被撤销。其中,东河部分村庄划归罗楼镇,部分划归泗城镇,李鸿瑶族乡划归于洪瑶族乡。到2012,凌云县辖3镇5乡110村(社区)委会。
2000年,凌云县辖2镇3乡5个民族乡:泗城镇、罗楼镇、夏佳乡、凌展瑶族乡、李超瑶族乡、沙里瑶族乡、东河乡、加友乡、于洪瑶族乡、李鸿瑶族乡。
2005年,凌云县撤销两个镇。凌云县辖3镇2乡5个民族乡:泗城镇、罗楼镇、加友镇、夏佳乡、凌展瑶族乡、李超瑶族乡、沙里瑶族乡、东河乡、于洪瑶族乡、李鸿瑶族乡。
2012年,凌云县辖3个镇,5个民族乡,分别是泗城镇、罗楼镇、加友镇、李超瑶族乡、凌展瑶族乡、沙里瑶族乡、于洪瑶族乡、李鸿瑶族乡。
地理环境凌云县位于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东南边缘,距首府南宁360公里。东接凤山县、巴马县,西接田林县,南接右江区,北接乐叶县廉贞。地理位置为北纬24° 06 '-25° 37 ',东经106° 23 '-106° 55 '。全县石山面积占40%,土山面积占60%。
县城东西最大距离53.7公里,南北最大距离58.8公里。全县总面积2053平方公里,其中国土面积2040.1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9.37%;水域面积12.8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0.63%。
地貌凌云地处云贵高原的延伸部,是典型的山高谷深、山地广阔的山地地形。整个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3.32%;平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3.28%。
浩昆湖凌云县主要有两种地貌类型:土山和石灰岩喀斯特地貌,其中土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近60%,喀斯特地貌的石山面积占近40%。土山主要位于县城的西北部和西南部,一直属于青龙山,多沿边境呈南北走向排列,成为县城西部的一道天然屏障。主峰是王岑崂山,海拔2062米,位于县城最西北端与田林县交界处。狮山主要位于县城的东部和北部。
土壤地形凌云县的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中山地貌类型。县内山峦起伏,地貌由土山和石灰岩岩溶山两种类型组成。涂山地区占全县总面积的60%,全县40%的人口居住在其中,而40%的石质地区居住着全县60%的人口。
凌云县水源洞土壤和粮食中铬和硒的含量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5倍以上。母岩主要包括砂页岩和石炭系岩石。主要土壤类型为黄红壤,占45%,分布于海拔800米至1200米,肥力较高:黄壤占11%,分布于海拔1000米,湿润,疏松,肥力较高;棕色石灰土占34%,分布在石质山区;红壤占10%,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高丘和深谷,土壤干燥,肥力一般。
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不严寒,夏不炎热,冬短夏长,秋高气爽,年平均日照1443小时;年平均太阳总辐射为95.81大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为19℃~ 20.4℃;年平均降雨量为1235mm。由于受季风的强烈影响,地形起伏大,山高谷深等。,半年左右受热带暖气团控制,水气输送非常丰富,气流容易辐射。因此,凌云县成为广西暴雨中心之一,年平均降雨量151天。同时,受喀斯特地貌和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干湿分明,夏季降雨量大于蒸发量,洪涝灾害时有发生,冬春干旱少雨,干旱灾害频繁。
水文凌云县境内河流有汜水河和布柳河两条干流,11条支流,分属右江和红水河,总流域面积1777平方公里,年径流量181亿立方米。河网密度为0.134 km/km2,水源隧道系统分为两条支流:水源隧道在凤山县三门县海泊新村巴马汇入潘阳水系,被专家公认为水源隧道长寿之源;水源洞的水流向毕成河和广东珠江水系,被专家认定为珠江水系的源头。
资源土地资源凌云有耕地13000公顷,待开垦荒地35000公顷,森林面积142000公顷,森林覆盖率71%。全县总面积306万亩,耕地面积167500亩,其中水田50000亩,旱地12000亩。全县有荒山60多万亩,其中宜牧宜林荒山40多万亩。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有水晶、锑、铜、金刚石、锌、钨、煤、镁、铁、磷、金、铀等。
1,颗粒金矿
主要分布在凌云穹窿构造隆起周围的中三叠统砂岩和泥岩中。凌云隆起被中三叠世地层所包围,其边缘具有金矿床的地层条件。从构造形态上看,凌云隆起区受环状断裂控制,其中一部分可成为含矿通道,另一部分可直接形成含矿场所。该环带结构复杂,断层纵横交错,有利于成矿。
自1985发现罗楼金矿以来,先后发现了名山金矿、毛老克金矿、洪卜楼金矿。据地质队工作,其矿区黄金储量近20吨,潜在价值近15亿。
2.砂金
主要分布于夏佳-司城斜坡面-东河地区泥盆系岩溶洼地第四残积层。夏佳县金矿已开采上龙米和下龙米、溶洞等。
3.水晶矿
主要产于龙酒、龙凤-东新龙老、浩坤-农夫-平山、坡面。原生矿石形成于方解石-顾瑛脉中,晶体大,质量好。
4.锑矿
锑矿主要分布在司城、嘉佑、罗楼、沙里、夏佳、凌展、于洪等地,有近百个矿化点。最好的是罗楼新罗老里洞矿区。
5.铁矿石
主要分布在县城—罗楼、兰村—磨县—陕甘等地,属次淋滤堆积型矿床,产于岩溶洼地的第四系残积层中,堆积面积10-50平方米,厚度0.5-10米,最高含铁量56.95%,埋藏浅,易开采。
6.石英斑岩(陶瓷土)
石英斑岩风化后形成理想的陶瓷粘土。分布于巴河兴隆坳、阳坝、仓阳石英斑岩出露区。它含有273.85%的二氧化硅,315-16%的三氧化二铝,二氧化钛,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氧化镁,所有这些都符合技术标准。它是高级日用陶瓷和卫生陶瓷的原料。
7.白云石
主要赋存于凌云穹中石炭统、中泥盆统和下二叠统的灰岩中,呈层状产出,煤层厚度沿走向位置变化稳定,MgO含量>:18%,储量4.6亿吨,是冶炼金属镁的基本原料。
8、二氧化硅
主要产于三叠系深沟中,于洪、李超、凌展、夏佳均有可开采矿体。公路沿线地质调查表明,储量可达30万吨以上,潜在价值15万元,开采条件良好。矿体厚度0.8-3米,最大厚度50米,矿石质量良好。一氧化硅含量为298.20%,铁含量为0.52%,磷
9.辉绿岩
产于李鸿乡那红村上游,岩体出露面积2.5平方公里,色彩鲜艳。是加工装饰材料的好材料,电、路、水方便,可作为火山岩建材的生产基地。
10,煤
分布在罗楼民村和东村与磨县等地之间。
水资源储量11.7万千瓦,可开发4万千瓦,已开发11万千瓦。凌云县现有水库14座,其中小(一)型水库6座,总库容14.4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0.36万立方米,灌溉1.14万亩。小(二)型水库8座,总库容306万立方米,有效库容265.5万立方米,灌溉面积0.231.0000亩。
凌云县最大的河流毕成河,流量面积1.326平方公里,县级流量56.8公里,年平均流量1.581亿立方米,水电储量8.02万千瓦,年发电量7亿千瓦时。布柳河是该县第二大河流,其流向与毕成河背道而驰。全县长63.5公里,年均流量3.499亿立方米,水电储量3.7万千瓦,年发电量2亿千瓦时。
植物资源凌云县森林覆盖率为76.41%,自然植被属于南亚热带植被类型。县内植物种类繁多,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树种主要有香果树、福建柏、八味树等。经济树种有八角、油茶、油桐、板栗、核桃、蝴蝶果、麻竹、白浩茶等。主要用材树种有杉木、马尾松、红松、香椿、香樟、苦楝、大枣和华牧。昆明有橘、橙、桃、李、黄皮、枇杷、柿子、川木瓜等果树30多个品种,金银花、何首乌、黄精、黄柏、山克根、鸡血藤等药用植物150多个品种。
凌云经常能看到的野生动物有野鸡、画眉、飞虎等鸟类;山猪、豪猪、猴子等野生动物;香樟、蛤蚧、蛇、穿山甲等山珍海味;鲤鱼、白甲鱼、鲭鱼、长尾鲱鱼等鱼类,以及近年发现的养眼金钱鱼、大鲵。家畜以马和羊闻名。凌云马山擅长走山路,小巧灵活,性格温和,勤劳少食;凌云羊肉是传统的出口产品,品质鲜美,皮厚毛细。
人口众多的民族凌云县,居住着壮、汉、瑶三个主体民族,还有布依族、彝族、土家族、苗族、仫佬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这几个民族主要是在凌云打工、经商或通过婚姻迁入的。
壮族、靛瑶、盘古瑶分布在土山地区,少数壮族也分布在狮山地区。壮族人多居住在低洼地或河边,蓝靛瑶、盘古瑶则喜欢住在山中近水的山沟里。
蓝靛瑶分布在泗城镇的兰沙、金宝、林平、马尧村,夏佳乡的贺州、双达、平怀村,凌展瑶族乡的泡亭、刘娜、平兰村,李超瑶族乡的白朝、羊囊、兰台、平塘村,沙里瑶族乡的付娜、郎府、果卜、杨纳村,罗楼镇的临堂、那洋村。
盘古瑶分布在李超瑶族乡兰台、加友镇下三村和于洪瑶族乡东兰村。
汉族和北龙瑶主要分布在狮山地区,相当数量的汉族和北龙瑶分布在土山地区。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为175573人,其中各乡镇(人)人口为:泗城镇36742人,罗楼镇25442人,夏佳乡1865,438+038,凌展瑶族乡14887,李超瑶族乡7442人,沙里。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佤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等。
2011年末人口195600人,其中农村人口17530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9.8‰,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5%。
交通凌云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中心点,实现了油路通、行政村通、自然通的目标。百色至凌云至乐业县的省道206线穿境而过。县城距首府南宁300公里,距百色市82公里,距百色机场120公里。凌展工业集中区距百色火车站60公里,距百色航运码头55公里,距连接东盟国家的国家一类口岸龙邦300公里,距南昆高速公路60公里。
截至2006年6月5日,已建成白乐二级油路凌云段、凌云至凤山四级油路凌云段和蔡佳至沙里、夏佳至李超、李阳至茶山景区四级油路。已完成62个村的村道升级改造,全县等级公路里程超过530公里,基本实现了乡镇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目标。
2012凌云至百色二级公路建成,彻底实现了乡镇通油路、行政村通自然路的目标。全县公路里程达到4241公里,是1.992的近10倍。
经济2005年,凌云县实现生产总值6.75亿元,比2006年增长33.1%,年均增长10.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5亿元,比2001增长403%,年均增长49.8%;财政收入达到5005万元,比2001增长95.9%,年均增长18.3%。全区县域经济综合排名从2004年的第70位跃升至第60位,2005年荣获“全区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
从5438年6月到2006年9月,凌云县实现国民生产总值4.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亿元;财政收入4258万元。
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38亿元,是1992的15.02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亿元,是1992的79.438+0倍;财政收入1.45亿元,是1.992的20.8倍。
工业到2006年,凌云已建成投产水电站11座,装机容量18300千瓦;在建9座,装机容量51万千瓦;田林-凌云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将建成。2005年工业集中区总产值4030万元,上缴税收227万元。200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2.4亿元,比2006年增长88.1%,年均增长17.1%。
2012凌云县建设凌展、思成两个产业集聚区,规划用地9585亩。凌展工业分为白荡、九闽、汀那三个区域,重点发展冶炼业、建材业和矿产品、农产品加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思成工业分为真红和淡村两个区域,主要以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和木材集中加工为主。
截至2012年底,凌云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其中产值超1亿元的有5家。201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约148亿元。
农林2006年,茶园面积达到108万亩,年产干茶2100吨,产值6000多万元。桑园占地3.6万亩,年养蚕1.5万只,产鲜蚕1.05万吨,产值1.2万余元。烤烟年产量近1万吨,产值420万元。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0万亩、封山育林25.8万亩、退耕还林20.2万亩。2006年被命名为“广西绿化模范县”。2005年劳务输出1万人,劳务输出收入3600万元,占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40%。
2013年6月至2010年6月,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8.2亿元,同比增长7.9%。
2013 ~ 1 ~ 10,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产值突破5亿元,达到531亿元,占6月1至6月1农业总产值8.2亿元的64.75%。其中,干茶产量突破4000吨,达到4512吨,产值突破2亿元,达到2.62亿元;生产茶油1700吨,产值6800万元;鲜茧产量近3万吨,产值超过5000万元,达到5906万元;烟草税(含增值税)首次突破600万元,达到653.35万元,增长76.5%;林下养鸡产值突破654.38+0亿元,达到654.38+0.265.438+0亿元。
社会2005年,城区面积由2006年的1.9平方公里,5438+0扩大到2.3平方公里,人口由1.9万增加到2.5万。连续两年荣获广西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竞赛先进城市奖和首届优秀城市奖。全县城镇化率从2006年的15%提高到2005年的20%。
截至2006年6月5438+00,以县城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基本形成。35%的农民开通了电话,42%的农民住上了楼房,89%的农民解决了饮水困难,农村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76%,沼气池入户率达到42.4%,机车入户率达到78%。
2012年,凌云县有中华小学200多所,教职工2000多人,总面积29万平方米。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通过了自治区“普九”“普实”评估验收,先后获得“全国基本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先进县”、“全国西部地区两基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2013年6月至2010年6月,实施扶贫项目82个,完成项目23个,完成投资2.734亿元。招收初高中未升学的587名县毕业生参加职业技术免费学历培训;315年劳动技能、产业扶贫、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34885人次,共有1850人获得国家初级职业技能证书,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5万人,创收145万元。
凌云特产凌云县的主要农产品和土特产有白浩茶叶、八角、板栗、茶油、水蜜桃、牛心李、四川木瓜等。
凌云白浩茶,原名白猫茶,因其叶上覆盖着白浩而得名。它主要产于王岑崂山和青龙山,广西凌云县常年笼罩在雾中。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其天然无污染,具有特殊的风味,是茶中的上品。1915获国际食品博览会二等奖;1991经中国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鉴定,荣获全国优质名茶称号;1999荣获中国第三届“中国杯”名茶称号;2000年在韩国茶人联合会第二届国际名茶评比中获得红茶金奖、绿茶银奖。
红八角红八角香味浓、果大、籽饱满,远销港澳及东南亚。全县有145万亩。凌云猩红八角,被誉为香料之王,是凌云最著名的特产之一。凌云八角风格独特,果形比普通八角大,肉质丰满,香味特别浓郁持久。八角叶可以制成茴香油,八角叶是食品工业,尤其是化妆品中的重要香料。八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香料,在医学上具有清凉温中、直中止痛、止咳健胃的功效,是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
四川木瓜属于蔷薇科,灌木,是一种果药两用的水果。它是一种特殊而稀有的水果,是凌云的特产。其果实味酸,富含维生素C和多种矿物质,能舒筋活络、暖胃、防止动脉硬化、降血压、减肥。
牛心李牛心李是凌云李的优质品种,因果实形似牛心而得名。果实在阳光下呈红色或粉红色,果肉橙黄色,可食率高,味甜,风味独特。6月下旬成熟,是鲜食或加工种子、果脯、罐头的绝佳原料。
油茶凌云油茶种植面积已达654.38+0.9万。油茶油色泽鲜艳,香味纯正,口感正。因其营养丰富,被誉为食用油之王。
麻竹是凌云县的传统经济林树种之一。它在凌云已经种植了200多年。竹笋是凌云县著名的特产之一,营养特别丰富。它们是一种高纤维素、低脂肪、富含氨基酸的绿色食品。
王岑田然山泉泉水位于凌云县李鸿乡那红村西,广西第四高峰王岑崂山(2062米)南麓。其露点周围近两公里范围内无村寨,山上植被发达,自然原始状态尚好,未发现污染。泉水的物理特性:泉水无色透明,有清爽的感觉。在自然室温环境下装瓶启封后,15天内无杂质、无其他沉淀、无析出物。属于中性低钠水。
蓝靛瑶带蓝靛瑶带是凌云少数民族——蓝靛瑶必不可少的配饰之一,无论是休闲还是工作,都紧紧系在腰间。做工精细精致。黑、白、黄、绿、粉、猩红六种颜色的细纱线手工编织而成,制作一条腰带一般需要两天时间。蓝靛瑶的带,也离不开蓝靛瑶的好客。靛蓝腰带也是美丽的象征。
蓝靛瑶瑶族欢迎式旅游资源凌云,是桂西青龙山长寿带上的长寿宜居县,中国长寿养老养生基地。主要景点有水源洞纳灵福地长寿养生大都会景区(水源洞和纳灵洞两个景区)、珠江水系祈源寻源的独特魅力、880年的水源洞、文心殿佛教文化、吸氧长寿养生区、680年的道教文化养生区纳灵云旅游资源有长寿养生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具有乡土性、体验性、古老性、异域性、审美性。县内旅游景点众多,有文庙、博物馆、茶山绿金字塔、柳岩瑶寨、罗楼新寨、钟山纪念馆、石钟山、云台山、五指山、农福公路等。
水原洞水原洞景区位于凌云县北部百花山脚下,距凌云县城约1公里。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百色市十八景之一。水源洞景区分为内洞和外洞两部分。洞外有两条青堤,岸边垂柳古榕遍布,百鸟争鸣,两座对称布置的石拱桥古朴典雅。洞内有一个面积22000平方米,宽38米,高20.8米的大殿。洞门的崖顶上,镌刻着乾隆四十三年(1778)左江观察者王玉德题写的“第一洞天”。大殿四周的山崖上,有明清以来文人墨客的题词、对联、诗词80余幅,是凌云县古代石刻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的地方,展现了凌云千年来的国、政、诗。
南岭洞南岭洞景区位于凌云县城郊,距凌云县城约1公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质景观。景区洞穴总长1500米,呈东西走向,呈“9”字形,双层结构,其中下层暗河长880米,上层干洞长620米,两层高差28米。分为5个景区,32个景点。南岭洞奇特的钟乳石在洞穴中十分罕见,有“亚洲第一神奇洞穴”的美誉。
那岭东茶山金字塔凌云县茶山“金字塔”景区位于凌云县加游镇安乡村,海拔1100余米,由50余座茶峰组成。这个景点以绿色的“金字塔”命名。景区开发了茶王亭、茶仙亭、茶圣亭、旅游采茶园等景点,以及茶叶加工工艺参观、制茶体验、茶道、民歌表演等项目。是集采茶、制茶、品茶、生态农业观光为一体的旅游景区,也是国家旅游局在广西评估验收的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之一。
茶山“金字塔”景区荣誉凌云县先后荣获“中国名茶之乡”、“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园林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产茶重点县”、“全国西部教育“两基”攻坚先进县”、“全国退耕还林先进单位”、“广西卫生县”